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ogo.png
简介

他是一位化装造型师,更像一位魔法师。

 

他的画笔下曾走出过无数家喻户晓的古装美女。

 

更是以一己之力塑造了一代人的审美,告诉我们何为古典,何为美人。

 

他让40多岁的刘晓庆,化身妙龄少女。

 


刘晓庆饰演的电视剧《逃之恋》中凤小仙,当时她40多岁

 

让杨贵妃从诗与画的幻想中走进现实。

 


1993年电视剧《唐明皇》中杨贵妃

 

塑造出了无数童年回忆。

 

比如这两位古装俏新娘:李玉湖和杜冰雁。

 


2001年电视剧《上错花轿嫁对郎》剧照

 

他就是这些国民女神背后的男人。

 

号称“天下第一梳”的化装造型大师杨树云。

 


化装造型大师杨树云

 

然而这些经典角色,却是他最微不足道的作品。

 

真正让他永垂影视的,是那部美冠荧幕的巅峰大作——《红楼梦》。

 


杨树云在为探春化装

 

87版《红楼梦》被誉为“中国电视史上的绝妙篇章,不可逾越的艺术经典”。

 

经典之所以是经典,在于它各方面石破天惊,创造了中国影视剧的巅峰。

 

建议横屏观看


从左向右依次:薛宝琴、香菱、贾惜春、平儿、史湘云、邢岫烟、袭人

 

内容上,它首次放弃高鹗的续书,由编剧重新续写《红楼梦》。

 


编剧周岭根据前八十回线索写的《拟林黛玉十独吟之一》

 

服装上,全剧共设计了2700多件戏服,构建起富丽堂皇的《红楼梦》盛景。

 

建议横屏观看


憨湘云醉眠芍药裀剧照

 

音乐上,王立平创作的红楼音乐惊为天人,他倾尽心血,甚至在为《葬花吟》谱曲时悲从中来,嚎啕大哭。

 

 

更包括演员们的精彩演绎……多种艺术手法“完美”融合在一起才铸就了经典。

 

这其中,化装造型总设计师杨树云功不可没,87版《红楼梦》的人物造型,大多出自杨树云之手。

 


杨树云与87版《红楼梦》导演王扶林

 

1941年,杨树云出生在一个中医世家。

 

然而杨树云却不喜欢中医,反而从小对舞台、戏剧非常感兴趣。

 

他喜欢文学,爱听戏曲里的唱词,更热爱研究舞台上人物的发饰、妆容、造型等。

 

十四五岁的时候,他迷上了看《红楼梦》。

 

虽然小小年纪的他很多字都不认识,更别提那些诗词了,读起来都有些拗口,但他就是觉得好玩儿、有趣、特别美。

 

他用笔记本把书中的诗句都抄写下来。

 

从那时起,他与《红楼梦》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为红楼梦设计装造之前,他作为造型师的第一份任务,是舞台剧《丝路花雨》。

 


《丝路花雨》英娘剧照

 

这部剧以丝绸之路和敦煌壁画为灵感,讲述画工神笔张和歌伎英娘的故事。

 

1984年,备受关注的《红楼梦》剧组,面向全国招募总化妆造型师。

 

杨树云最初的想法很单纯,不为别的,就想为《红楼梦》出一份力,就因为这部书太美了,他从小读到大。

 

于是心动的杨树云毛遂自荐,匆忙坐上火车赶到北京。

 

那年是1984年,43岁的他怀揣着作品《丝路花雨》来到《红楼梦》剧组面试化妆师。

 

他见到了制片主任,日理万机、相貌堂堂的任大惠。

 


87版电视剧《红楼梦》制片人——任大惠

 

任大惠打量了杨树云一眼,省去所有客套与寒暄,一句话让杨树云心凉了半截:“我们拍的是电视剧,你是搞舞台的(你行吗?),另外,我们这里不缺一般的化装人员,需要的是化装设计师(你能担当的了吗?)”

