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有人留言说,美国关税战这么大的热点怎么不蹭?我想说虽然这些年,我也确实做了一些类似于时事评论的节目,但相比于蹭热点,我还是更喜欢延迟满足,当然我也没有蹭热点的能力,因为我的产出速度向来比较慢,每一期节目,不是几十秒或是一两分钟,不是给你讲一个最简单的因果关系,也不是纯粹的输出情绪,更不是单纯地玩梗。我还是希望可以尽量全面地对它做个剖析。一期节目没有四五天时间,我是搞不完的,可等我搞完了,黄花菜确实也凉了,最后给人的感觉就是,吃粑粑都赶不上热乎的,然后再把我批判一番。
签完了行政令之后,美国商务部部长卢特尼克就拿着一张大纸板走了过去,纸板上面列着25个国家和地区,接下来特朗普就拿着这块板子,挨个念国家或地区的名字,每念一个,他就点评一下在和对方进行贸易时,美国吃了多少亏,然后报出所谓的对等税率。排在第一的当然就是中国,税率是34%,然后是欧盟、越南、泰国和日本,税率分别是20%、46%、32%和24%。不过要注意,对等税率并不是替代原税率的新税率,而是在原税率的基础上进行额外加征,所以实际税率要远高于刚才那些数字,比如说我国出口到美国的电视机,在4月份之前,美国已经把关税提高到了25%,那么加征之后,新税率就是59%,当然现在已经干到了125%。还比如说越南出口到美国的鞋,原税率是20%,加征之后就干到了66%。
当然这25个国家和地区,还只是所谓的“占了美国便宜”,那些没占便宜的,也就是不存在对美贸易顺差的国家,也要被征收10%的基准关税。要说特朗普也确实雷厉风行,新关税没有缓冲期,4月5号就开始生效,关税战全面打响。有人估算了,关税战打响之后,平均税率达到了23%,涉及到了3万亿美元的实体商品,而在这之前,平均税率只有2.2%,一夜之间涨了十倍。上一回美国关税达到这个水平,还是100多年前的1910年,名副其实的百年一遇,和缅甸大地震一个水平了。而上一回一个国家向全世界宣战,还是咱们大清朝的慈禧太后。《经济学人》杂志就这样评价:这是现代历史上最大的贸易战。
这一场贸易战发动的,给人感觉特朗普完全是为所欲为,和他半岛北部的朋友越来越像,但其实不然,特朗普这么做也没有越权,他的依据是《1974年贸易法》的第301条,还有一个叫《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简单说这两个法案,赋予了美国总统在面对“不公平贸易”以及国家处于“紧急状态”时,提高关税的权力。不过这其中的不公平贸易和国家紧急状态,具体指的是什么,其实非常含糊,这就给了总统很大的解释空间。
其实我一直感觉,对等关税这个名字,翻译得很不准确,特朗普的用词是Reciprocal,字面翻译确实是对等或是互惠。但真实情况哪是这样,如果真是对等,那就应该是,我对美国征收多少关税,美国也对我征收同样的关税。但特朗普的逻辑是,我美国和你做生意吃了多少亏,那我就通过关税把吃的亏给找回来。比如说我和黄博士是邻居,我种地瓜,黄博士种土豆,每年我要从黄博士那里买100块钱土豆,黄博士从我这里买50块钱地瓜,黄博士对我存在着50块的贸易顺差。所以我就感觉我吃了50块钱的亏,你说这是什么脑残逻辑?我不吃土豆就不吃亏了,这不就行了么?但我不管那一套,我就是心理不平衡,那我怎么找补回来呢?我就宣布对黄博士的土豆征收50%的税,这样一来,我吃的50块钱亏,不就补上了么?你说是不是有点不讲理,但特朗普竟然就是这么干的。
你要只是这么干,倒是多多少少可以理解,可为什么还要叠加之前的关税呢?另外他只考虑实体商品,但我们知道,美国那可是服务业大国,所以在服务贸易中,美国是有着大量顺差的,但是特朗普权当没看见。所以这不应该叫对等关税,而是应该叫不要碧脸关税。不过特朗普没有我搞得这么狠,他是用贸易逆差除以商品总额,再除以2。还是刚才我和黄博士的例子,按照特朗普的方案,我对黄博士的土豆就征收25%的关税。那问题就来了,特朗普为什么要除以一个2呢?按照他的逻辑,美国这不还是吃亏么?
