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ogo.png

简介

 与往年的夏季不同的是,今年高考作文题一出来,大家首先想到的是能不能让AI来写一写……

 
结果可以说是一言难尽。
 
我在网上看了很多AI生成的文章以及评论,可以说,AI作文没有达到大家的预期,几乎找不到一篇可以算得上出彩的文章。
 
下面这位专家的评点我觉得是中肯的,也很有代表性:
 
图片
 
图片
 
 
 
还有这位一线教师的评点也很在理:
 
图片
 
我自己也找了好几个大模型测了下,发现结果也差不多,并且有三点在我最初的意料之外:
 
1)国外大模型如GPT4等写的作文,并没有明显比国内的好。
 
2)国外大模型的作文和国内大模型的作文在立意、语句等方面有某种“同质化”,总感觉是“同一种调调”,可能是大家都是用了相似的材料训练的。
 
3)好几个大模型的作文,字数不达标,有写500字、600字的,尽管题目中明确标明了“不少于800字”,但是多个大模型好像没有理会这个要求。而在高考中,少这么多字的话扣分是很多的。
 
 
 
可是,我有点不甘心。
 
近一段时间,我恶补了一些AI方面的知识,从机器学习的原理到提示词技巧等方面,还是挺有收获。我就想:
 
如果我优化一下提示词,给大模型更多的引导,能不能让它写出更好的高考作文呢?
 
于是,我就拿出我近期所学,写了一个提示词,并且反反复复地扩充、修改、试验。每一次修改都让大模型输出一篇作文,看一下效果。经过n轮迭代以后,大概捣鼓出了一个不错的高考作文提示词模版——
 
##背景
 
你是一位高三学生,也是一位写文章的高手,你的知识面很广,阅读过大量文学作品,逻辑清晰,思维活跃。
 
##目标
 
针对给定的高考作文题,创作一篇**800字~850字**的高分作文
 
##写作技能
 
- 文章结构严谨,逻辑清晰,善用类比,能设想**新奇的比喻**。
 
- 用语简洁、精炼,能用少量的文字呈现深刻的意蕴。
 
- 精通文字搭配,比较多地使用四字短语,准确地使用成语。
 
- 适当地使用**对偶、排比等句式**,句式有整齐、有错落。
 
##工作流
 
请严格按照以下的步骤进行:
 
step1:根据作文题,构思这篇文章的中心句(主题句),中心句应该是一个清晰的逻辑命题,直接陈述某一个观点。先逐一列出10个**立论新颖**、**具有创意**的中心句,然后评估选出其中**最有深度**、“最有洞察力”的一个中心句。
 
step2:把step1选择的中心句拆解成2到3个分论点,每个分论点分别阐述了中心句的一部分内涵。各个分论点之间的关系可以是并列关系也可以是递进关系,你要思考是并列还是递进更合理。
 
step3:在step1和step2的基础上撰写作文,文章的篇幅为**800字~850字**。在阐述每个分论点时,应列举**最近十年发生的事例**、进行**逻辑严密的推理**以及合理引用古今中外哲人的名言。输出的作文按照考试作文的格式呈现,不要在文章中直接写出分论点。
 
##作文题
 
(此处复制高考作文题)
 
稍微解释一下,上面的提示词主要包括两部分:
 
(一)背景设定
 
(二)工作流
 
背景设定指:让AI扮演某一个角色,告诉这个角色的特点和能力,同时给出任务的目标。在这个设定中,我特别强调了新奇的比喻和对偶、排比等句式这样的要求,实验证明,这对于提升文章的文采很有帮助。(解释一下,提示词中的**符号就是告诉AI这是重点)
 
工作流指:
 
告诉AI完成这个的步骤,让它按照既定的步骤来实施。现在你看到的这些步骤是我的独创。
 
一方面,我让AI先列大纲,再写文章,这样就能让文章有一个良好的结构。这其实是“金字塔原理”的应用。
 
另一方面,文章的立意至关重要,为了改变目前AI作文太俗套的普遍问题,我采取了“先发散再收敛”的思维策略(我的《精进》一书中有介绍),让它先列出10个中心句,然后再自己选一个最好的。我的反复实验证明,这也是有效果的。
 
 
 
我实验用的作文题是“新课标1卷”,有很多省份用的是这套卷子,它的作文题正好是AI相关,所以我觉得用来做实验正合适: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那么,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然后,再说一下我这里选择的大模型,我用的是通义千问。其实我在实验的时候,同时对比了好多个大模型,但是用下来总感觉通义千问的作文质量是最高的,并且它肯定在字数上能到800字(而别的好几个模型不行……)。所以后来就稳定用通义千问来做实验。所以接下来给大家看的范例也是来自通义千问。
 
(声明:本人与通义千问无利益相关。)
 
 
 
先给大家看一篇,我在实验过程中产出的AI作文(范文一):
 
