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6月,5岁的珍妮弗跟妈妈说她耳朵疼,很快她的脸就肿得变了形。医生把肿瘤切除之后,很快这东西又长了回来。最后,主治医生悄悄地跟孩子爸爸说,普通的方法都已经用尽了,但有个离经叛道的研究者在波士顿儿童医院的地下室搞了15年研究,你们如果愿意的话可以去碰碰运气。
珍妮弗的爸爸觉得情况已经不可能再坏了,就找到了几乎快被开除的Judah Folkman博士。
Folkman曾经是美军航母随军医生,他偶然发现“肿瘤需要血管供血才能生长”——今天看来这似乎天经地义,但为了坚持这个(与当时专家看法不一致的)发现,他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1977年,大名鼎鼎的《科学》杂志发表文章,指斥Folkman的科学水准可疑,与产业界合作的科研道路不符合学术道德。1979年,波士顿儿童医院董事会要求他主动辞职——从此他只能混迹地下室,跟几个研究生一起搞字面意义上的“地下研究”。
Folkman博士对珍妮弗的爸爸说,咱们试着让孩子肿瘤里的血管关闭,“饿死”癌细胞。自此,珍妮弗深夜的哭声持续在小镇回荡,注射“α干扰素”实在是太痛苦了,整个镇子的人都在为小姑娘祈祷。
几周之后,孩子的烧退了,脸上的肿块开始消退。几个月之后,小姑娘开始重新回到草坪上跟小伙伴玩耍。之后两年的观察期,珍妮弗也安全度过了。
是的,Folkman医生和珍妮弗的爸爸都赌赢了,可这跟番茄有什么关系呢?跟减肥和抗癌有什么关系呢?
有关系的,癌症也好,脂肪也好,都需要内部有血管来供应营养,这个血管是需要生长的(Folkman给起了个很洋气的名字,“Angiogenesis”)——而番茄红素可以控制“血管生成”,也就能够防癌、控制脂肪。
脂肪的“血管生成”
威廉·李(William Li)医生,在哈佛大学、塔夫茨大学和达特茅斯学院任职,他在《吃出代谢力》一书中这么写道:“……4天的时间里,新的血管像树枝一样向外发芽生长,仿佛脂肪正在努力喂养自己。”
(左侧为全图,右侧为放大图)
左侧的黑块是从患者身上切下来的腹部脂肪,血管呈星状爆发式生长。右侧则是放大的图,仔细看,那些小小的单个血管细胞正在“拼凑”出完整的血管来。实际上科学家们已经证明,如果“血管生成”被控制,那么身体的脂肪就会变少。
这意味着,即使饮食没有变化,只要能抑制“血管生成”,就会达到瘦身效果。
实际上,控制“血管生成”并不需要药物,食品也可以。
举例来说,我们老家说喝浓茶(绿茶)是“刮油”的,实际上这是一种传统智慧,因为绿茶中的EGCG(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就能抑制“血管生成”。韩国的研究人员对10,030名受试者进行了调查,每周饮用4杯以上绿茶的女性,腹部肥胖的风险降低了44%。
回到咱们的论点,“番茄红素”就是非常好的“血管生成”抑制剂(文献链接:10.3390/nu14235152)。
可抗“血管生成”的食物很多,为什么单独挑番茄呢?因为番茄红素对抗“腰腹脂肪”,是多管齐下的。
番茄红素:多管齐下对付腰腹脂肪
番茄红素的花活儿可不少,它一方面可以抑制“血管生成”,让脂肪细胞没那么快速地生长;另一方面,它还能促进“白色脂肪棕色化”——能力跟辣椒类似(参看《这样吃辣椒,一年少长10斤脂肪》)。
身体里的脂肪分成“白色脂肪”和“棕色脂肪”。白色脂肪细胞主攻”存储“,可以把它想象成”储油罐“。棕色脂肪细胞则反其道而行,负责燃烧脂肪,给身体供暖。
在天气非常冷的地方(比如阿拉斯加),“白色脂肪组织”看着“棕色脂肪组织”的供暖能力实在不够,也会被“策反”,把自己“棕色化”(图中棕色单箭头,browning就是“棕色化”)变成“米色脂肪组织”(Beige adipocyte,图下部)。跟“棕色脂肪组织”相比,“米色脂肪”燃烧的供暖力没那么强悍,但也能够产生热量,(稍慢点地)“燃烧你的卡路里”。
咱们的番茄红素,就让咱不需要运动,也不需要挨冻,有更多“棕色脂肪”和“米色脂肪”,燃烧掉“肥肉”。
一方面控制脂肪生长(抑制“血管生成”),另一方面又加速脂肪燃烧,是不是多面手?
这还没完呢!番茄红素还能非常高效地减轻“低烈度炎症”。
街坊们可能还记得,“低烈度炎症”是增肥的大帮手,因为它能造成大脑的“瘦素抵抗”(参看:《不但是“累丑”,而且还“累胖”》),让我们的大脑感觉不到“饱”,持续吃撑,越来越胖。
番茄红素进入身体之后,就能有效地提升大脑对“瘦素”的敏感度(其实还有身体对于“胰岛素”的敏感度),这些都能有效地帮助我们减肥。
番茄红素这么好,那咱们肯定要多吃点儿……可是哪种番茄更好呢?怎么吃才效果好呢?
番茄的吃法
首先,在所有番茄品种中,圣女果(小番茄)的番茄红素含量是最高的。
其次,番茄皮的番茄红素含量是番茄肉的3~5倍——所以如果有可能的话,带皮吃。
第三,自然状态下番茄里的番茄红素是“反式”的,在人体内吸收相当差,咱吃下去都给肠道菌群了。但不要紧,你只需要用橄榄油(或者其他高质量油)炒一炒,加热过程和跟油脂的接触能让番茄红素变成“顺式”,而且溶解在油脂中,就很容易被咱们吸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