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如果不除以2的话,那关税就太高了,比如说越南,2024年越南对美国的贸易顺差是1045亿美元,而越南对美国的出口总额是1195亿美元,越南占了美国1045亿美元的便宜,如果直接用1045除以1195,那结果就是87.4%。其他国家和地区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直接用对美国的贸易顺差除以对美国的出口总额,那税率就高到离谱了,很容易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弹。特朗普也不敢把事情做得太绝,否则就会把美国逼到被孤立的边缘,属于自绝于天下了,所以他就除以了2,再考虑到其他一些因素,最后确定一个自认为比较合理的关税。比如说越南的对等税率,经过一通折腾和计算,最后就被确定为46%。第二个原因是,美国人也要吃饭和购买生活必需品,但现在的美国只靠自己,显然无法满足美国人的日常需求,美国商会就做过研究,说如果关税税率超过了60%,那么90%的进口业务基本就没法玩了,所以除以2,也算是特朗普搞了一个安全阀,避免对美国的进口造成太大的冲击。第三个原因是,我先定一个相对比较低的税率,这就预留了进一步加税的空间,为后续的谈判保留足够的筹码。
好了再说回特朗普的关税逻辑。按照他的逻辑,就会出现很多怪异的现象。比如说南非有一个国中国叫莱索托,人均GDP只有1200美元,GDP总量不过是24亿美元,还不如咱们中国一个普通的小县城。但是美国却对它征收了50%的新关税,属于最高一档的。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因为莱索托虽然穷,但却出产钻石,这是美国人需要但美国自己却没有的东西。但是另一方面,美国没有什么东西是莱索托需要的,人家莱索托也买不起啊,作为一个国中国而且还是一个穷国,莱索托基本上只有南非一个贸易伙伴。这样一来,莱索托就对美国出现了贸易顺差,成为了特朗普关税报复的对象。
你就说他讲不讲理吧,莱索托确实是对美国存在着贸易顺差,但这并不存在谁吃亏、谁占了便宜的说法,归根结底这是国际分工问题。这和咱们老百姓买东西是一个道理,我每买一样东西都觉得自己吃亏了,那还活不活了?而且还有很多国家,对美国就不存在贸易顺差,比如说巴西、英国、澳大利亚、沙特,按照特朗普的逻辑,美国这是占了人家便宜,但也要对它们征收10%的基准关税。这么看来,英国当年选择脱欧,好处这不就来了么?如果英国今天还在欧盟内部,那这一次它就要享受20%的对等关税,“英国人民有远见啊”。所以说特朗普的新关税完全就是缺乏逻辑、极其荒唐的。
不仅逻辑荒唐,行动起来更荒唐。前一天,特朗普还大义凛然、声泪俱下地表示美国受伤害了,我要讨回公道,后一天就对大部分国家暂停了加征关税,说要延期90天。按照他自己的说法,是这些国家没有对美国实施报复性关税,也就是所谓的“非报复国”。人家都没有报复你,按理说你就自己玩自己的不就行了么,还是不行,没过上24个小时,特朗普的脸色又变了,拿出一种威胁的口吻,说如果不能满足美国的要求,90天之后弄不死你。但转过头来他又表示,90天也有可能延长。这一边,特朗普恨不得和中国血战到底,可另一边,他又放低姿态,说美方很希望同中方达成协议,让一切重回正轨,他对中美关系保持乐观。就在刚才,我还看到一个新闻,说因为海关关税系统出现故障,实际上对所有国家都没有加征关税。草台班子也没有这么干的,这不就是小孩儿吵架么?
