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ogo.png

2023-12-04 微信搜索 热度:7912
西北方言否定语序演变的历时考察

 

 

  要:在汉语西北方言中,否定词有时可以处于被否定的成分(如状语)之后,对这种后置现象的来源,学界鲜有探究。以三类典型的否定结构为切入点,采用语料库检索和文献考证的方法,对西北方言的否定语序进行历时考察。结果显示,上古时期就存在否定词位于副词之后的用法,但是比例不高,范围有限。“把”字句自唐代形成以来也存在否定词前置、后置两种模式,但唐宋时期后置的比例相当低。否定词用于介词短语之后的现象是从近代开始在西北方言中出现的。与此同时,后置语序在包含副词和“把”字的否定句中也急剧增加,成为西北方言中的一种流行用法。研究结果不仅验证了语言演变的波浪理论,也可以为历史语言学、地理语言学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西北方言;否定词;后置;副词;介词短语;“把”字结构

一、引言

汉语西北方言主要分布于陕西(关中一带)、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区。在否定表达方面,该方言具有鲜明的特色,往往允许否定词出现在否定对象之后①。我们知道,汉语的否定词通常处于谓语动词之前,如果谓语还有前置的状语,就会造成否定词和状语之间的排序问题。无论是在副词充当状语的否定句中,还是在介词短语充当状语的否定句中,“否定词+状语[副词/介词短语]+谓语”都是普通话中常见的语序。在不表示强调的情况下,否定词“不”一般都位于被否定的副词性状语或介词短语之前[1] 。如果否定词处于副词或介词短语之后,要么形成焦点否定②,要么造成句子不合法。试看以下例句:

普通话中包含副词的否定句:

1a.天气不太热。

a.天气[] F不热。

b.不要乱摆东西。

b. *乱不要摆东西。

c.他不怎么抽烟。

c.*他怎么不抽烟。

d.我们不马上走。

d.*我们马上不走。

普通话中包含介词短语的否定句:

2a.他不在图书馆看书。

a.[在图书馆]F不看书。

b.他不跟你玩。

b.[跟你]F不玩,跟[]F玩。

在以上例句中,例(1a)、例(2a)和例(2b)形成焦点否定;例(1b)、例(1c)和例(1d)则是不合语法。

在当今西北方言中,“不、嫑”(意思相当于“别、不要”)和“没(有)”等否定词不但可以用在被否定的副词之后,而且能够出现在被否定的介词短语之后。试看以下例句:

西北方言中包含副词的否定句:

3a.关中方言:天气甚不热。

(天气不太热。)[2]

b.兰州方言:东西乱不要摆。

(不要乱摆东西。)[3]

c.宁夏方言:烟也很不抽。

(不怎么抽烟。)[4]

d.西宁方言:我们就不走。

(我们不马上走。)[5]

e.新疆方言:我马上不走,还有些个事情

莫办完呢。

(我不马上走,还有些事情没办完。)[6]

西北方言中包含介词短语的否定句:

4a.关中方言:这个单方儿给后人嫑传。

(这个偏方不要传给后人。)[7]

b.甘肃方言:他连你不然了。

(他不跟你玩了。)(语料实录/学生家长)

c.宁夏方言:你们连他们不嚷。

(你们别和他们吵。)[4]

d.西宁方言:电视机我还给你没修好呢。

(我还没给你修好电视机呢。)[8]

e.新疆方言:去咧跟他多不说, 搁下东西

就走。

(去了不用跟他多说,放下东西就走。)[6]

根据方言者的语感,例(3)、例(4)中的副词和介词短语并没有被强调,与例(1a)、例(2a)和例(2b)所表示的焦点否定完全不同。这种后置语序在“把”字句否定式中也颇为常见①。否定词“不”和“没”通常在“把”字结构(“把你、把这个事情、把书、把汉语”等)之后才出現。例如:

5a.关中方言:我把你没看来。

(我没看见你。)[7]

b.兰州方言:我把这个事情不知道。

(我不知道这个事情。)(语料实录/学生家长)

c.宁夏方言:我把你不想了。

(我不想你。)(语料实录/中学生)

d.青海方言:你阿门把书不念?

