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ogo.png
简介

用“益生菌”(比如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嗜热链球菌)发酵出的酸奶,能够调节我们的肠道菌群,这一点大家伙儿都知道。可是这是怎么做到的呢?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益生菌”带来的,另一部分是“后生元”(有益菌的代谢产物,比如乳酸、醋酸)带来的。

 

酸奶中的“益生菌”能帮助大肠里的“有益菌”,让它们形成对“有害菌”的优势。
“益生菌”在酸奶中量很大,很多街坊会有担忧,经过胃酸“洗礼”,能有多少活菌到达肠道?嘿!酸奶商家也考虑到这一点,总归多给点活菌折腾,即使到达大肠前会折损不少,但至少有一部分能到工作地点,并且在大肠中呆上几天(最长可以几周)。在这段时间里,“益生菌”会对大肠中“常住居民”进行一番调整,让“有益菌”人数众多,压制住“有害菌”。
现代人类的肠道菌群,就算是“健康状态”,有益菌的比例也不过是20%,有害菌还是占10%,中性菌(机会主义菌,“谁赢它们帮谁”)占70%。

 

怎么做到的呢?其实原理并不复杂,“有益菌”基本上都是喜欢“吃酸”,只要让大肠的环境“偏酸”(pH降低)。而酸奶中的“益生菌”(比如街坊们熟悉的罗伊式乳杆菌 atcc 6475和鼠李糖乳杆菌 GG,以及@小圃最近在重点看的嗜酸乳杆菌 NCFM),都可以在肠道“定殖”几天,这几天他们拼命“产酸”(乳酸、乙酸、丙酸、丁酸……),尽量给有益菌提供它们喜欢的(酸性)环境。这一下“有益菌”就很开心啦,它们高高兴兴地吃、喝、繁殖,一下子就占了优势,压制住了“有害菌”。

但是很多“益生菌”在路上被胃酸和胆汁给灭了,所以酸奶对大肠菌群的另一个调整手段是“后生元”——“益生菌”在酸奶生产和存放过程中代谢产生的物质,以及“益生菌”被杀死之后仍然存在的DNA、蛋白质和多肽。
大肠中的“有益菌”和“有害菌”没有眼睛和耳朵,却有“鼻子”——当“有益菌”闻到“益生菌”的代谢产物和残留DNA、蛋白质时,会振奋精神加速繁殖;而“有害菌”则相反,这也会慢慢调整“有益菌”对“有害菌”的比例。

可以看出,只靠“后生元”,还是有点势单力薄啦。“益生菌+后生元”才是黄金组合,如果都能达到大肠,那简直要敲锣打鼓。
所以,咱们需要瞅准一个机会,在“胃酸”和“胆汁”都比较少的时候,让酸奶加速通过胃和小肠,到大肠里去。

 

 

胃酸和胆汁在固定的时间分泌

好在胃酸和胆汁的释放也是有规律的,而且它俩基本上同步——都跟吃饭的“饭点儿”有关。
我们不吃东西,也没有看到食物时,胃部只是有一点“基线胃酸释放”,只是维持胃部的酸性而已。
当我们看到食物,并且闻到食物的香味时(比如我们走进面包店),我们的胃就开始做准备了——口腔分泌唾液的时候,胃酸也开始同步出现——这个阶段有30%左右的胃酸被释放(Cephalic phase,头期分泌)。
等我们真的开始吃,食物逐渐进入胃部,还没有到达小肠,这个阶段有60%左右的胃酸被释放(Gastric phase,胃期分泌)。
吃完之后两小时,胃里面的食物基本上排空了(除非吃得很油腻),剩下的一小点儿胃酸被释放出来(Intestinal phase,肠期分泌)。

 

也就是说,想要躲开大量胃酸,酸奶中的“益生菌”最好在“肠期分泌”期后一段时间再“悄悄”进入,从食管进入胃部,不要“刺激”出大量胃酸分泌。
考虑到胆汁也是跟胃酸配合,只要躲开了胃酸,那也就大概率躲开了胆汁的进攻。
具体是什么时间吃呢?

 

 

吃酸奶的时间点:因人而异

首先咱们要给胃(和肠道)清空的时间,从吃上一顿饭到下一顿饭的时间间隔5小时(参看这一篇:《你以为的“养胃”,其实在“伤肠”》)。
这5小时不要吃零食,看都不要看,因为上面说了,胃酸的“头期分泌”(占30%左右)不需要吃下去,只需要看到美味的食物就开始了——跟分泌唾液一样。
大概在第3小时,吃酸奶,最好无糖的,单独吃。 

二维码

酸奶减肥抗抑郁,但多数人吃错了

保存图片,微信扫一扫

公众号:

上一页 下一页
其他信息
行业: 公众号开发
地区:
时间:2024-12-17
标签:

上一篇:视频号涨粉方法来了,1天1000粉丝,超简单!

下一篇:一家居上市公司总裁辞职,年龄50岁,去年薪酬106万

赞 0
分享
猜你喜欢

账号登录,或者注册个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