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ogo.png
简介

在孕期,准妈妈们可能会遭遇各种不适,子肿就是其中之一。子肿,也称为妊娠水肿,给准妈妈们带来了不少困扰。今天,我们就来深入了解子肿的中医治疗方法,为准妈妈们提供一份全面的呵护指南。

一、什么是子肿?

子肿,也称为“妊娠肿胀”,是指妊娠中晚期,孕妇出现肢体面目肿胀者。轻者仅表现为脚踝或小腿轻度浮肿,休息后可自行消退;重者可出现全身浮肿,甚至伴有腹水。

二、病因

(一)西医病因

1、血容量增加:妊娠期间,孕妇的血容量会逐渐增加,一般在妊娠 32 - 34 周达到高峰。血容量增加可导致组织间液增多,从而引起水肿。

2、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妊娠期间,孕妇的血浆蛋白浓度会逐渐降低,尤其是白蛋白浓度降低更为明显。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可导致水分从血管内渗出到组织间隙,从而引起水肿。

3、子宫增大压迫下腔静脉:妊娠中晚期,增大的子宫可压迫下腔静脉,使下肢及盆腔静脉回流受阻,从而引起下肢及外阴部水肿。

4、内分泌因素:妊娠期间,孕妇体内的雌激素、孕激素等激素水平会发生变化,这些激素可导致水钠潴留,从而引起水肿。

5、营养不良:孕妇如果营养不良,尤其是蛋白质摄入不足,可导致低蛋白血症,从而引起水肿。

6、其他因素:如孕妇患有心脏病、肾脏病、高血压等疾病,也可引起水肿。

(二)中医病因

1、脾虚:素体脾虚,或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气虚弱,运化失职,水湿停聚,泛溢肌肤,发为子肿。

2、肾虚:素体肾虚,或房劳过度,损伤肾气,肾气虚弱,不能化气行水,水湿内停,泛溢肌肤,发为子肿。

3、气滞:素性抑郁,或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气机不畅,升降失常,气滞水停,泛溢肌肤,发为子肿。

三、发病机制

(一)西医发病机制

1、血容量增加:妊娠期间,孕妇的血容量会逐渐增加,这是为了满足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血容量增加可导致组织间液增多,从而引起水肿。一般来说,血容量增加在妊娠 32 - 34 周达到高峰,此时水肿也最为明显。

2、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妊娠期间,孕妇的血浆蛋白浓度会逐渐降低,尤其是白蛋白浓度降低更为明显。这是因为妊娠期间,孕妇体内的雌激素、孕激素等激素水平会发生变化,这些激素可促进肝脏合成蛋白质减少,同时也可促进肾脏对蛋白质的排泄增加。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可导致水分从血管内渗出到组织间隙,从而引起水肿。

3、子宫增大压迫下腔静脉:妊娠中晚期,增大的子宫可压迫下腔静脉,使下肢及盆腔静脉回流受阻,从而引起下肢及外阴部水肿。这种水肿一般在孕妇休息或抬高下肢后可减轻。

4、内分泌因素:妊娠期间,孕妇体内的雌激素、孕激素等激素水平会发生变化,这些激素可导致水钠潴留,从而引起水肿。此外,妊娠期间,孕妇体内的肾素 - 血管紧张素 - 醛固酮系统也会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也可导致水钠潴留,从而引起水肿。

5、营养不良:孕妇如果营养不良,尤其是蛋白质摄入不足,可导致低蛋白血症,从而引起水肿。此外,孕妇如果缺乏维生素 B1、维生素 B6、维生素 C 等营养素,也可影响水盐代谢,从而引起水肿。

6、其他因素:如孕妇患有心脏病、肾脏病、高血压等疾病,也可引起水肿。这些疾病可导致心脏、肾脏等器官功能受损,从而影响水盐代谢,引起水肿。

(二)中医发病机制

1、脾虚:脾主运化水湿,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则运化失职,水湿停聚,泛溢肌肤,发为子肿。此外,脾虚还可导致气血生化不足,不能濡养胎儿,从而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