这么看的话,特朗普其实也并不希望增加征关税,他也知道可行性不大。他的目的还是把关税作为一种威慑手段,逼迫其他国家迎合美国的利益。目前来看他的目的是很有可能达到的,因为在全球进口需求中,美国毕竟占到了15%的份额,而且利润率还非常高,这是一个很难绕开的巨大的单一市场。对于很多国家来讲,比如说东南亚国家,美国是最重要的出口对象,如果它们接受了关税成本,利润就必然损失,这会拉低它们的经济增长。就说越南,越南每年生产的鞋,有超过35%都是出口到美国,现在关税到了46%,越南人还活不活了。可是反过来,越南从美国进口的商品很少,这就意味着它反制的手段非常有限,所以越南也只能主动让步,比如说和美国好好谈一谈,承诺进口更多的美国商品而且零关税,以此来换取特朗普政府降低税率。当然也不只是越南,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就指望着美国人挣钱,同时自己还缺乏反制手段,那么面对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是很难不低头的。
这样一来,特朗普一方面可以不增加美国人的生活成本,避免通货膨胀,减轻执政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打破其他国家他所谓的贸易壁垒,把美国商品卖出去,达到重振美国制造业的目的。但我想即便如此,特朗普让制造业回归美国的承诺恐怕也很难兑现,最后的结果倒是有可能既损人也不利己,原因就在于他所展现的反复无常和毫无逻辑。美国有三位经济学家提出过一个模型,叫“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Economic Policy Uncertainty Index,英文缩写EPU。简单说,当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上升时,消费者就不爱花钱了,企业也不愿意投资了。那么这个指数是怎么计算的,其实也没有那么高端,就有点像是微信搜索指数或是百度搜索指数,说白了就是各种媒体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报道频率。那妥了,重返白宫的特朗普所展现出来的一切,不就是不确定性的代名词么?
据说美国目前的EPU指数,已经超过了911事件之后,以及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人就会进一步控制支出、增加储蓄,而企业则会对扩大产能、追加投资和招聘新员工,持一种十分谨慎的态度。而且这种消费欲望和投资欲望减退的现象,也不只会出现在美国,因为新一轮的关税,针对的是好几十个国家,只要我们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只要你想把东西卖到美国,那不管你把工厂设在哪里,都会受到EPU指数的潜在影响。我身边就有这样的朋友,让他说特朗普的关税战,其实也说不上个所以然来,但是别管那么多,反正特朗普在瞎折腾,世界经济要受到冲击,哥们我还是多攒钱吧。最近黄金价格不就是一路猛涨么,这就叫盛世藏古董,乱世买黄金。
那你可能会讲了,特朗普不是承诺要让制造业回归美国吗?既然他做了这个承诺,或是真的对某些国家提高关税,或是在美国的威逼下,某些国家进口美国商品降低关税,以至于零关税,至少投资美国总该放心了吧?还是不行,首先美国的劳动力成本太高,尼哥的劳动力成本可能不高,具体多少我也不知道,但是尼哥的情况你懂的。其次投资是一个漫长的周期,特别是资本密集型产业,比如说能源、公共事业和制造业,可能我厂房还没建好,2028年的大选就开始了,我对共和党就那么有信心?如果共和党败选了,一夜之间又回到了2025年之前,那我TM不白干了。其实就算共和党胜选了,新的总统也未必就要走特朗普的老路。除非特朗普可以稳定执政二三十年,但暂且不论美国宪法允不允许,关键是特朗普能不能活这么长时间,而且还要保证,在此期间不患上老年痴呆。
从这个角度去看,特朗普希望利用关税大棒让制造业回归美国,但因为他的反复无常,恐怕到最后只能是一厢情愿。所以在他的第二个任期内,美国以至于全球的投资需求必然减少,投资需求一减少,原材料和中间产品,比如说钢材、燃料、电子元器件,这些东西的市场行情都会看跌,同时就业市场出现萎靡,对无数普通人的生计造成影响,新冠疫情刚过去没几年,全球经济再度迎来重大考验,由此可见特朗普猛于奥密克戎啊。
