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ogo.png
简介

粮为酒之本,好酒的源头是好粮。
在“蜀酒浓无敌”“川酒甲天下”的背后,是出自天府之国的川粮。
近日,以五粮液为独家战略合作伙伴的酒文化主题活动“大咖话川酒”在成都开讲,来自文化、农业、酒业、媒体及酒粮种植领域的专家共同探讨了“好粮酿好酒”的话题。
启动仪式上,全国首个川酒媒体智库——川观智库川酒传播研究院同步成立,并发布了研究院的首个成果——《川酒品鉴》。

 

为何四川出好粮?
酿酒离不开稻米、小麦、高粱、玉米等作物,从酿酒工艺的角度看,川酒发展史就是川粮种植史的映射。
正如中国作协副主席、四川省作协主席阿来所说:“好酒的酿造始于田野,在月光的照耀下、在水土的滋润里。”在他看来,人类酿酒技术的进步,就是粮食应用的逐步升级,好粮酿好酒,好酒也催生好粮。
“粮食是酒业发展的基础,粮多,酒业发展才快。”圆桌论坛上,著名水稻栽培专家、四川农业大学教授、作物生理生态及栽培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主任马均说道。


△著名水稻栽培专家,四川农业大学教授、作物生理生态及栽培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主任马均(右)
今年2月,经国务院批复,确定了四川省是我国的核心战略腹地,川粮的支撑就是重中之重。
众所周知,四川是农业大省、粮食主产省,自古有着“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说法。在肥沃的四川盆地,不少物种甚至能一年三收,川粮在全国赫赫有名。
川粮有两个特点。一是产量大,增速高。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四川粮食总产量达718.8亿斤,比上年增加16.7亿斤,增长2.4%,连续3年增产,为26年以来的新高。四川的粮食总产量稳居全国第九位,增幅在13个粮食主产省区中居第三位。
二是作物结构多元,四川有着多元化的农作物种植结构,其中水稻、小麦、玉米、红薯、土豆、大豆等作物尤为突出。以水稻为例,其种植面积就超过了3000万亩。
在自然环境条件优渥,农耕文化发达的天府之国,“三良”奠定了川粮的根基,而这也催生了美好的川酒。
一是良田。四川有着独特的地理优势,处于亚热带湿润气候,温暖湿润,温度日差小,且河流众多,十分适合农业种植。
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唐玉明表示:“从高粱来说,我国的东北三省、山东、河北、内蒙等地,以及澳大利亚、阿根廷、美国等都在种植。我们在不同类型的酒厂进行了大量的生产试验,包括浓香、酱香、五粮、单粮、老窖池、新窖池等等,结果证明四川的常规糯高粱最适合于酿酒。”
二是良种。如今,四川省正在加快良种的繁育推广,研发优质、高产、抗逆的品种。唐玉明透露:“四川省现在成立了一个酿酒专用粮的重大专项,针对高粱、小麦、水稻、玉米等作物研发的产品已经出来了,这为四川的酿酒优质专用粮的供应提供了保障。”
三是良育。在四川,专用粮基地的种植管理正在向标准化、精准化、智慧化发展,越来越多的酒企构建了“从一粒种子到一滴美酒”的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体系。此外,大范围的川粮种植还用上了工厂化育苗、无人机巡田等多项新技术,节本增效,有效缓解了农忙时节的用工荒。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当下正值秋收农忙时节,从南到北,四川全省已陆续进入秋收高峰期。