(你们怎么不上学?)(语料实录/中学老师)

e.新疆方言:他把汉语不好好学。

(他不好好学汉语。)[9]

那么,西北方言中的否定词后置现象是自古如此还是语言演变的结果?目前学界针对这一现象的研究尚不多见。本文将从包含副词的否定句、包含介词短语的否定句、“把”字句否定式这三类结构着手,对西北方言否定词的句法位置进行语料库调查和文献考证。

二、包含副词的否定句

我们对古汉语语料库②进行了全面检索。首先以西北方言中的常用副词为关键词,查找出所有包含副词的语料;然后将其中的否定句抽取出来,并根据否定词与副词的位置关系(如“否定词+副词”语序和“副词+否定词”语序),对从周代至清末各个时期否定句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统计。

首先,我们来看上古汉语时期否定词与副词的位置关系,具体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否定词位于副词之后的用法自上古时期就已存在,不过,仅限于“甚不”和“再不”等个别用例,后置比例约为13%

西周时期,出现了6个带有副词的否定句。否定词“不”无一例外地用在了被否定的副词之前,与普通话的否定语序完全一致。例如:

6a.不远复,无祗悔,元吉。(《周易·复卦》)

b.牵复在中,亦不自失也。(《周易·小畜卦》)

c.有孚挛如,不独富也。(《周易·小畜卦》)

d.饮食衎衎,不素饱也。(《周易·渐卦》)

e.上下敌应,不相与也。(《周易·艮卦》)

f.不自为政,卒劳百姓。(《诗经·小雅·节南山》

春秋战国时期,否定词“不”与程度副词“甚”的组合有6例。其中,有5例将否定词置于副词“甚”之后;1例仍将否定词“不”置于副词之前。例如:

7a.子之书甚不善,子勉归矣。(《吕氏春秋·具备》)

b.人情甚不美,又何问焉!(《荀子·性恶篇》)

c.其名又甚不荣。(《吕氏春秋·顺说》)

d.其实人则甚不安。(《吕氏春秋·顺说》)

e.夫子何为顷间甚不庭乎?(《庄子·山木》)

8)是于己长虑顾后,几不甚善矣哉。(《荀子·荣辱篇》)

在这一时期的语料中,否定词“不”与副词“再”的组合有10例。其中,前置式的“不再”有9;后置式的“再不”仅有1例。

到了汉代,否定词与“再、相、复、甚、先、齐”等副词共现的用例有177条。其中,否定词处于副词之后的用例有30条,不过,仅限于“甚”与“不”的组合。例如:

9a.今有大臣于陛下擅利擅害,与陛下无异,此甚不便。(《史记·李斯列传》)

b.背公立私,守尉长吏教训甚不善。(《汉书·高帝纪下》)

其次,我们来看中古汉语时期否定词与副词的位置关系,具体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在中古时期,后置否定词的种类逐渐增多。被置于副词之后的否定词除了“不”还有“没”,后置比例约为13.3%。例如:

10a.及践祚,乃使武成在邺主兵,立子百年为皇太子,武成甚不平。(《北齐书·高元海传》)

b.这日未知承命否,经中道甚没唱将来。(《敦煌变文集新书·维摩诘经讲经文》)

再次,我们来看近代汉语时期否定词与副词的位置关系,具体如表3所示:

从表3可以看出,后置语序在元明时期有727例,占否定句总数的55%;在清代有295例,占否定句总数的24.1%。在整个近代汉语中,否定词位于副词之后的比例约为40%

元代以后,不但后置否定词的种类更多,后置比例也显著提高。“休、没、莫”等否定词都出现在了否定对象之后。例如:

11a.回见管辂,教再休泄漏天机;不然,必致天谴。(明代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九回)

b.师父,我晓得了!再莫念,再莫念!(明代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四回)

c.乔亲家再没和你说什么话?(明代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七十五回)

