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ogo.png

2023-12-04 微信搜索 热度:7862
新闻传播在塑造国家形象中的作用探析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有很大提升,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塑造国家形象,需要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发声”,这离不开新闻传播力的提升。基于这一背景,本文研究了新时期新闻传播在塑造国家形象中的作用,旨在新时期通过提升新闻传播力,塑造我国“负责任的大国”的国家形象,为社会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关键词】新闻传播;国家形象;作用探析;外部环境
 
塑造造国家形象一直是学术界和社会关注的重点。但由于长期以来国际上存在意识形态差异,加上国际话语权长期被西方把持,因此我国的国家形象与我国的努力存在现实的差距。新时期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除了要繼续“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撸起袖子加油干”以外,还要重视国际话语权的提升,关键在于提升我国的新闻传播力,及时向全世界播报中国新闻、放送中国声音,让长期以来被忽视,甚至是被歪曲、抹黑的中国立场能够得到纠偏,塑造我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一、新闻传播塑造我国国家形象的阶段历程
 
长期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特别是新闻传播力的提升,旨在加强宣传工作,表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立场,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新闻传播在塑造我国国家形象方面呈现出不同的阶段特征。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改革开放,这段时间是我国新闻传播事业奠基和传播力初步发展的时期。这一阶段我国新闻传播与国际形势变化紧密相关,特别是美苏争霸的大环境下,我国新闻传播体现和秉承了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没有屈服于霸权主义,而是积极为我国自身的国家权益、为第三世界国家发声,赢得了世界上爱好和平的国家的普遍赞誉,初步树立起我国不屈服于霸权、团结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大国形象。
 
 
 
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2012年党的十八大前,这段期间我国的新闻传播力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飞跃而有了历史性的变化。新闻传播的重心逐渐转移到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的主旋律,在“内外有别”的政策下,我国新闻传播的内容从“输出革命”向“宣传中国”转变,让世界各国的人们能够通过新闻传播,认识中国、了解中国,为我国改革开放、发展社会经济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例如2008年北京奥运,我国新闻传播机构加大宣传马力,全面、系统地向国际社会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新面貌,增进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了解,树立了我国和平、繁荣、快速发展的国际形象;再如十余年前的非典疫情、汶川地震,我国新闻传播机构积极发声,主动、及时地传播权威消息,让国际社会看到我国人民当家作主、政府高效透明的国家形象等。
 
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新闻传播力的提升,对提升新闻传播力、塑造我国国家形象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念和思路,也对新闻传播事业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指导下,我国新闻传播事业迈上新的台阶。传播内容和重点从“展示中国”向“对外话语权建设”转变,新闻传播积极主动阐释中国立场、发出中国声音,同时维护中国利益,与国际上对中国敌对、抹黑和歪曲真相的行为作斗争。宣传的理念紧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对重点国家的关系问题上,坚持“新兴大国关系”的基本理念,坚定中国主张,彰显中国智慧,积极捍卫中国利益。
 
二、现阶段新闻传播塑造我国国家形象的现状
 
(一)取得的成就
 
十八大以来,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我国新闻传播在塑造国家形象方面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以新华社为例,十八大以前,我国新华社在海外拥有77个分社,十八大后短时间内,新华社形成了覆盖全球的采编、传播网络,海外机构用户数量超过3500家,影响力显著提高,成为我国新闻传播的重要渠道。到2019年底,新华社已经与全世界超过一百个国家的主流通讯社签订新闻交换协议,参与到国际新闻传播网,并在其中发挥建设性的作用。每天,新华社全天候地使用包括中文、法文、英文、俄文以及西班牙文等8种文字对外传播中国消息,消息形式涵盖了传统的文字、图片以及新媒体时代下的视频、实时转播等,新闻传播更加立体,信息展示更加全面。
 
(二)存在的问题
 
首先,融媒体意识不强。目前部分媒体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进行了融媒体探索,包括以数字党媒、微信公众号、微博平台等搭建信息矩阵,让信息受众能够多渠道、多入口地接受新闻信息。但是与融媒体建设的整体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例如融媒体建设的进展不快,业务转型相对缓慢,融媒体的信息传播指数仍有待进一步提升,对大众接受信息的行为引导有待加强等,宣传效果有待进一步强化,塑造国家形象的作用有待进一步体现。
 
