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ogo.png
简介

海底捞顾客拒与同桌人平分赔偿金,引发社交与法律争议
2025年3月19日,上海白领陈晨(化名)因拒与同桌朋友平分海底捞“小便门”事件的赔偿金,引发了一场关于消费权益与人际关系的激烈讨论。
今年2月24日凌晨,两名17岁男子在上海外滩海底捞包间内醉酒后,先后站上餐台向火锅内小便,视频曝光后引发轩然大波。海底捞迅速启动“搬家式消毒”,并宣布对事件期间(2月24日00:00至3月8日24:00)在该店堂食消费的4109单顾客,全额退还当日餐费,并额外提供订单付款10倍金额的现金补偿。
陈晨作为其中一位请客者,收到了5600元的赔偿金。然而,当日同桌的四位朋友却要求平分这笔钱,认为大家一起吃了饭,都面临食品安全风险,应该共同获得补偿。陈晨陷入两难,他觉得这笔钱是海底捞补偿给他的,自己有权决定如何处理,但朋友的坚持让他感到为难。
从法律角度来看,根据《食品安全法》第148条,十倍赔偿指向“支付价款的消费者”,即订单付款人。请客行为在法律上属于“好意施惠”,同桌者并非合同主体,无权主张分割款项。律师也明确表示,收到补偿的顾客没有必须把钱分给同吃朋友的义务,补偿款应由请客者收取,并有权自主决定如何处置。
但情感上,同桌朋友的诉求也并非毫无道理。他们认为大家一起吃了饭,共同面临了食品安全风险,精神上也受到了损害,理应获得相应的补偿。这种观点引发了网友的激烈讨论,有人支持平分,认为这是对同桌者权益的尊重;也有人反对,认为请客者已经承担了餐费,补偿是对付款人决策的认可。
这一事件不仅是一次消费纠纷,更是一堂关于消费权益与人际关系的全民公开课。它让我们看到,在现代社会中,法律与情感、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平衡是多么重要。同时,也提醒我们在享受消费权益的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共同维护和谐的社会关系。 

二维码

海底捞顾客拒与同桌人平分赔偿金,引发社交与法律争议

保存图片,微信扫一扫

公众号:

上一页 下一页
其他信息
行业: 微信创业
地区:
时间:2025-03-19
标签:

上一篇:90后AI创业者为何多为广东籍:创新基因与政策支持的双重驱动

下一篇:美国公布肯尼迪遇刺案记录:历史真相逐步揭开

赞 0
分享
猜你喜欢

账号登录,或者注册个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