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ogo.png
简介

一、什么是小儿哮喘?

小儿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呼吸道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

 

二、病因

(一)西医病因

1、遗传因素:哮喘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如果父母一方或双方有哮喘病史,子女患哮喘的风险会增加。

2、环境因素

(1)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动物皮毛、霉菌等,可引起气道过敏反应;

(2)空气污染:包括室内外的空气污染,如汽车尾气、工业废气、烟雾等,可刺激呼吸道,诱发哮喘发作;

(3)感染:病毒、细菌、支原体等感染可诱发哮喘发作,尤其是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等;

(4)气候变化:气温变化、湿度变化等可影响呼吸道功能,诱发哮喘发作;

(5)运动:剧烈运动可导致气道痉挛,诱发哮喘发作,尤其是在寒冷干燥的环境中运动;

(6)精神因素:紧张、焦虑、恐惧等情绪可诱发哮喘发作。

(二)中医病因

1、外邪侵袭: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均可侵袭人体,其中以风邪为主导,常兼夹寒、热、湿等邪。外邪侵袭肺卫,肺气失宣,气道不利,发为哮喘。

2、饮食不当:小儿脾胃娇嫩,若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生冷食物,或误食过敏食物,可损伤脾胃,导致脾失健运,水湿内停,聚而成痰,上贮于肺,肺气不利,发为哮喘。

3、情志失调:小儿神气怯弱,若突然受到惊吓、或长期情志不舒,可导致肝气郁结,气郁化火,上犯于肺,肺失肃降,发为哮喘。

4、先天不足:小儿先天禀赋不足,肺、脾、肾三脏功能虚弱,易受外邪侵袭,发为哮喘。

三、发病机制

(一)西医发病机制

1、免疫因素

哮喘是一种免疫介导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机体接触过敏原后,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 IgE 抗体,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 IgE 受体结合,使这些细胞处于致敏状态。当再次接触相同过敏原时,过敏原与 IgE 结合,导致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白三烯、前列腺素等炎症介质,引起气道平滑肌收缩、黏液分泌增加、血管通透性增加等,导致气道狭窄和阻塞,出现喘息、咳嗽、气促、胸闷等症状。

2、神经因素

气道受自主神经(包括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支配。迷走神经兴奋可导致气道平滑肌收缩、黏液分泌增加;交感神经兴奋可使气道平滑肌松弛、黏液分泌减少。哮喘患者气道对各种刺激的敏感性增加,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导致气道痉挛和狭窄。

3、气道高反应性

哮喘患者的气道对各种刺激物的反应性增高,如冷空气、烟雾、灰尘、运动等,均可引起气道痉挛和狭窄,导致哮喘发作。

(二)中医发病机制

1、外邪犯肺

外邪侵袭肺卫,肺气失宣,气道不利,发为哮喘。若风寒袭肺,肺气闭郁,不得宣通,则哮喘发作,伴有恶寒、发热、头痛、身痛等表证;若风热犯肺,肺失清肃,则哮喘发作,伴有发热、恶风、头痛、汗出、口渴等表证。

2、痰饮内伏

小儿脾胃虚弱,易生痰化饮。痰饮内伏于肺,遇外邪、饮食、情志等因素触发,肺气上逆,发为哮喘。痰饮的形成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肺失宣降,津液不能布散,聚而成痰;脾失健运,水湿内停,聚而成痰;肾失蒸腾气化,水液代谢失常,聚而成痰。

3、脏腑功能失调

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是小儿哮喘发病的重要内因。肺主气,司呼吸,外合皮毛。肺气虚则卫外不固,易受外邪侵袭;肺失宣降,则气道不利,发为哮喘。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脾气虚则运化失常,水湿内停,聚而成痰;脾失健运,则肺气无源,肺气虚损,发为哮喘。肾主纳气,为气之根。肾气虚则纳气无力,气浮于上,发为哮喘;肾失蒸腾气化,则水液代谢失常,聚而成痰,上贮于肺,发为哮喘。

