applogo.png
简介

 8月6日,成都市民彭先生向记者反映,他在社区团购平台买到了“刮码”啤酒,呼吁相关部门加强线上平台监管。

 

社区团购平台买到“刮码”啤酒

 

彭先生在成都市新都区经营着一家社区便利店,两年前刚开店的时候,他听说在社区团购平台上能够买到低于市场批发价的啤酒,就下了两单。“买回来后我发现瓶罐上的生产日期、生产厂家代码都被刮掉了,我担心有问题,就没再买了。”他说。

 


彭先生购买的啤酒底部产品信息被抹去了。 受访者供图

 

为了证实自己的说法,8月5日,他在该平台以27.97元的价格购买了一件啤酒,这款啤酒的市场零售价是35元/件,他从批发商手里拿货也要29元/件。次日收到货后,正如他所料,瓶罐上的生产日期、生产厂家代码都被抹掉了一半。

 

市场上为何会流通“刮码”啤酒?

 

作为一名酒水经营商,彭先生告诉记者,部分品牌的啤酒实行分区域生产销售的管理制度,同一款啤酒在不同区域的出厂价、销量存在差异。

 


彭先生在社区团购平台购买啤酒的下单记录。 受访者供图

 

“如果一个地区的商家售卖不足,没有办法完成厂家的销售任务,就会想办法往外边(其他区域)销售。但是,部分品牌啤酒并不能跨区域销售,商家就会把啤酒瓶上的产品信息刮掉。”他说,“这在业内被称为‘窜货’。”

 

“线下市场也有,商家不会摆出来正大光明地卖,如果你不懂他就不会说,如果懂的人问,他就会说有便宜的、刮码的。”他说。以国内某知名啤酒品牌为例,市场批发价为每件43元到45元,“刮码款”只要38到40元。

 

还有一些是由于地域差距,不同销售区域的商品价格往往存在差距。

 

比如,某品牌啤酒生产厂家给A区域经销商的出厂价是100元/箱,而为了打开市场占有率较低的B区域市场,厂家给B区域经销商的出厂价就定为70元/箱。这当中存在的差价,就使得不同销售区域的经销商进行“串货”套利。

 

销售“刮码”产品违法

有商家被罚款27万!

 

今年4月,微信公众号“四川消委”就曾发文提醒消费者不要购买“刮码”啤酒。文中提到,按照《食品安全法》第六十七条规定,预包装食品的包装上应当有标签,销售“刮码”产品是一种将商品的产品标识故意损坏、篡改后再销售的违法行为。

 


同款正常啤酒与“刮码”啤酒对比图。 受访者供图

 

记者搜索发现,浙江台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曾查处一起商家销售“刮码”啤酒的案件。该案中商家销售的1300箱啤酒标签上的生产日期后两位喷码有被涂改过的迹象,检测报告显示该产品的理化指标均符合食品安全相关标准,但是该商家还是被罚了27万元。

 

此外,按照《四川省食品安全条例》的相关规定,产品标识标码具有生产日期、产地信息、真伪验证、溯源信息、售后服务等功能。因此,跨区域流入的“刮码”啤酒会给厂家管理带来困难,若出现产品质量问题,销售溯源也难以进行。

 

对此,你怎么看呢?

二维码

啤酒“窜货、刮码” 被市场监管局 “罚款27万”!

保存图片,微信扫一扫

公众号:

上一页 下一页
其他信息
行业: 微信创业
地区:
时间:2024-09-22
标签:

上一篇: -9月22日茅台行情,继续

下一篇:飞天持续爆跌!茅台酒9月22日行情价!

赞 0
分享
猜你喜欢

账号登录,或者注册个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