 

这话说的,诚,严,冷,峻。

 

虽然制片主任对杨树云没有一丝赞叹,但还是让他第二天在大观园给演员试装。

 

最终,他设计的造型打动了导演王扶林,他认定杨树云为87版《红楼梦》总化装造型师。

 


杨树云为嬷嬷化装

 

为了理解角色,他在提笔设计之前,又将《红楼梦》熟读七遍。

 

不仅如此,他还把《红楼梦》中描写人物的句子摘录下来,做成人物卡片。

 

在总结人物性格特点、身份地位的基础上,为剧中160个人物设计出专属的人物造型。

 

贾迎春: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贾探春: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见之忘俗。

 


薛宝钗: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

 


不仅如此,同一个人物角色随着剧情的发展,也会有不同的妆容。

 

仅王熙凤就有素正妆、孝妆、大妆、家居妆、病状、囚妆和死妆等妆容,而且这些妆容完全契合剧情的发展。

 

王熙凤平日管家时行事雷厉风行,杨树云为她设计了“办公妆”,更显几分男子的豪气。

 

 


后期,王熙凤身体不适,杨树云老师给王熙凤化的病妆,楚楚可怜,与往日那种霸气不同,可见生病的王熙凤,也有可怜柔和的一面。

 

 


杨树云认为《红楼梦》不仅是一部小说,更是一首诗歌,想象的内容远大于现实。

 

所有人物的装造,不能按部就班复原古人,而是要大胆创新,在精神上与古人相通,复原曹雪芹的想象。

 

最终,电视剧的导演与化装师定下了调子:“以明代人物造型为基础,吸收历代服饰、化装、造型之美。”

 


红楼梦千人千面,从上到下依次是:贾宝玉、林黛玉、史湘云、贾元春、贾探春、晴雯、尤三姐、尤二姐、平儿

 

杨树云说:“妆容不是千人一面,要分析角色性格。”

 

要做到每一个装扮都能深入人心。

 

这一点杨树云做到了,他创作出了“黛玉妆”、“宝钗妆”,即使脱离演员角色,也能让观众一眼识别。

 


杨树云创作的黛玉妆

 

杨树云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要归功于作者曹雪芹。

 

曹雪芹的人物描写极为细致,几乎将每个主要人物都详尽刻画。

 

但他的语言精炼朦胧,造型师复刻起来十分艰难。

 


薛宝钗初进贾府

 

甚至有的红学家觉得,这些装扮都是作者想象出来的,根本画不出来。

 

比如“两弯似蹙非蹙罥(juàn)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是林黛玉最显著的特征。

 

然而翻遍史料文献,所谓罥烟眉是曹雪芹自创的,以前压根没有这一说。

 

 


如何复刻罥烟眉是个大难题,因为在剧中林黛玉的眉毛戏份很多。

 

首先要理解什么是罥烟。

 

曹雪芹的好朋友郭敏有一句诗:“遥看丝丝罥烟柳。”

 

清晨湖边的柳树在风中摇曳,雾气还未散去,柳条在雾气中时隐时现的样子就是“罥烟”。

 

 


杨树云参考了大量资料后为陈晓旭画上了一对前高后低的八字眉。

 


杨树云的林黛玉设计手稿

 

杨树云为陈晓旭设计好发型,换好戏服,陈晓旭激动道:“我终于找到角色的感觉。”

 

 


眉毛戏份重的还有王熙凤,书中说她:“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

 


电视剧中王熙凤形象

 

什么是柳叶眉呢?