四、类型

(一)西医类型

1、过敏性哮喘

由过敏原引起的哮喘,常见的过敏原包括花粉、尘螨、动物皮毛、霉菌等。

2、非过敏性哮喘

由非过敏原因素引起的哮喘,如感染、运动、冷空气、烟雾等。

3、混合型哮喘

既有过敏性因素,又有非过敏性因素引起的哮喘。

(二)中医类型

1、寒性哮喘:哮喘发作时,咳嗽气喘,喉间有哮鸣音,咳痰清稀色白,多伴有恶寒、发热、头痛、身痛等表证。

2、热性哮喘:哮喘发作时,咳嗽气喘,喉间有哮鸣音,咳痰黄稠,多伴有发热、恶风、头痛、汗出、口渴等表证。

3、虚性哮喘

(1)肺气虚:哮喘反复发作,气短自汗,声音低怯,面色苍白,易感冒;

(2)脾气虚:哮喘反复发作,倦怠乏力,食少便溏,面色萎黄;

(3)肾气虚:哮喘反复发作,动则喘甚,腰膝酸软,畏寒肢冷。

五、临床表现

1、发作性喘息

哮喘发作时,患儿出现喘息症状,呼吸急促,呼气延长,可伴有哮鸣音。喘息的程度轻重不一,轻者仅在活动后出现喘息,重者可在安静状态下也出现喘息。

2、咳嗽

哮喘发作时,患儿常伴有咳嗽症状,咳嗽可为干咳或有痰咳嗽。咳嗽的程度轻重不一,轻者仅在夜间或清晨出现咳嗽,重者可频繁咳嗽,影响睡眠和日常生活。

3、气促

哮喘发作时,患儿出现气促症状,呼吸急促,呼吸困难。气促的程度轻重不一,轻者仅在活动后出现气促,重者可在安静状态下也出现气促,甚至出现端坐呼吸、发绀等症状。

4、胸闷

哮喘发作时,患儿可出现胸闷症状,胸部有压迫感,感觉呼吸不畅。胸闷的程度轻重不一,轻者仅在活动后出现胸闷,重者可在安静状态下也出现胸闷,甚至影响睡眠和日常生活。

5、其他症状

哮喘发作时,患儿还可出现烦躁不安、哭闹、出汗等症状。部分患儿可伴有发热、呕吐、腹泻等症状。

六、西医诊断

1、病史和症状:了解患儿的病史,包括哮喘发作的时间、频率、诱因、症状等。询问患儿是否有过敏史、家族哮喘病史等。

2、体格检查:检查患儿的呼吸频率、节律、深度,听诊肺部是否有哮鸣音、湿啰音等。观察患儿的面色、口唇、指甲是否有发绀等缺氧表现。

3、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等,可帮助判断是否存在过敏反应;

(2)过敏原检测:通过皮肤点刺试验、血清特异性 IgE 检测等方法,确定患儿的过敏原;

(3)肺功能检查:包括通气功能检查、支气管激发试验、支气管舒张试验等,可帮助判断气道阻塞的程度和可逆性,是诊断哮喘的重要手段;

(4)胸部 X 线或 CT 检查:可帮助排除其他肺部疾病,如肺炎、肺结核等。

七、中医诊断

(一)望诊

1、望神色:观察患儿的精神状态、面色。寒性哮喘患儿面色苍白,精神萎靡;热性哮喘患儿面色红赤,烦躁不安;虚性哮喘患儿面色苍白或萎黄,精神不振。

2、望形态:观察患儿的形体、姿态。寒性哮喘患儿形体蜷缩,恶寒怕冷;热性哮喘患儿形体躁动,发热恶风;虚性哮喘患儿形体瘦弱,倦怠乏力。

3、望舌象:观察患儿的舌质、舌苔。寒性哮喘患儿舌质淡,苔薄白;热性哮喘患儿舌质红,苔黄腻;虚性哮喘患儿舌质淡,苔白。肺气虚者舌边有齿痕;脾气虚者舌苔白腻;肾气虚者舌苔白滑。

4、望指纹:观察患儿食指桡侧的指纹。寒性哮喘患儿指纹淡红;热性哮喘患儿指纹紫滞;虚性哮喘患儿指纹淡细。

(二)闻诊

1、听声音:听患儿的咳嗽声音、呼吸声音。寒性哮喘患儿咳嗽声重,气喘声低;热性哮喘患儿咳嗽声粗,气喘声高;虚性哮喘患儿咳嗽声低弱,气喘无力。

2、嗅气味:闻患儿的口气、二便气味。热性哮喘患儿口气臭秽,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虚性哮喘患儿口气淡,大便稀溏,小便清长。