语料库所收录的文本语料基本上都是书面语体,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上古至中古时期西北方言的基本特征。作为西北方言的主要构成部分之一,关中方言①曾经是周、秦、汉、唐四朝的官方语言,在中古以前的文献典籍中体现得最为充分。例如《周易》的著述语言便反映了周朝发祥地——陕西关中地区——的方言特点。此外,据朱正义考证,《史记》使用了大量的口语、谚语和歌谣,被认为是当时话语的留声机。作者司马迁是陕西韩城人,著述语言以关中方言为主[13] 。当然,其他地区的西北方言(如甘肃方言)作为汉代关西方言的一部分在《史记》中也有所体现。《汉书》的作者班固是东汉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其著述语言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反映了关中方言的主要特征。中古时期的《敦煌变文集》也保存了很多具有西北方言特色的词汇和语法结构。

近代以后,西北地区的方言与官方语言的差别逐渐增大,语料库文献能否如实地反映近代西北方言的特点尚未可知。为此,我们对最具方言特色的地方戏曲进行了调查,用以考证语料库检索的结果。秦腔大约是从明代开始在关中地区盛行的一种戏曲形式,被认为是关中方言的缩影[14]P60-64)。此外,自明清时期流传于陕西、甘肃、宁夏及青海等地区的通渭小曲,也是一种广为传唱的地方剧。它和甘肃境内的秦安小曲都体现了西北方言的主要特征。

 

在秦腔、通渭小曲和秦安小曲等100多部剧本中,我们共检索到了18条包含副词的否定句。其中,否定词处于副词之后的用例有12条,后置比例超过66%。在所有后置用法中,否定词位于副词“再”之后的组合为数最多;“不、休、没要、不能、不必、不可、不用、没有”等否定词,均可以出现在副词“再”之后。例如:

12a.过去的话儿再休讲。(秦腔《二进宫》)

b.二皇儿再没要乱讲此话。(秦腔《白逼宫》)

c.再不能头戴三王纽。(秦腔《斩李广》)

d.小娇儿再不必泪流满面。(秦腔《四贤册》)

e.如今只有一位夫人,再不可卖与人做丫环。(秦腔《万福莲》)

f.再不用哭,将你丈夫豁出,世上再没有男子汉了。(秦腔《万福莲》)

g.北哒子再不敢起反中原。(通渭小曲《杏元和番》)

h.呱呆子你好憨,你再沒要搬价钱。(通渭小曲《李彦贵卖水》)

i.摇摇摆摆我的再不来。(秦安小曲《辞曹》)

j.从今后再不听她言。(秦安小曲《芦花记》)

与语料库文献相比,戏曲剧本使用的后置否定词更多。这类更具地方特色的语料表明,近代西北方言确实存在大量否定词后置的用法,这也为语料库检索结果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语料库检索以及对古籍和地方曲艺文献的考证均显示,否定词用于副词之后的现象自上古时期就在西北方言中存在,但是所占比例不高、使用范围有限。从元、明时期开始,否定词后置用法剧增,不仅使用范围扩大,而且所占比例显著提高。

三、包含介词短语的否定句

自上古以来,汉语介词短语的句法位置经历了很多变化。我们以“于(於)、与、对、在、往、跟、给”等西北方言中的常用介词为关键词,对各个时期的语料进行了检索。结果显示,从周朝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唯有否定词“不”与介词“与”的搭配出现了后置用法。否定词“不”可以用在“与为国、与王、与太白、与音、与浚”等介词短语之后。例如:

13a.为仁与为国不同。(《国语·晋语一》)

b.而康后有淫行,与王不相中,相危以法。(《史记·孝武本纪》)

c.辰星与太白不相从,虽有军不战。(《汉书·天文志》)

d.由是与音不平,语在《永传》。(《汉书·元后传》)

e.长广王湛先与浚不睦。(《北齐书·永安简平王高浚传》)

不过,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例(13)中的用例与西北方言中否定词位于介词短语之后的用法并不完全相同。试比较:

14a.这个单方儿给后人嫑传。

a.这个偏方别传给后人。

b.他连你不然了。

b.他不跟你玩了。

c.你们连他们不嚷。

c.你们别和他们吵。

d.电视机我还给你没修好呢。

d.我还没给你修好电视机呢。

e.去咧跟他多不说……。

e.去了别跟他多说……。

首先,例句的谓语存在显著差异。例(13)中的谓语都由表示状态(state)的词构成[15]P98-107),一般不能附带体标记。而例(14a-e)的谓语都属于活动性(activity)动词,可以附带完成体标记“了”。因此,我们可以说“这个单方儿给后人嫑传了、他连你不然了、你们连他们不嚷了、电视机给你没修好了、跟他多不说了”,但是不能说“与为国不同了、与王不相中了、与太白不相从了、与音不平了、与浚不睦了”。

