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刮痧与按摩,头疗不可少的程序。
中医说:头部刮痧可疏通全身气血、调理五脏六腑、提升人体阳气;而西医体系说法更简单:促进头部毛细血管血流量。头部血液充足了,大脑氧气充盈了,自然神清气爽,不仅养头发,也保康健。
刮痧后,大多人会感觉天地开阔,万物晴朗,上下为之贯通,如沐春风,舒适万分。一些女性苍白的脸色还会出现少女时期才有的红晕,走进来是萎靡的花朵,走出去是盛开的玫瑰。但也有一些人会感觉很痛:轻点,再轻点,须知刮痧按摩如果力度全无,就是头皮痒痒挠,起不到疏通气血与血管的作用了。
为什么人与人之间,头部触觉差别那么大呢?
从南宋僧人志南的一首诗说起吧: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微雨沾衣,欲湿非湿;春风拂面,不冷而润。
问题来了,诗人怎么感觉夹着细雨的春风,吹到脸上温润而和煦的呢?
《生理学》告诉我们:人体有五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各自均能通过特有的感受器感受外部世界。五觉之外,还有遍布肌肤的痛感神经末梢。
佛教将上述五觉加上一个意念的意,延伸为“六根”,也叫六界:眼界、耳界、鼻界、舌界、身界、意界;人通过“六根”感知世界,认识世界,最终识别世界。比如六根识别的对象为六境:色界、声界、香界、味界、触界、法界。身界对应触界,触感的触,这就回到生物学里面的“触觉感受器”了,可见知识触类旁通,一通百通。
那个900多年前的南宋和尚志南,阳春三月,撑着拐杖,歪歪扭扭地走过木桥。眼之所见:老树与杏花,河流与短舟;耳之所听:溪流声声、游人涌动;鼻之所闻:杏花淡淡香,柳树青青味;舌之所动:既然是春游,附近必有农家乐,可以想象,桥东农家乐飘来肉香,和尚不知不觉流下口水,舌头颤动;身之所触:阳光和煦,春风吻面,吹面不寒。以上五根弦动,和尚意念转动,留下这难得的春之绝唱。
人类皮肤的真皮中,不仅有血管组织,也有各式各样的外来触觉感受器:有负责感受外力拉伸的鲁菲尼小体;负责恒定压力、温度、痒痒的麦克尔氏小体;负责温柔触摸的麦斯纳氏小体(吹面不寒);还有用来感受疼痛的触觉器,一些游离神经末梢。
触觉感受器大多分布在人的无毛皮肤区域,手指与脚心皮肤下触感最强烈,这就是为什么轻触脚板心手板心会痒痒的原因。
有些人刮痧为啥那么痛?
有毛区域的皮肤均有负责痛感传导的触觉器,痛感敏锐还是迟钝,受家族基因影响。当有些人头部痛感神经末梢过于发达,敏感度高的时候,头部刮痧的痛感自然高于其它人。
中医则认为:“通则不痛,通则不痛”。这是对刮痧导致疼痛最普遍的说法。
头疗是养生的好方法,刮痧时,如果你感觉自己痛感太强,必须坚持,让你的痛感神经末梢习惯压力接触,习惯之后,痛感也会会慢慢迟钝起来的。
过往部分文章链接:
勤做头疗,为什么会延缓头皮衰老?
“头疗”对白发脱发有辅助调理作用吗?
“头疗”与头发养护
头部四条经络,头疗刮痧少不了
勤做“头疗”,美颜抗衰老!
头发的蛋白质与遗传基因
体内缺铁缺铜对头发的影响,如何补充?
要想头发与皮肤好,为什么不补充维生素C?
勤洗手,也要清洗头皮!
头皮大汗淋漓,什么原因导致?
一本有关白发、脱发、头皮的养护书籍,一本有关养发护发的科普书籍,一本养发从业人员的教科书——《头发的十万个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