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蠕动,到底是怎么动的?
咱们的肠道想要蠕动起来,有一种关键物质叫ACh(acetylecholine,乙酰胆碱),身体想要合成ACh,就必须用到维生素B5。先给街坊们看一张图,来自于2023年的Physiological Review(美国生理学会官方杂志),讲清楚肠道是怎么“蛄蛹”着,把“残留物”往前推,一直到推出体外的过程。
两个黑色的曲线是肠道壁,左右的“oral”和“anal”分别是咱们的口腔和另一侧出口,“contraction”是收缩,“relaxation”是舒张。街坊们可以想象一下,这个一收缩,一舒张的挤压(Propulsion)过程,再加上一点点肠道内壁的“防止倒流”结构(这张图里没有画),就能让消化道里的内容物不断地从口腔出发,向另一侧前进(棕色箭头的方向)。这里面画了不少神经细胞,就是用来控制肠道上的肌肉的。肠道的神经非常发达,如果把咱们肠道的神经细胞全部加起来,跟一只猫大脑内的神经细胞总数差不多。
街坊们重点留意这张图里面有几个黑色的英文简写字母,一个是ATP(三磷酸腺苷)咱们认识哈,出现最频繁的就是那个ACh。
从上图就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哈,ACh(乙酰胆碱)能调动肠道“蠕动”(蛄蛹),是肠道健康的重要分子——而身体为了生成ACh,就必须有大量的维生素B5。
没有维生素B5,就没法合成ACh(乙酰胆碱)
咱们再看一张图,来自于2012年的Inflammation Research,比较详细地说明了神经细胞是怎么样合成和释放ACh的。
上面这个半圆是神经末梢,通过一个非常窄的缝隙向下面这个“目标细胞(Target Cell)”传递信息,主要的“信息分子”就是ACh(标成了红色),通过上面那个半圆的一个小开口“漏”出来,冲向下面的ACh“受体”(有两种,nAChR和mAChR)。
咱们还是不用关注细节哈,只看这个ACh是怎么生产出来的,一边来自于红色额“Choline”(胆碱),而另一边就是AcetylCoA(乙酰辅酶A),这两个分子合并起来才形成ACh。是不是死去的高中生物课记忆又在攻击你了?
肠道蠕动需要ACh,身体合成ACh需要乙酰辅酶A。
细胞为了得到乙酰辅酶A,需要维生素B5。
也就是说,如果维生素B5的供应不足,我们的胃肠蠕动就会受到影响。
按照川本彻医生的说法,饮酒,或者每天大量喝咖啡(两杯以上)的人群,尤其要注意补充维生素B5。
肉蛋奶谣言太多了,别吓自己!
要有足量的维生素B5,最好是吃优质的肉蛋奶和豆制品。
前两天我在“基础颜究”写了一篇文章,说咱们中国人肉蛋奶和豆制品的摄入不多,从文献数据来看,女性对于优质蛋白的摄入量相比男性又更少。我个人感觉有两方面原因:
1. 女生普遍在意身材,而“少肉多菜清淡饮食”观念深入人心,清淡到蛋白质的量不够了;
2. 豆浆和豆制品一直被传会“影响雌激素”,女生有点担心(一杯豆浆的乳腺癌风险被放大了);
3. 牛奶和奶制品由于“致痘”(IGF-1影响)因素,也不太敢喝了。
4. “红肉”会导致全因死亡率上升的文章,被反复传播,大家甚至觉得吃肉就不好了。
说实话,科普得多了以后,尤其是一知半解的快餐式(尤其是短视频)内容多了以后,大家反倒是这也不敢吃,那也不敢吃了。针对这三个疑惑,我觉得应该澄清一下:
清淡饮食,不是不吃肉蛋奶和豆制品,而是轻油少盐,不要“超加工”。广东人吃得清淡吧,那还不是吃鸡、吃鱼、吃海参?富裕地区的传统智慧,清淡是“吃原味”,而不是只吃白粥;
一天一杯豆浆,从现在的文献结果来看,对于东亚的中轻年健康女性来说,并不干扰雌激素,增加乳腺癌风险很低;
担心“乳糖不耐受”和“牛奶致痘”的街坊,完全可以喝无糖酸奶,在几乎所有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中,无糖酸奶都是对身体健康有利的,无论是在东亚、北美还是西欧;
红肉有健康风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北美,范志红老师认为这跟美国肉类生产时大量使用激素和抗生素,同时美国人又特别爱BBQ有关——在东亚,几乎没有报告红肉导致死亡率上升的结果,西欧和澳洲也很少(因为欧洲人烧烤也不多,同时对于饲料用激素和抗生素监管也比较严格)。
综上所述,这些风险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大。
虽然我吃过一段时间素(2017年到2018年之间),但看了很多文献之后,还是决定要吃肉。
下面是我个人近期的一个“生活提案”:
每天200克到300克蔬菜,吃足够多样的蔬菜(每周吃够三十种植物,包括香辛料在内);
每天吃各种肉,大概100克到200克,包括优质的鱼肉(淡水鱼,如果担心海鱼污染,可以吃点鱼油补充ω-3)、鸡肉、羊肉、猪肉和牛肉,但只是偶尔吃大荤(大排、牛排),在做菜的时候切肉丝、肉片或肉饼,搭配蔬菜一起做小炒或炖汤,每天控制红肉在100克以内;不吃来自北美的谷饲动物(激素和抗生素监管不力),推荐街坊们看Michael Pollan教授的《杂食者的两难》,那些集中饲养的谷饲动物实在太苦了,肉制品的质量也非常差;
每天吃两个蛋(我是身体健康的中年人,有基础病的谨慎,可以换成一个蛋,或者一周五个蛋);
喝酸奶(我乳糖不耐受不怎么喝牛奶,喝法参看《酸奶抗抑郁还减重,但多数人喝错了》),吃益生菌(@小圃目前在实验的,我和我儿子都在试);
早餐喝豆浆,一杯就好,家里有豆浆机,头天晚上准备好;
吃菌类,尤其是香菇(这个真的可以多吃,菌类特别好,各种营养成分比例均衡);
吃发酵食品,尤其是豆腐乳和泡菜(含盐量比较高,每天不超过10克)。
按照估算,我的蛋白质摄入量够了,维生素B5的摄入量也完全够——不用太担心B族维生素超量,因为它们都是水溶性的,稍微多一点会随尿液排掉。
顺便说一句,我觉得我自己的肠胃蠕动特别好,饭后三小时(不吃零食的话),小肠的“咕噜咕噜”声特别清晰——这是在自洁呢,只要不跟别人开会,我挺享受听到这个“清肠胃”的声音。
排肠毒,并不需要清宿便,而是要营养均衡(有足够的维生素B5),让肠道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