2、肾虚:肾主水,为先天之本。肾虚则不能化气行水,水湿内停,泛溢肌肤,发为子肿。此外,肾虚还可导致胎元不固,容易发生流产、早产等不良妊娠结局。

3、气滞: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气滞则气机不畅,升降失常,气滞水停,泛溢肌肤,发为子肿。此外,气滞还可导致瘀血内生,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

四、类型

(一)西医类型

1、生理性水肿:多发生在妊娠中晚期,一般为轻度水肿,仅表现为脚踝或小腿轻度浮肿,休息后可自行消退。这种水肿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只需注意休息,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着,适当抬高下肢即可。

2、病理性水肿: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肾脏疾病、心脏疾病、肝脏疾病等。病理性水肿一般较为严重,可出现全身浮肿,甚至伴有腹水。这种水肿需要及时治疗,否则会影响孕妇和胎儿的健康。

(二)中医类型

1、脾虚型:妊娠数月,面目四肢浮肿,或遍及全身,皮薄光亮,按之凹陷不起,面色淡黄,神疲气短,懒言,口淡无味,食欲不振,腹胀便溏,小便短少,舌淡胖,苔白腻,脉缓滑无力。

2、肾虚型:妊娠数月,面浮肢肿,下肢尤甚,按之如泥,腰酸乏力,下肢逆冷,小便不利,舌淡,苔白润,脉沉迟。

3、气滞型:妊娠数月,肢体肿胀,始于两足,渐延于腿,皮色不变,随按随起,胸闷胁胀,头晕胀痛,苔薄腻,脉弦滑。

五、临床表现

1、孕妇方面

(1)水肿:孕妇可出现肢体面目浮肿,轻者仅表现为脚踝或小腿轻度浮肿,重者可出现全身浮肿,甚至伴有腹水。水肿一般在妊娠中晚期出现,多从下肢开始,逐渐向上蔓延;

(2)其他症状:孕妇还可出现头晕、头痛、视力模糊、心悸、气短、恶心、呕吐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能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并发症的表现,需要及时就医。

2、胎儿方面

一般情况下,子肿对胎儿的影响较小。但如果子肿是由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严重并发症引起的,可能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甚至导致胎儿窘迫、早产、死胎等不良妊娠结局。

六、西医诊断

1、病史及临床表现:详细询问孕妇的病史,包括妊娠周数、既往病史、家族病史等。了解孕妇的水肿情况,包括水肿的部位、程度、发展速度等。

2、体格检查: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测量血压、体重、腹围等。检查孕妇的水肿情况,包括水肿的部位、程度、皮肤颜色等。

3、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孕妇是否有贫血等血液系统疾病;

(2)尿常规:检查孕妇是否有蛋白尿、血尿等泌尿系统疾病;

(3)肝功能:检查孕妇的肝功能是否正常,包括血清白蛋白、总蛋白、胆红素等指标;

(4)肾功能:检查孕妇的肾功能是否正常,包括血清肌酐、尿素氮等指标;

(5)凝血功能:检查孕妇的凝血功能是否正常,包括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等指标;

(6)甲状腺功能:检查孕妇的甲状腺功能是否正常,包括血清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素等指标。

4、超声检查:超声检查可以了解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胎盘位置、羊水量等。如果子肿是由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严重并发症引起的,超声检查还可以发现胎儿窘迫、胎盘早剥等异常情况。

七、中医诊断

(一)望诊

1、望面色:脾虚型孕妇面色淡黄;肾虚型孕妇面色晦暗;气滞型孕妇面色如常。

2、望舌象:脾虚型孕妇舌淡胖,苔白腻;肾虚型孕妇舌淡,苔白润;气滞型孕妇苔薄腻。

3、望水肿部位:脾虚型孕妇水肿部位皮薄光亮,按之凹陷不起;肾虚型孕妇水肿部位按之如泥;气滞型孕妇水肿部位皮色不变,随按随起。

(二)闻诊

闻声音:脾虚型孕妇声音低微;肾虚型孕妇声音低怯;气滞型孕妇声音如常。

(三)问诊

1、问病史:了解孕妇的孕产史、既往病史、家族病史等。

2、问症状:询问孕妇的水肿情况,包括水肿的部位、程度、发展速度等。询问孕妇是否有头晕、头痛、视力模糊、心悸、气短、恶心、呕吐等症状。询问孕妇的饮食、睡眠、二便等情况。

