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份的存款数据让我有点意外。往常都是稳步增长的存款,这次居然少了5700亿。这个变化,似乎在暗示着什么。
前9个月,全国老百姓的存款增长了11.8万亿。每个月平均下来,大约增加1.3万亿。可10月份这一下子少了5700亿,这反差也太大了。
这让我想起前段时间去银行办事,大堂经理笑着问我要不要理财产品。我说先存着吧,她叹了口气说,最近来问理财的人真不少。
为啥会这样?我琢磨着,可能跟最近理财收益率上升有关。10月份,不少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都突破了3%,比定期存款要高不少。
但光是理财收益率的事儿,好像说不通。仔细一查,原来最近国债收益率也在上涨,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经涨到了2.7%左右。
这些高收益率产品,对存款形成了不小的分流。普通定期存款利率才2%出头,谁不想着把钱挪到收益更高的地方去呢?
还有个有意思的现象。最近黄金价格一路上涨,突破2000美元大关。不少人觉得,与其把钱放银行贬值,不如买点黄金保值。
再说说股市,10月底沪深300指数创下了年内新低。不少人觉得机会来了,抄底资金也在蠢蠢欲动。这些都可能分散了一部分存款。
但我觉得,还是得从更深层次想想。老百姓的钱为什么不愿意好好躺在存款账户里了?是不是对未来收入预期有所改变?
细想想,最近确实听到不少朋友说,手头得多留点现金,收入不太稳定,该囤点货了。这种不确定感,或许才是存款异常的根源。
银行业内人士分析,这种存款减少的情况不会持续太久。毕竟年底了,各种奖金和补贴陆续发放,存款自然会回升。
不过我琢磨着,这事儿没这么简单。老百姓的存款去向,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整个社会的经济信心。
经济学家马光远说得挺有道理:居民存款异常波动背后,往往隐藏着更深层次的经济问题,需要密切关注。
最近不少银行都在加大存款营销力度。各种存款产品层出不穷,有的甚至搞起了"存款抽奖"活动。
这让我想起日本前些年的经历。低利率环境下,日本居民存款意愿持续走低,银行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揽储。
回头看这次的存款异常,可能就是经济转型期的一个小插曲。但这个信号不容忽视,它折射出人们对经济前景的预期在悄然改变。
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6%。消费在升温,但老百姓的钱袋子似乎更谨慎了。
也许到了年底,这些数据会有好转。但我总觉得,得多关注下老百姓的钱袋子,它可能比任何经济指标都更能说明问题。
人民银行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前十天,存款又开始回升。这事儿,还得继续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