图片
 
图片
 
通义千问能根据我的提示语,按照步骤逐步给出输出。于是,我们可以看到AI的思维过程:先列出10个中心句,然后挑选出1个,再列出提纲……
 
然后我们看正文,这篇文章至少在结构上是很清晰的,逻辑上也比较合理,语言的质量也比较高。但是缺点是还是比较的“俗套”,不够有新意。
 
于是,我就想了个办法,在提示词中加入了“最近十年发生的事例”这个点——这个改动是我这次实验的最后一次改动,在此之前的很多尝试文章都有相似感,但是加了这个点后,文章的观感就有了明显的提升,请看这篇(范文二):
 
图片
 
我把这篇文章的全文贴在下面:
 
问海无涯,探知无尽
 
在这个信息如潮的时代,互联网编织着知识的网络,人工智能如同智慧的灯塔,指引着求知者的方向。面对问题,答案似乎触手可及,仿佛一切疑惑都能瞬间消散于指尖的轻点之间。然而,这是否意味着我们的问题会因此而减少,知识的海洋将趋于平静?非也,恰是技术的飞跃,开启了更广阔的问题空间,揭示了探知无尽的真理。
 
探索之舟,扬帆未已
首先,让我们审视知识的本质——它不是静止的湖泊,而是浩渺无垠、波澜壮阔的海洋。每一次科技的进步,都像是为探索者配备了更先进的航船,使我们得以驶向更远的海域,却也同时揭示了更多未知的岛屿。互联网与人工智能,正是这样的航船,它们赋予我们前所未有的探索能力,但与此同时,我们所触及的知识边界也随之拓展,新的问题如同海面上升腾的雾气,愈发朦胧而诱人。因此,问题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因技术的推手而倍增,激发着人类永不停息的好奇心与探索欲。
 
智慧之光,照亮暗角
进一步而言,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结合,让我们能够以前所未有的精度,照亮知识领域的每一个暗角。过去难以触及的学术深渊,如今在算法的辅助下逐渐显露出真容,但这并不意味着谜底的揭晓,相反,每一次揭秘都伴随着更多的疑问。以基因编辑技术CRISPR为例,这项近十年来取得重大突破的技术,虽然为我们打开了精准医疗的大门,却也抛出了伦理、安全等一系列新的问题。正如每一束光照亮一片黑暗的同时,也会在四周投下更深的阴影,科技的发展正是在不断揭示未知的同时,也催生了更多需要解答的难题。
 
思维之翼,翱翔无限
更为重要的是,技术的革新不仅扩展了知识的疆域,更激发了人类思维的无限可能。在信息爆炸的今天,问题不再是稀缺资源,如何在海量信息中提炼有价值的问题,如何在快速变化的世界中保持批判性思维,成为新时代的挑战。正如阿尔法狗战胜世界围棋冠军后,人们关注的不再仅是机器的胜利,而是智能技术如何启发人类对策略、创新乃至生命意义的深刻反思。技术的发展促使我们不仅要学会寻找答案,更要学会提出问题,因为好的问题本身就是智慧的火花,能够点燃人类文明进步的火炬。
 
结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与人工智能的应用,非但没有让我们的世界变得问题寥寥,反而开启了一扇通往更深层次未知的大门。问题的增多,恰是智慧增长的标志,是人类探索精神不竭的证明。在这片无垠的知识海洋中,我们应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拥抱每一个未知的挑战,因为正是这些问题,引领着我们不断前行,让智慧的航程永远充满希望与惊喜。问海无涯,探知无尽,让我们携手,在科技的浪潮中,勇敢地驶向那未知的彼岸。
 
 
 