(四)切诊

切脉:脾虚型孕妇脉缓滑无力;肾虚型孕妇脉沉迟;气滞型孕妇脉弦滑。

八、中医治疗

1、脾虚型

治法:健脾利水。

方剂:白术散加砂仁。

药物组成:白术、茯苓、大腹皮、生姜皮、陈皮、砂仁。

方解:方中白术健脾燥湿,茯苓利水渗湿,大腹皮、生姜皮、陈皮理气行水,砂仁化湿行气。全方共奏健脾利水之效。

2、肾虚型

治法:补肾温阳,化气行水。

方剂:真武汤。

药物组成:茯苓、芍药、生姜、白术、附子。

方解:方中附子温肾助阳,白术健脾燥湿,茯苓利水渗湿,芍药和营敛阴,生姜温散水气。全方共奏补肾温阳,化气行水之效。

3、气滞型

治法:理气行滞,除湿消肿。

方剂:天仙藤散。

药物组成:天仙藤、香附、陈皮、乌药、木瓜、紫苏叶、生姜、甘草。

方解:方中天仙藤行气活血,利水消肿;香附、陈皮、乌药理气行滞;木瓜化湿和胃;紫苏叶、生姜发表散寒,行气宽中;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理气行滞,除湿消肿之效。

九、常用中成药

1、五苓散

组成: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

功效:温阳化气,利湿行水。

主治:用于阳不化气、水湿内停所致的水肿,症见小便不利、水肿腹胀、呕逆泄泻、渴不思饮。

2、济生肾气丸

组成:熟地黄、山茱萸、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肉桂、附子、牛膝、车前子。

功效:温肾化气,利水消肿。

主治:用于肾阳不足、水湿内停所致的肾虚水肿,症见腰膝痠重、小便不利、痰饮咳喘。

3、逍遥丸

组成: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炙甘草、薄荷。

功效:疏肝健脾,养血调经。

主治:用于肝郁脾虚所致的郁闷不舒、胸胁胀痛、头晕目眩、食欲减退、月经不调。

4、参苓白术散

组成:人参、茯苓、白术、山药、白扁豆、莲子、薏苡仁、砂仁、桔梗、甘草。

功效:补脾胃,益肺气。

主治: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

十、食疗方法

1、冬瓜鲤鱼汤

(1)材料:冬瓜 500 克,鲤鱼 1 条,生姜、葱、料酒、盐适量;

(2)做法:将鲤鱼去鳞、鳃及内脏,洗净;冬瓜去皮、瓤,切成小块。将鲤鱼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煮沸后撇去浮沫,加入生姜、葱、料酒,煮至鱼熟烂,加入冬瓜块,再煮至冬瓜熟烂,加盐调味即可;

(3)功效:健脾利水。适用于脾虚型子肿。

2、黑豆鲤鱼汤

(1)材料:黑豆 60 克,鲤鱼 1 条,生姜、葱、料酒、盐适量;

(2)做法:将鲤鱼去鳞、鳃及内脏,洗净;黑豆洗净,用清水浸泡 3 小时。将鲤鱼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煮沸后撇去浮沫,加入生姜、葱、料酒,煮至鱼熟烂,加入黑豆,再煮至黑豆熟烂,加盐调味即可;

(3)功效:补肾利水。适用于肾虚型子肿。

3、赤小豆粥

(1)材料:赤小豆 30 克,粳米 50 克;

(2)做法:将赤小豆洗净,用清水浸泡 3 小时;粳米洗净。将赤小豆和粳米一起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煮至粥熟即可;

(3)功效:利水消肿。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子肿。

4、玉米须茶

(1)材料:玉米须 30 克;

(2)做法:将玉米须洗净,用开水冲泡,代茶饮用;

(3)功效:利水消肿。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子肿。

十一、预后及并发症

(一)预后

子肿的预后一般良好,大多数孕妇在分娩后水肿会逐渐消退。但如果子肿是由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严重并发症引起的,预后可能较差,需要及时治疗,否则会影响孕妇和胎儿的健康。