最后再看一下中美之间的博弈。现在的战况确实非常激烈,我感觉双方的反应速度都是以小时为单位,美国对中国加关税,中国也马上跟进,绝对不惯毛病,截止我录节目的此时此刻,双方已经把关税提高到了125%,有消息称特朗普打算把中国产品的关税提高到200%。要我说你也不用磨磨唧唧,干脆直接提高到10000%,看我给不给你打电话就完了。你看现在这个局面啊,美国先对中国加关税,美国消费者和中国出口商首当其冲,然后中国出手反制,中国消费者和美国出口商也马上受到冲击。再然后就是不断地互相加码、逐步升级,谁也不让步。有点像是什么呢?就像是我和黄博士决斗,黄博士打自己一拳,我也打自己一拳,然后黄博士捅自己一刀,我也捅自己一刀,咱就看谁肉厚、看谁血多,谁先撑不下去了先认怂了,那对方就是最后的胜利者。确实相当刺激啊。
为什么要这么刚?我觉得也没有必要唱高调,说什么关乎国运不能输;要打多久就打多久,一直打到完全胜利;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先辈未曾低头,吾辈岂能折腰;绝不退缩,奉陪到底。最后拉升了一波奉陪概念股,过几天再跌回去。暂且不谈特朗普的战略定力,我们就考虑最坏的情况,美国就是要决一雌雄了。那么挑战肯定是有的,毕竟出口贸易额占到了我国GDP的20%左右,出口出现波动肯定不是好事。
但是面对挑战,我们的筹码也是很多的。首先最直接的,咱不仅是出口大国,同时也是进口大国,可以利用关税进行反制。虽然在实体货物中,我国对美国是顺差,咱们的反制可能不会对美国造成太大的压力,主要就是一些农产品,但在服务贸易中,美国却是一个大大的顺差国,最常见的,像是苹果应用商店、谷歌应用商店,这都是美国的服务贸易出口。2024年,美国的服务贸易顺差将近3000亿美元,其中我国就占到了10%左右。所以如果中美之间的矛盾继续升级,咱就可以对美国的服务贸易下手,美国也是非常疼的。
我国的第二张牌是“你大妈已经不是你六年前的大妈了”。因为在2018年-2019年,我们已经经历过一轮特朗普的关税战了,虽然当年的关税战不论是加税的幅度,还是涉及到的商品总额,和今天不可同日而语,但是那一轮关税战,美国根本就没打招呼。要知道在2017年,我国对美国的实体货物出口额,占到了总出口额的将近20%,其中很多产品,像是太阳能电池板、电视机等家用电器,都是高度依赖美国市场,所以那一轮关税战,确实对我国的制造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但是今天的情况不一样,特朗普大选的时候就是这一套说辞,颠来倒去地讲,都听烦了。另外从金额上看,我国对美国的实体货物出口额,已经下降到了货物出口总额的15%左右,也就是说我国出口行业不再那么依赖美国。
再就是从产品类型上看,2022年之后,我国出口的工业制品中,有90%都是资本密集型或是技术密集型产品,比如说机电设备、电子产品,这些东西在全球市场很有竞争力,你美国不买,有的是人买,这也是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不具备的优势。不过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换个市场也不容易,如果某国选择接受美国的关税,那么为了消化冲击,它也会尽全力保护本国市场,中国商品进去,它们也是很忌惮的。而如果某国和美国谈妥了,给美国商品很低的关税,以至于零关税,那么我国商品就要直接面对美国的竞争。所以这就需要国家出面,和这些国家或是经济体,制定更多的互惠贸易规则。
我国手里的第三张牌是“你大爷还是你大爷”。在全球制造业版图中,我们有一些特殊的优势。比如说目前全世界一半以上的锂、2/3的钴、70%的石墨和1/3的镍,都是在中国加工的,当然我国还有很多特有的稀土资源。这些东西在工业生产中具有不可替代性,而且很难找到除中国之外新的大型供应商,所以这也是一种筹码,说白了就是卡脖子。4月4号,商务部会同海关总署,已经发布了对7种稀土类物项,实施出口管制的公告。这七类中,钆可以用于医学造影、镝在核工业和汽车电机上是必需品,虽然它们的出口总额都不大,但如果没有这些东西,一个产业那就玩不转了,整个上下游这得多大损失。所以通过对稀土资源和稀土类工业制品的管控,也可以影响美国,让你的制造业回归有心无力。
最后两张牌,一是美国一些跨国巨头,比如说苹果、特斯拉、通用电气等,它们不希望卷入中美贸易战,这也是我国可以利用的筹码。再就是关税战不会单方面地伤害中国,你也清楚美国人没有储蓄的习惯,所以美国消费者对物价是高度敏感的,哪怕特朗普本人铁了心,一点也不在乎支持率的下降,共和党内部也会出现怀疑的声音,所以对等关税的可持续性是存在疑问的,甚至会影响美国政局稳定。总结就是五个字:天塌不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