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阿姨,今年58岁,退休后生活规律,每天坚持早睡早起和锻炼。她皮肤看起来比同龄人更光滑紧致,甚至周围的邻居都开玩笑说她是在“逆生长”。她自己也一度觉得是生活习惯改善了气色。然而最近几个月,李阿姨发现双腿开始浮肿,鞋子也明显变得更紧。伴随而来的还有反复的疲乏无力,爬楼梯时心跳加快,甚至还出现胸闷。最让她在意的是,皮肤虽然光亮,但摸上去变得异常脆薄,轻轻一碰就会出现淤青。担心身体状况,她前往医院就诊。
医生在详细检查后发现,她的尿液中蛋白异常增多,心脏彩超提示有心脏肥厚,结合其他检查指标,最终确诊为:系统性轻链型淀粉样变性(AL淀粉样变性)。
什么是AL淀粉样变性?
AL型淀粉样变性是由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轻链错误折叠形成淀粉样蛋白,沉积于组织器官,造成组织结构破坏、器官功能障碍并进行性进展的疾病,主要与克隆性浆细胞异常增殖有关。
AL型淀粉样变性是一种罕见病,欧美国家报道的发病率为8~10例/百万人年,我国尚无确切的发病率数据。AL型淀粉样变性多见于老年人,诊断中位年龄60岁左右,男性患者比例略高于女性。AL型淀粉样变性预后具有较大的异质性,严重心脏受累的患者中位生存期不足1年。
临床表现
建议对有特异性临床表现,或出现两个及以上器官受累临床表现的患者进行AL型淀粉样变性的筛查。AL型淀粉样变性的临床表现多样,可累及多个器官。肾脏及心脏是最常见的受累器官,其他受累器官包括肝脏、自主或外周神经、消化道、皮肤软组织等。大部分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但舌体肥大和眶周紫癜是AL型淀粉样变性较为特异的临床表现。
诊断标准
推荐使用以下诊断标准确诊AL型淀粉样变性:诊断AL型淀粉样变性需符合以下条件:
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实验室或影像学检查证实有组织器官受累。
组织活检病理证实有淀粉样蛋白沉积,且淀粉样蛋白的前体蛋白为免疫球蛋白轻链或重轻链,具体病理表现为:①刚果红染色阳性,在偏振光下呈苹果绿色双折光;②免疫组化、免疫荧光或免疫电镜检查结果为轻链限制性表达,或质谱分析明确前体蛋白为免疫球蛋白轻链;③电镜下可见细纤维状结构,无分支,僵硬,排列紊乱,直径8~14 nm。
血液或尿液中存在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游离轻链的证据,或骨髓检查发现有单克隆浆细胞/B细胞。
治疗
AL型淀粉样变性的患者一经确诊,应按照预后分期、受累脏器功能、体能状况及可获得的药物尽早开始治疗。治疗目标是降低体内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轻链的水平,阻止淀粉样蛋白在重要脏器的进一步沉积,减轻或逆转淀粉样蛋白沉积导致的器官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