其次,否定词的原生位置也不一样。将例(14a-e)的否定词置于介词短语之前,句子完全合乎语法。这与普通话的语序完全一致。但是如果将例(13)的否定词置于介词短语之前,句子听起来就很不自然。

 

鉴于上述差异,我们认为例(13)中的用例与本文讨论的否定词后置用法并不相同。与之类似的,还有唐宋以来出现的否定词位于介词“於”之后的现象。在这些用例中,要么充当谓语的不是活动性动词,要么否定词的句法位置不够灵活,只能固定在介词短语之后,与本文研究的结构也不完全一致。

据语料库检索显示,类似(14a-e)的否定词后置用法在中古以前并不存在。明清以后,汉语中才真正允许否定词出现在介词短语之后。例如:

15a.金莲就知是与蕙莲的,对玉楼也不提起此事。(明代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二十二回)

b.他在奶奶跟前还不说,谁知道他那些事?(《红楼梦》第八十三回)

在例(15)中,不但否定词“不”用在了介词短语“对玉楼、在奶奶跟前”之后,而且谓语由活动性动词“提、说”充当,可以附带体标记“了”。此外,将后置结构中的否定词放在介词短语之前也完全没有问题。“不对玉楼提起此事、不在奶奶跟前说”正是普通话的说法。

根据检索结果,本文所考察的否定词用于介词短语之后的语序,是从近代开始才在西北方言中出现的。具体如表4所示:

 

从表4可以看出,该用法在元、明时期的比例约为16.3%,在清代的比例约为17.4%,在整个近代汉语中的使用比例约为16.7%

这种否定词后置的倾向在地方曲艺文献中更为突出,“花儿”的唱词中存在不少否定词“嫑”用于介词短语之后的现象,比例高达50%。例如:

16)有什么冤枉给阿哥说,亏死了,千万儿给别人嫑说。(河州花儿)

“花儿”是明代以来中国西北地区的汉、回、藏、东乡、保安、撒拉、裕固等民族共同创作和传唱的民歌形式。由于传统的花儿(如河州花儿、山花儿、河湟花儿等)都是用当地方言演唱的,这种口头文学形式为研究西北方言提供了可靠的素材。

同样是“不、没”等否定词,为什么它们在周代就能够用在副词之后,而直到近代才出现在介词短语之后呢?一个重要因素是介词短语的句法位置由古至今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先秦时期,介词短语大都用于谓语之后,从东汉开始向谓语之前移动,近代以后基本固定在了谓语之前[16][17]。如果上古时期的介词短语普遍处于谓语之后,就不会与谓语之前的否定词存在语序上的竞争,自然也就不会产生否定词后置语序。正是到了近代,当介词短语移到了谓语之前,才使得否定词位于介词短语之后的现象成为可能。

四、“把”字句否定后置式

“把”字在上古时期是一个动词,表示“握持、掌控”义。例如:

17)左牵羊,右把茅,膝行而前以告。(《史记·宋微子世家》)

《史记》的著述语言是以西北方言为基础的,因此,可以推断这一时期的“把”字在西北方言中也是一个实义动词。唐五代之后,“把”字逐渐虚化为介词。例如:

18a.只把练魔求至理,不将谄曲顺人情。(《敦煌變文集新书·维摩诘经讲经文》)

b.莫愁寒族无人荐,但愿春官把卷看。(唐代杜荀鹤《入关因别舍弟》)

例(18a)句中的谓语动词是“求”,“把练魔”则为一个引入工具或方式的介词短语。与此同时,这一时期还出现了“把”字处置式的用法。例(18b)的宾语“卷”就是被“把”字提到了谓语动词“看”的前面。

至此,“把”字句正式形成,且否定词都用在“把”字结构之前。例如:

19a.不把花钿粉饰身,解持佛戒断贪嗔。(《敦煌变文集新书·妙法莲华经讲经文》)

b.莫将天女与沙门,休把眷属恼菩萨。(《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

到了宋代,否定词在“把”字句中的位置出现了变化,允许否定词位于“把”字结构之后。例如:

20a.爱把绿眉都不展。(宋代王寀《蝶恋花》)

b.淡月帘栊黄昏后,把灯花、印约休轻触。(宋代吴潜《贺新郎》)

在例(20)中,否定词“不”用在了“把绿眉”之后;否定词“休”用在了“把灯花、印约”之后。不过,这种否定词后置语序的使用频率很低。在唐宋时期,“把”字句否定前置式仍占主导地位。我们对中古汉语时期的“把”字句否定式进行了检索,具体如表5所示:

从表5可以看出,这一时期“把”字句否定式的前置式有162例,后置式有5例,且仅限与否定词“不”搭配,后置比例约为3%

我们也对元明时期的“把”字句否定式进行了检索,具体如表6所示:

从表6可以看出,自元代开始,否定词位于“把”字及其宾语之后的用法明显增加。据统计,在181例“把”字句否定式中,有25例使用了否定词后置语序,占比约为14%。后置式在这一时期不但数量增多,而且范围扩大,更多地出现在非处置义动词作谓语的“把”字句中。例如:

21a.也是我间别来的多年把你不认的。(元代张国宾《薛仁贵荣归故里》第三折)

b.把先皇圣旨不怕些儿个。(元代无名氏《谢金吾诈拆清风府》第二折)

c.我把那段匹绫罗不希望。(元代戴善甫《陶学士醉写风光好》第二折)

d.宋江把李应不肯相见。(明代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八回)

在例(21)中,不仅否定词“不”用在了“把”字结构之后,而且充当谓语的成分主要是心理动词和感官动词,如“认的、怕、希望、相见”等。

此外,对最能体现元代语言特点的元曲调查发现,“把”字句否定后置式的比例更高,接近30%[18]。后置否定词的种类也更多,“不、休”等否定词都可以位于“把”字结构之后。例如:

22a.世间人把丹桂都休折,留着手把雕弓拽。(元代关汉卿《闺怨佳人拜月亭》第三折)

b.把这盏许亲酒又不敢慢俄延。(元代关汉卿《闺怨佳人拜月亭》第四折)

c.唤仙童把洞门休锁。(元代范康《陈季卿悟道竹叶舟》第四折)

d.第二来把香醪再不吃。(元代马致远《马丹阳三度任风子》第三折)

e.龙椅上把身躯不收。(元代尚仲贤《汉高皇濯足气英布》第三折)

f.你把这瓮内酒休教剩。(元代宫天挺《严子陵垂钓七里滩》第三折)

g.错认了把老身休怪。(元代张国宾《公孙汗衫记》第三折)

到了清代末期,“把”字句否定后置式从汉语官话(即后来的普通话)中基本消失①,“把”字否定句又重新回归前置式。我们对清代官话中的“把”字句否定式进行了检索,具体如表7所示:

从表7可以看出,清代官话中的“把”字句否定式全部为前置语序。

与官话的演变趋势不同,“把”字句否定后置式在西北方言中却得以保存,且所占比例和使用范围都相当可观。这一点可以从西北地区的曲艺唱词中得到佐证。否定词“不、没、莫”用于“把”字結构之后的比例,在秦腔唱词中接近20%。例如:

23a.为民为君为邦家,朝朝把忠心不改。(秦腔《黑逼宫》)

b.你把我挂帅的官儿就没在你心上。(秦腔《辕门斩子》)

c.知县官把屈情一概不管。(秦腔《法门寺》)

d.把这些古人且莫比。(秦腔《五典坡》)

e.把那些珠玉珍宝绫罗彩缎我不愿享。(秦腔《卓文君》)

在通渭小曲和河州花儿的唱词里,“把”字句否定词后置的比例更高,接近50%。例如:

24)圣上恼怒,抄家田官,把天理良心都不念。(通渭小曲《李彦贵卖水》)

25a.千万把凉水嫑喝。(河州花儿)

b.鸡蛋俩换了个线,我把你没见着。(河州花儿)