(二)并发症

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肿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如果子肿伴有高血压、蛋白尿等症状,可能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表现,需要及时治疗,否则会发展为子痫,严重威胁孕妇和胎儿的生命安全。

2、胎盘早剥:严重的子肿可导致胎盘血管痉挛,影响胎盘的血液供应,从而增加胎盘早剥的风险。胎盘早剥可引起孕妇大出血、胎儿窘迫等严重后果。

3、早产:子肿可导致孕妇身体不适,增加早产的风险。此外,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并发症也可引起早产。

4、胎儿窘迫:子肿如果是由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严重并发症引起的,可能会影响胎儿的血液供应和氧气供应,导致胎儿窘迫。胎儿窘迫可表现为胎动减少、胎心异常等。

十二、预防方法

1、孕期保健

(1)定期产前检查:孕妇应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孕期并发症,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贫血、肾脏疾病等;

(2)合理饮食:孕妇应注意饮食均衡,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鱼、肉、蛋、奶、蔬菜、水果等。避免食用过咸、过甜、过油腻的食物;

(3)适当运动:孕妇应适当进行运动,如散步、瑜伽、游泳等,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减轻水肿。但应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

(4)注意休息:孕妇应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着,可适当抬高下肢,促进下肢静脉回流;

(5)避免不良刺激:孕妇应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如放射线、化学毒物等。避免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2、孕前准备

(1)做好孕前检查:夫妻双方应在孕前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甲状腺功能、心电图等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疾病和问题;

(2)调整生活方式:夫妻双方应在孕前调整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等。

十三、中医古籍中部分相关论述

1、《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妇人本有身,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癥痼害。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下血者,后断三月衃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当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主之。”

解析:这段原文指出,妇人怀孕后出现下血不止的情况,可能是因为有癥痼(瘀血)所致。如果瘀血不去,血就不能止。治疗应当下其癥,用桂枝茯苓丸。虽然这段原文不是直接论述子肿的,但其中提到的瘀血致病的观点,与子肿的气滞型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气滞可导致瘀血内生,瘀血阻滞经络,影响水液代谢,从而引起水肿。

2、《妇人大全良方·妊娠胎水肿满方论》:“夫妊娠肿满,由脏气本弱,因产重虚,土不克水,血散入四肢,遂致腹胀,手足、面目皆浮肿,小便秘涩。”

解析:这段原文指出,妊娠肿满是由于孕妇脏气本弱,产后更虚,土不克水,血散入四肢所致。这里的“土不克水”可以理解为脾虚不能运化水湿,与子肿的脾虚型病因相符。脾虚则运化失职,水湿停聚,泛溢肌肤,发为子肿。

3、《丹溪心法·胎前》:“胎前当清热养血。孕妇因火动胎,逆上作喘者,急用条芩、香附之类。”

解析:这段原文提到孕妇因火动胎,逆上作喘,需要用清热养血的方法治疗。虽然没有直接提到子肿,但火热之邪可耗伤阴血,影响水液代谢,与子肿的发病机制有一定的关联。此外,清热养血的治疗原则也可以为子肿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4、《傅青主女科·妊娠水肿》:“妊娠七八月,面目四肢浮肿,名曰子肿。此乃脾肺气虚,不能制水,以致水泛为肿。宜用补中益气汤加茯苓。

解析:妊娠七八月出现面目四肢浮肿,称为子肿。其病因多为脾肺气虚,脾主运化水湿,肺主通调水道,脾肺气虚则不能正常运化和通调水液,导致水湿泛溢而出现水肿。补中益气汤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的功效,可补益脾肺之气,加茯苓以增强利水渗湿的作用,从而达到治疗子肿的目的。

 

 

 

 

二维码

子肿(妊娠肿胀)的中医治疗方法

保存图片,微信扫一扫

公众号:

上一页 下一页
其他信息
行业: 招代理商
地区:
时间:2024-09-28
标签:

上一篇:揭秘情趣赛道单品类打法:低成本高回报的引流与转化策略

下一篇:50元左右最值得收藏的五款酒!!!

赞 0
分享
猜你喜欢

账号登录,或者注册个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