在这篇文章中,出现了“基因编辑技术CRISPR”这个事例,显然就是我的提示语更新后的效果。同时,我发现这篇文章的比喻句很出彩,甚至让我觉得惊艳,如
 
新的问题如同海面上升腾的雾气,愈发朦胧而诱人
每一束光照亮一片黑暗的同时,也会在四周投下更深的阴影
总体来看,这算是一篇比较优秀的高考作文了。
 
反正AI写作文贼快,所以我又让它帮我写了好多篇,我挑了挑,让大家再品评一下。
范文三:
智慧之海,问题之舟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互联网织就了一张无边的知识网,人工智能仿佛无所不知的智者,随时准备解答我们心中的疑惑。面对这看似唾手可得的答案海洋,人们不禁发问:我们的未知与问题,真的会因此而减少吗?我的回答是:不,问题不会减少,而是以另一种形式,成为了智慧之海上的航标,引领着人类探索更深邃的未知。
在这个信息随手可得的时代,问题并未消失,反而以更加丰富的形态呈现。它们不再是简单的“是什么”,更多的是“为什么”与“怎么样”。例如,在大数据帮助我们预测天气变化的同时,我们开始探索如何利用这些数据优化城市规划,减少自然灾害的影响。问题的层次提升,促使我们深入思考技术背后的伦理与社会影响,如隐私保护、人工智能的道德边界等。这些问题,远非一个搜索引擎或AI助手所能解答,它们需要人类集体的智慧与不懈的探索。
互联网与人工智能,如同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让我们看到了更广阔的天地,却也映照出了自身认知的局限。正如苏格拉底所言:“我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我一无所知。”这种对无知的自觉,正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不应满足于表层答案的获取,而应勇于提出更深刻的问题,探索未知的领域。问题,成为了知识海洋上的一叶扁舟,带领我们驶向更深远的智慧之旅。
再者,问题的增多与深化,反映了人类对世界复杂性的认识升级。过去十年,从全球气候变化到疫情肆虐,从量子计算的突破到火星探测的壮举,每一项进展都伴随着一系列新问题的诞生。这些问题,不仅仅是科学上的,更是哲学、伦理乃至全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这些问题的存在,迫使我们跳出舒适区,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理解这个多元化、复杂化的世界。正如爱因斯坦所言:“我们不能用制造问题时的同一水平思维来解决它们。”
因此,问题不是减少,而是以更高级、更复杂的面貌,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在这个过程中,问题成为了创新的催化剂,推动技术革新、社会进步和人类自我超越。我们应当珍视每一个问题,将其视为成长的机会,勇敢地踏上探索未知的航程。
总之,互联网与人工智能带来的便捷,并未让问题消逝,反而催生了更多深层次的思考与探索。问题,作为智慧之海上的灯塔,照亮了人类前进的道路,引导我们驶向更加辽阔的知识彼岸。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让我们以问题为舟,以探索为帆,勇敢地航向未知的深处,共同书写人类智慧的新篇章。
 
范文四:
智慧之海,无问西东
在信息的海洋里遨游,我们仿佛拥有了整个世界的答案,指尖轻触,难题迎刃而解。互联网与人工智能的浪潮下,知识的获取前所未有的便捷,仿佛一切问题都能在瞬间找到答案。然而,这是否意味着我们的问题会越来越少?在快速解答的背后,我看见的是一片更为广阔的探索天地,听见的是人类智慧深处对未知的永恒追问——我们的世界,因问题而不凡,因探索而精彩。
在这个时代,问题非但没有减少,反而以更深层次、更多维度的姿态涌现。正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所言:“哲学始于惊异。”科技的发展让我们得以窥见更多未知的领域,每一个解答都如同启明星,照亮了更远、更深邃的未知夜空。从量子计算的神秘莫测到深海探索的无尽奥秘,从人工智能伦理的哲学思辨到全球气候治理的迫切挑战,每一个新领域的开拓,都是对既有认知边界的突破,随之而来的是更多亟待解决的新问题。
问题的迭代升级,实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回望历史,每一次科技革命都伴随着一系列新问题的提出,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又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蒸汽机的轰鸣带来了工业污染,却也催生了环保意识与可持续发展理念;互联网的普及让地球村更加紧密,同时也引发了关于隐私保护、网络安全的深刻讨论。可见,问题不是减少了,而是随着认识的深入,变得更加复杂且重要,它们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攀登文明的高峰。
面对问题的海洋,我们应以探索者的姿态,勇敢地提出问题,积极地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培养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至关重要。正如爱因斯坦所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敢于质疑现状,勇于挑战权威,是推动科学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同时,我们应当学会在海量信息中筛选真知灼见,避免陷入“知道很多事实却缺乏深刻见解”的困境,让每一份知识的汲取都能转化为推动个人成长与社会进步的力量。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不应满足于已知的答案,而应将目光投向更远的未知。正如古人云:“学如弓弩,才如箭镞,识以领之,方能中鹄。”以深厚的知识为弓,以敏锐的问题意识为箭,瞄准那些关乎人类命运的重大课题,我们方能在时代的浪潮中,射出穿云破雾的利箭,抵达智慧的彼岸。
在这个智慧之海无垠的时代,问题不是越来越少,而是以更丰富、更深刻的形式存在。让我们带着对未知的好奇与渴望,继续提问,继续探索,因为正是这些问题,构成了人类文明最璀璨的星河。
 
上面的作文,你觉得怎么样呢?
如果你来写这个题目,是会比它写得好一点,还是差一点?
 
经过我的一番实验,至少说明,在优化了提示词以后,AI写作文的能力是有一定程度的提升的,虽然还写不过最好的人类,但已经是不妨一观了。

二维码

大模型到底能不能写高考作文?我的提示词改进实验

保存图片,微信扫一扫

公众号:

上一页 下一页
其他信息
行业: 微商
地区: 石家庄市
时间:2024-08-18
标签:

上一篇: 十大碱性食物要常吃 柠檬富含维生素C和抗氧化剂

下一篇:文本顺序也是信息:再议大语言模型的思维方式

赞 0
分享
猜你喜欢

账号登录,或者注册个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