其次,新闻传播存在信息同质化的问题。我国负责国际新闻传播的机构包括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央广播电台以及人民日报·海外版等,机构数量不可谓不多,但是不同机构的新闻内容却大同小异,鲜少特色。一方面,“统一口径”“整齐划一”能够确保我国新闻传播的立场不会因机构不同而出现偏差,但是也会带来信息同质化的问题,导致信息含量下降,宣传力度削弱,不利于塑造新时期的大国形象。
 
 
 
再有,信息整合能力亟待加强。西方新闻传播不是某个机构单独作战,而是文字、图片、视频,人物专访、暗访、社会调查以及学者访谈等“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全媒体宣传,让新闻信息事件更全面地展示在受众面前,能够提升新闻传播的效果,增强宣传力度。但是我国新闻传播的融媒体特征还不够突出,新闻信息略显单薄,相较西方传媒,在新闻传播力方面仍存在短板,对塑造新时期的国家形象存在一定的制约。
 
三、新时期新闻传播塑造我国国家形象的路径建议
 
首先,要加快融媒体建设,推动信息传播的业务转型。以党报为例,要逐步转变“一张报”的宣传模式,打造全媒体矩阵,大力推进“两微一端”渠道建设,提高信息传播的辐射力和影响力,探索与新媒体业态的合作,实现资源整合、强强联手,整体上做大做强宣传力量,更好地发出中国声音,塑造国家形象。
 
其次,新闻传媒要注重打造消息内容的差异化,即传媒根据各自的宣传定位以及业务优势,选准优势题材,深度挖掘信息,提出有见地的观点,而不是人云亦云,通稿满天飞。例如可以从政治、经济、人文、科技、军事等维度进行划分,由不同的宣传机构对应地开展专题化的采编与传播,让不同传播渠道的消息具有差异性,吸引不同兴趣的读者,整体上扩大受众群体的范围和数量,提升宣传效果。
 
 
 
再有,要加快融媒体建设,打造立体化的宣传体系。融媒体建设,就是整合传统媒体,将纸媒、平面媒体以及其他形式的媒体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加强技术创新,增加一线消息采访和视频展示,提升信息的公正性、客观性和时效性。在信息加工和展示环节,可以考虑使用最新科技成果,包括AR、无人机等新技术手段,让新闻传播能够给受众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融媒体建设中,还要加强矩阵建设,打破体制藩篱,真正让不同形式的媒体“融”起来,聚力而行,更好地提升新闻传播力,助力我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和建设。
 
结语
 
本文以新闻传播对塑造我国国家形象的作用为研究内容,首先介绍了新闻传播塑造我国国家形象的阶段历程,然后以新华社为例,梳理了相关工作的成就,同时指出了我国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的不足,包括融媒体意识不强,新闻传播存在同质化问题以及信息整合能力亟待提高等。本文提出的建议措施包括推动信息传播的业务转型、注重消息的差异化以及加快融媒体建设,打造立体化的宣传体系等。新闻传播作为对外宣传的重要形式,对于塑造我国国家形象具有重要意义,相关问题值得有关部门思考和研究。
 
参考文献:
 
[1]程小玲,公共外交视野下我国主流媒体的国际传播力研究[D],武汉大学,2020.
 
[2]康璐.中国大众传媒在国际政治领域话语权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20.
 
[3]張丽娜,微博中国家形象塑造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9.
 
[4]周尤.软实力视角下“中国梦”的报道及影响力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9.
 
[5]周小燕.央视奥运报道策略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9.
 
[6]赵吉银.中国和平发展背景下的国家形象塑造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9.
 
【作者简介】贾菁,国防大学政治学院西安校区教研保障中心助理工程师。
 

上一篇:网络新闻传播对传统新闻编辑理念的突破

下一篇:劳荣枝二哥称就算判死刑也服 具体怎么回事 劳荣枝二哥称就算判死刑也服 具体犯了什么事

赞 0
分享
猜你喜欢
相关资讯

中秋之夜的了却酒

黎巴嫩多地发生寻呼机爆炸事件

中国的传统节日为什么都和吃相关?

江小白是纯粮食酒吗?纯粮佳酿还是酒精勾兑?

二锅头哪个牌子正宗,六大品牌谁执牛耳?

五粮液1618和普五第八代哪个好?哪款更得你心?

威士忌和白兰地有什么区别?两大蒸馏酒巨头,究竟有何不同?

账号登录,或者注册个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