(二)问诊

1、问寒热:询问患儿有无恶寒、发热,以及寒热的轻重程度。寒性哮喘患儿恶寒重,发热轻;热性哮喘患儿发热重,恶寒轻;虚性哮喘患儿一般无明显寒热症状。

2、问汗出:询问患儿有无汗出,以及汗出的多少、时间等。寒性哮喘患儿无汗或汗出少;热性哮喘患儿汗出多;虚性哮喘患儿自汗或盗汗。

3、问头身:询问患儿有无头痛、身痛等症状。寒性哮喘患儿头痛,身痛;热性哮喘患儿头痛,身热;虚性哮喘患儿一般无明显头身疼痛。

4、问饮食:询问患儿的食欲、食量,以及有无口渴、口苦等症状。寒性哮喘患儿食欲减退,口不渴;热性哮喘患儿食欲减退,口渴口苦;虚性哮喘患儿食欲不佳,口淡无味。

5、问二便:询问患儿的大小便情况,包括颜色、性状、次数等。寒性哮喘患儿小便清长,大便稀溏;热性哮喘患儿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虚性哮喘患儿大便稀溏,小便清长。

(四)切诊

切脉:寒性哮喘患儿脉浮紧;热性哮喘患儿脉浮数;虚性哮喘患儿脉细弱。肺气虚者脉浮细;脾气虚者脉缓弱;肾气虚者脉沉细。

八、中医治疗

(一)中药治疗

1、寒性哮喘

治法:温肺散寒,化痰平喘。

常用方剂: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2、热性哮喘

治法: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常用方剂:麻杏石甘汤合苏葶丸加减。

3、虚性哮喘

(1)肺气虚

治法:补肺固表,益气平喘。

常用方剂:玉屏风散合人参五味子汤加减。

(2)脾气虚

治法:健脾化痰,益气平喘。

常用方剂:六君子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3)肾气虚

治法:补肾纳气,温阳平喘。

常用方剂: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加减。

(二)针灸治疗

1、选穴:肺俞、定喘、膻中、尺泽、列缺等穴位。

2、针法:根据病情虚实采用补泻手法。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

(三)推拿治疗

1、清肺经:用拇指螺纹面自小儿无名指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肺经 100 次。

2、揉肺俞:用拇指或中指端按揉肺俞穴(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50 次。

3、分推肩胛骨:用两拇指分别自小儿肩胛骨内缘从上向下分推 100 次。

4、揉膻中:用中指端揉膻中穴(两乳头连线中点)50 次。

5、按揉定喘:用拇指或中指端按揉定喘穴(第七颈椎棘突下旁开 0.5 寸)50 次。

九、常用中成药

1、小儿咳喘灵颗粒

具有宣肺、清热、止咳、祛痰的作用。用于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可用于小儿热性哮喘发作期的辅助治疗。

2、玉屏风颗粒

具有益气、固表、止汗的作用。用于表虚不固,自汗恶风,面色㿠白,或体虚易感风邪者。可用于小儿哮喘缓解期肺气虚的调理。

3、六君子丸

具有补脾益气,燥湿化痰的作用。用于脾胃虚弱,食量不多,气虚痰多,腹胀便溏。可用于小儿哮喘缓解期脾气虚的调理。

4、金匮肾气丸

具有温补肾阳,化气行水的作用。用于肾虚水肿,腰膝酸软,小便不利,畏寒肢冷。可用于小儿哮喘缓解期肾气虚的调理。

十、食疗方法

1、生姜粥

(1)生姜 5 克,大米 50 克。将生姜洗净,切丝,大米洗净,一起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煮成粥;

(2)具有温肺散寒的作用,适用于小儿寒性哮喘。

2、桑菊杏仁茶

(1)桑叶、菊花、杏仁各 5 克。将桑叶、菊花、杏仁洗净,放入茶壶中,用沸水冲泡,代茶饮;