名酒厂的“粮”心坚守
如今,随着大众消费从过去满足刚性需求的“普适性”逐渐向“品质化”转变,白酒行业也进入了强分化阶段,“为消费者酿好酒”成为酒企抢占市场份额的先决条件。
在这个“不缺酒但长期缺好酒”的时代,各名酒企业纷纷将粮食基地建设纳入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并将品质根基进一步向种粮源点延伸,把田间作为“第一车间”。
例如茅台;茅台收购成立了红缨子公司,并多次举办种业论坛;五粮液把专用粮基地建设作为“种、酿、选、陈、调”美酒五字诀的第一道密码;洋河建立酿酒原粮产业研究院;泸州老窖则率先提出了“有机高粱”的种植标准,并形成了种植有机原粮的完整产业链;郎酒通过企业内控准则严格规范了原粮品种、种植区域、种植规范与验收标准;水井坊宣布在原粮订单种植模式上取得了新阶段成果……
中国酒业协会名酒收藏委员会副理事长、酿酒高级工程师胡义明强调:“五粮液把‘种’放置在‘美酒五字诀’的第一位,代表了行业在酿酒认知上的跨越和进步。”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通过助农与农民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各酒企还自建酿酒原粮种植基地,从种好粮开始,严格把控酿酒原粮品质,优化企业自身原粮供应。
首先是规模化种植。和农村传统耕作模式相比,各名酒企业多采用土地集约化管理和基地化种植。在现代农业和科学化管理的基础上,通过规范、精细的科学种植方法,在原粮新品种试种和新技术的应用上更加得心应手。相关种植经验不断积累,酿酒原粮的品种不断完善。
其次是创新性培育。近年来,在提升育种创新研究能力的基础上,不少名酒企业也在突破智能育种的关键核心技术。通过深入研究不同原粮对出酒率、优酒率和风味的影响,不少名酒企业也探索出了多种酿酒原粮的品种筛选和选育战略,为后期的产品创新提供了更多的理论与应用基础。
最后是智能化管控。为保证产品的质量与安全,川酒企在原粮种植基地应用了更多的现代化农业设备,高科技、智能化监测全天候值守。各地块的基地面积、农事记录、巡田记录、气象数据等种植管理实时信息被传输到中控数据库,确保了从原粮种植到入厂的全过程可追溯。
站在行业角度,对粮食的重视就是对品质重视。打造原粮种植基地,不仅是衡量品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更会成为品牌品质表达的重要载体。活动现场,川酒传播研究院还启动了“‘川’越183,好酒在‘县’”文化采风行动,将以行走式调研深度探寻四川各地的酒业发展和特色好酒。


“种粮大户”的和美“丰景”
早在2022年秋收时,笔者就实地参观过五粮液专用稻种植基地。当时,五粮液已经通过完善的田间溯源管理体系,从地块管理、作物长势、农事作业、气象数据、遥感监测等多个维度对原粮基地进行了全方位的监控。
这种精细化的管理模式,让五粮液得以确保每一粒粮食都能达到最优的生长状态,从而保证了原粮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这也是五粮液被称为“种粮大户”的原因。

而今,又是一年丰收季,和美五粮又是处处“丰景画”。
“丰景画”:增产增田,良种飘香。
目前,五粮液已升级建成酿酒专用粮基地超132万亩,并计划在“十四五”期间将现有酿酒专用粮基地增扩至200万亩。
五粮液在推进原粮种植增产的同时,也十分注重种植过程的标准化管理。而对于原粮的品种,五粮液在成千上万的品种里展开层层甄。据了解,五粮液的核心原料复杂,分别取自种皮较薄、吸水性强的川北弱筋小麦,富含大量单宁花青素等成分的川南糯红高粱,富含矿物质、淀粉含量高的川南原生水稻,富含大量植酸的川南浅丘玉米,果实饱满、质地柔软的宜宾本地大酒谷。
其中,糯米“五粮大酒谷1号”是宜宾传统酿酒水稻“宜宾大酒谷”的提纯分株改良株系,其优质的酿酒特性可使酒体绵柔;高粱“宜五红4号”,支链淀粉含量高达98.66%,是经系统选育而成的酿酒型优质高粱品种,出酒率高,酒质好,是酿造五粮液的极佳原料……
“丰景画”:增产增收,和美双赢。
近年来,五粮液对原粮种植实行保底价收购,并逐年提升收购价格,为当地农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据酿酒专用粮种植大户胡良银介绍,2017年,五粮液开始和当地政府合作,开展订单农业。几年下来,酿酒专用粮的收购价格一直在上涨,切实带动了农户增收。目前,长宁县种植酿酒专用粮的农户已有上万户,无论品质还是产量都有了很好的提升与保障。

可以看到,对于五粮液来说,和美种植不仅是对自然法则的尊重与顺应,也是对传统农耕智慧的传承与创新。这是一种种植方式,更是一种生活哲学,一种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二维码

在田间地头,找寻川酒“幕后功臣”

保存图片,微信扫一扫

公众号:

上一页 下一页
其他信息
行业: 招代理商
地区:
时间:2024-09-29
标签:

上一篇:汾阳王首次封藏大典:一场“酒业狂欢”下的品牌营销大赏

下一篇:舍得酒业斩获“两连板”,老酒优势才是最大确定性

赞 0
分享
猜你喜欢

账号登录,或者注册个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