值得注意的是,西北方言中还存在不同类型的后置结构混合使用的情况。如果句中既有状语,又有“把”字结构或前置的宾语,否定词都用在这些成分之后。例如:

26a.关中方言:老师把书给他没给给②。

(老师没给他书。)[2]

b.新疆方言:这个娃娃饭好好儿不吃。

(这孩子不好好儿吃饭。)[6]

c.宁夏方言:他茶不喝,烟也很不抽。

(他不喝茶,也不大抽烟。)[4]

在例(26)中,无论是在包含“把”字结构(如“把书”)和介词短语(“给他”)的否定句中,还是在包含前置宾语(如“饭”和“烟”)和副词(“好好儿”和“很”)的否定句中,否定词一律出现在这些成分之后。

如果否定句中还有能愿动词,否定词和能愿动词也都被后置。例如:

27a.青海方言:三扇儿蒸笼一口锅,你再渴,千万把凉水嫑喝。(河州花儿)

b.关中方言:喝酒归喝酒,把阎君爷交的差事可不敢耽搁了。(秦腔《唐王游地狱》)

c.兰州方言:都到这么个地步了,你就把我不能帮给咔吗?[20]

综上,语料检索和相关文献考证均显示,“把”字句否定后置式自唐代形成以来就存在,但是所占比例相当低。从元代开始,后置式急剧增加,清末又从官话中消失,但却在西北方言中得以保留并沿用至今。

五、对语言学研究的启示

在三类否定结构的演变过程中,后置用法都是在元明以后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这不禁引起我们对语言演变动因的思考。地理语言学的研究表明,阿尔泰语系的语言与汉语北方方言自中古以来就发生了广泛的接触[21],在元代尤为频繁。这与否定词后置语序在西北方言中大量出现的时间十分吻合。已有研究发现,“把”字句及其否定后置式在近代的剧增与阿尔泰语的影响有直接关系[18][20]。如果说语言接触是导致“把”字句定后置式在近代流行起来的一个重要外因,那么,其他两类否定后置结构的繁荣也可能与阿尔泰语有一定关系。

需要指出的是,否定词后置用法在空间分布上则体现出一定的地域差异。实地调查发现,关中地区的否定词后置倾向并不十分显著。在很多情况下,否定词既可以出现在介词短语或“把”字结构之前,也可以出现在介词短语或“把”字结构之后。例如:

28a.否定词前置:没给老王送。(户县方言)[7]

b.否定词后置:给老王没送。(户县方言)

c.否定词前置:你嫑把他当一回事儿。(户县方言)

d.否定词后置:你把他嫑当一回事儿。(户县方言)

29a.否定词前置:我不连你说了。(语料实录/兴平方言)

b.否定词后置:我连你不说了。(语料实录/兴平方言)

c.否定词前置:嫑把门关上。(语料实录/兴平方言)

d.否定词后置:把门嫑关上。(语料实录/兴平方言)

相比之下,否定词位于介词短语或“把”字结构之后的用法在甘肃、宁夏、新疆等地区更为流行。虽然这些方言区对前置、后置表达都可以接受,但是普遍认为后者更自然、更顺口。例如:

30a.否定词前置:没有把那学生骂过一声。

b.否定词后置:把那学生没有骂过一声。 (兰州方言)[20]

c.否定词前置:不咧把娃太打得劲大了。

(不要把孩子打得太过分了。)

d.否定词后置:把娃太不咧打得劲大了。(宁夏方言)[4]

e.否定词前置:东西还莫给人家拿去?

f.否定词后置:东西还给人家莫拿去?(新疆方言)[6]

那么,同一语言特征为什么在同一个方言区还存在差异呢?波浪理论(wave theory)认为,语言的演变具有地区不平衡性[22][23]。在交际力量的推动下,新的语言特征像波浪一样从创新的中心区域向四周蔓延。传播的地区越广,遇到的阻力越多,创新特征就越不明显。因此,通常是创新中心区的特征最强,边缘区的特征最弱;毗邻区域的土语最相似,相距较远的土语差异较大,最终可能导致方言区两端的土语无法相互理解。如果否定词后置用法在近代西北方言中的繁荣确实是与阿尔泰语的接触和影响有关,那么,阿尔泰语系密集的宁夏和新疆地区应当是创新的中心区域,这些区域所体现的否定后置特征必然最强。在向四周蔓延的过程中,否定后置特征便会逐渐减弱。这就可以解释为何关中地区的否定后置特征明显弱于甘肃、宁夏和新疆地区。