(2)具有清热宣肺的作用,适用于小儿热性哮喘。

3、山药红枣粥

(1)山药 30 克,红枣 10 枚,大米 50 克。将山药洗净,去皮,切成小块,红枣洗净,去核,大米洗净,一起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煮成粥;

(2)具有健脾益气的作用,适用于小儿哮喘缓解期脾气虚。

4、核桃枸杞粥

(1)核桃 30 克,枸杞子 10 克,大米 50 克。将核桃去壳,取仁,捣碎,枸杞子洗净,大米洗净,一起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煮成粥;

(2)具有补肾纳气的作用,适用于小儿哮喘缓解期肾气虚。

十一、预后及并发症

(一)预后

小儿哮喘的预后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治疗是否及时、是否坚持长期规范治疗等因素有关。如果病情较轻,治疗及时,坚持长期规范治疗,预后较好。部分患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哮喘症状可逐渐减轻或消失。但如果病情严重,治疗不及时,或不坚持长期规范治疗,可导致哮喘反复发作,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和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

(二)并发症

1、肺气肿:长期反复发作的哮喘可导致肺气肿,表现为呼吸困难、胸闷、气短等症状。

2、肺心病:严重的哮喘可引起肺心病,表现为心悸、气短、水肿等症状。

3、生长发育迟缓:长期反复发作的哮喘可影响患儿的食欲和睡眠,导致营养摄入不足,影响生长发育。

十二、预防方法

1、避免接触过敏原

了解患儿的过敏原,尽量避免接触。如对花粉过敏的患儿,在花粉季节应减少外出,外出时佩戴口罩;对尘螨过敏的患儿,应保持室内清洁,定期清洗床上用品等。

2、预防呼吸道感染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在流感季节,可接种流感疫苗,预防呼吸道感染。

3、注意饮食调理

合理喂养,避免过食肥甘厚味、生冷食物。对于有过敏史的患儿,应避免食用过敏食物。

4、保持心情舒畅

避免患儿过度紧张、焦虑、恐惧等情绪,保持心情舒畅。

5、坚持长期规范治疗

对于确诊为哮喘的患儿,应坚持长期规范治疗,定期复查,遵医嘱调整治疗方案。

十三、中医古籍中部分相关论述

1、《黄帝内经·素问·太阴阳明论》:“伤于风者,上先受之。”

解析:风邪为六淫之首,易侵袭人体上部,肺为华盖,居高位,易受风邪侵袭。小儿哮喘多由外邪侵袭肺卫引起,故风邪在小儿哮喘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2、《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喘家作,桂枝加厚朴杏子佳。”

解析:此为太阳中风兼喘的治疗方剂。桂枝汤调和营卫,解肌发表;厚朴、杏仁降气平喘。对于小儿哮喘兼有风寒表证者,可参考此方进行治疗。

3、《丹溪心法·喘论》:“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

解析:强调了小儿哮喘的治疗原则。在哮喘未发作时,应以扶正为主,增强患儿的体质,提高免疫力;在哮喘发作时,应以攻邪为主,迅速缓解症状。

4、《幼幼集成·哮喘证治》:“哮喘之症,有因外感风寒而得者,有因饮食厚味而得者,有因内有痰火而得者,有因内有积热而得者,有因肺肾两虚而得者。”

解析:指出了小儿哮喘的病因有多种,包括外感风寒、饮食厚味、痰火内蕴、积热内盛、肺肾两虚等。在治疗小儿哮喘时,应根据不同的病因进行辨证论治。

小儿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呼吸道慢性疾病,对患儿的生长发育和生活质量有很大影响。中医在治疗小儿哮喘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辨证论治,采用中药、针灸、推拿、食疗等方法,可以有效地缓解症状,减少发作次数,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同时,家长应了解小儿哮喘的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做好预防工作,为患儿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维码

小儿哮喘的中医治疗方法

保存图片,微信扫一扫

公众号:

上一页 下一页
其他信息
行业: 微信创业
地区:
时间:2024-09-27
标签:

上一篇:头发的蛋白质与遗传基因

下一篇:【温馨提示!9月26号】飞天茅台行情......

赞 0
分享
猜你喜欢

账号登录,或者注册个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