本文以包含副词、介词短语与“把”字的否定句为切入点,对汉语西北方言的否定结构进行了语料库调查和文献考证。研究发现,在上古时期,否定词位于副词之后的用法就在西北方言中存在,但是所占比例不高,使用范围有限。“把”字句自唐代形成以来也存在否定词前置和否定词后置两种模式,不过后者在唐宋时期的用例相当少。否定词位于介词短语之后的现象,是近代以来才在西北方言中出现的。与此同时,后置语序在包含副词的否定句和“把”字句否定式中的使用比例也都大幅提升。显然,西北方言的否定词在近代时期普遍发生了后置。“把”字句的否定后置式在近代的剧增与阿尔泰语的影响有直接关系,其他两类否定后置结构的繁荣也可能受到阿尔泰语的影响。同时,否定词后置用法在空间分布上体现出一定的地域差异。否定词后置在关中地区并不十分显著,在甘肃、宁夏、新疆等地区则较为流行。这种区域性差异可以从语言演变的波浪理论中得到解释。

参考文献:

[1]吕叔湘.疑问·否定·肯定[J].中国语文,1985,(4.

[2]唐正大.關中方言否定结构——兼谈西北方言中否定与状语的辖域[A].复旦大学汉语言文字学科《语言研究集刊》编委会.语言研究集刊(第十一辑)[C].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

[3]莫超.甘肃汉语方言语法特点综述[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9,(2.

[4]张安生.宁夏同心(回民)方言的语法特点[J].宁夏社会科学,1993,(6.

[5]邢福义.小句中枢说的方言实证[J].方言,2000,(4.

[6]王燕.乌鲁木齐话否定副词的用法——兼谈突厥族语言对新疆汉语方言的影响[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

[7]康素娟,孙立新.陕西户县方言的否定式[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4.

[8]王双成.青海西宁方言的给与类双及物结构[J].方言,2011,(1.

[9]王景荣.新疆汉语方言的“把”字句[J].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

[10]靳光瑾,肖航,富丽,章云帆.现代汉语语料库建设及深加工[J].语言文字应用,2005,(2.

[11]肖航.现代汉语通用平衡语料库建设与应用[J].华文世界,2010,(6.

[12]肖航.语料库词义标注研究[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16.

[13]朱正义.《史记》与汉代语言及关中方言[J].渭南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3.

[14]李志鹏.西秦地方戏曲是关陇方言的缩影[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

[15]VendlerZ.Linguistics in philosophy[M].Ithaca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67.

[16]王力.汉语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80.

[17]张赪.汉语介词词组词序的历史演变[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2.

[18]金道荣.论阿尔泰语法背景下的汉语“把”字句偏误的生成机制与教学对策[D].北京: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19]袁卫华,肖雁云.甘肃民勤方言的“给”字句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5.

[20]包金曼.兰州方言中的“把”字句[D].广州: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21][]桥本万太郎.语言地理类型学[M].余志鸿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22]SchmidtF.H.Johannes.Die Verwandtschaftsverh?ltnisse der indogermanischen Sprachen The Relationships of the Indo-Germanic Languages[M].WeimarB?hlauBauhaus),1872.

[23][瑞士]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高名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上一篇:“动词+非核心论元宾语”构式的特点研究

下一篇:劳荣枝二哥称就算判死刑也服 具体怎么回事 劳荣枝二哥称就算判死刑也服 具体犯了什么事

赞 0
分享
猜你喜欢
相关资讯

中秋之夜的了却酒

黎巴嫩多地发生寻呼机爆炸事件

中国的传统节日为什么都和吃相关?

江小白是纯粮食酒吗?纯粮佳酿还是酒精勾兑?

二锅头哪个牌子正宗,六大品牌谁执牛耳?

五粮液1618和普五第八代哪个好?哪款更得你心?

威士忌和白兰地有什么区别?两大蒸馏酒巨头,究竟有何不同?

账号登录,或者注册个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