 

杨树云时不时拿出两片柳叶来回摆弄,最后他从电影《乌鸦与麻雀》中侯太太的形象获得灵感,塑造出了“神仙妃子”王熙凤。

 


电影《乌鸦与麻雀》中侯太太的形象

 

那双夸张的弧度很大的眉毛成为了王熙凤的标志。

 

建议横屏观看


王熙凤形象设计手稿

 

除了眉毛,辫发的塑造也是电视剧《红楼梦》拍摄过程中的一个大难题。

 

“造型大师”曹雪芹将许多自创的辫发形象写进了小说里。

 

尤其是贾宝玉梳着小辫子的发型,曹雪芹还用了大量笔墨描写。

 

第三回宝黛初见时,写了贾宝玉的辫子。

 

 


第二十一回,宝玉央求湘云为他梳这样的辫子。

 

 


第六十三回“寿怡红开夜宴”时,宝玉和芳官都梳这样的辫子。

 


和贾宝玉同一发型的芳官

 

曹雪芹竟然三次不厌其烦地描述同样的辫子,那他一定很喜欢这个造型,甚至他可能会梳这样的辫子。

 

杨树云决定把这个发型做出来。

 

他逐字逐句地揣摩过后,翻阅了大量辫发资料,反复设计了种种方案。

 

最后以敦煌壁画里的“反绾髻”和清朝辫子为创作依据,完成了宝玉这个新颖别致的发型。

 


怡红院夜宴时的贾宝玉

 

不只是辫发,心灵手巧的杨树云还承包了剧组头饰的制作。

 

红楼梦是个“女儿国”,头饰用量特别大。

 

杨树云在有限的拍摄时间内跑了很多地方,购买、定做,甚至自己制作头饰。

 


秦可卿的头饰

 


杨树云亲手制作的累丝银凤

 

可是红楼梦女子头上主要戴什么装饰呢?

 

进入剧组后,杨树云读了大量史料:

 

《红楼梦》问世于18世纪中叶,清朝乾隆年间,而当时,点翠首饰制作的精美程度达到了顶峰。

 

于是杨树云决定《红楼梦》电视剧人物发饰造型以点翠首饰为主,来塑造大观园中“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的女子。

 


杨树云制作的点翠头面

 

红楼梦中的大场面,女子头上均佩戴点翠。

 

譬如元春省亲。

 

 

 

探春远嫁。

 


还有倾尽贾府最后财力的宝玉大婚。


薛宝钗的婚装

 

宝玉大婚时其实出现了两位“新娘”,一位当然是薛宝钗,还有一颗“彩蛋”:宝玉想象中穿着婚装的林黛玉。

 

虽然黛玉的镜头只有几秒钟,但是杨树云还是花了2个小时,给黛玉单独设计了一套婚装,弥补观众内心的“意难平”。

 


林黛玉的婚装

 

一个灿烂辉煌,一个凄美冷艳,两套装造给人截然不同的感觉。

 

化装造型不只是技术,更是一门艺术。

 

87版《红楼梦》的装造之所以是经典,都源于杨树云致力于研读原著,拍完这部电视剧,他几乎成了半个红学家。

 

杨树云:“我的体会就是,因为我是按照曹雪芹给我的提示去做的。”

 

为此,他精读《红楼梦》,分析每一个人物,给每个人物设计装造手稿。

 

大到金陵十二钗,小到丫鬟陪房,每个人的装造,他都会去认真琢磨。

 


杨树云的秦可卿设计手稿

 


贾元春(正面)设计稿

 


贾元春(背面)设计稿

 


旺儿媳妇和平儿的设计稿

 

每一个人物的装造,杨树云都会去查阅许多资料,这种注重细节、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如今影视剧行业所缺乏的。

 

如今杨树云已经离开影视行业,但他依旧没有离开他的化装造型事业。

 

他致力于复原各种古代装造,经他的手,古代的美人仿佛穿越时空,来到我们面前。

 


杨树云团队复原的六一窟回鹘公主形象

 

他不只是一位化装师,还是一位学术大佬。

 

在中国古代服饰造型、化装造型的理论探讨上,杨树云老师亦深有造诣。

 


杨树云团队复原敦煌壁画中唐代贵妇装容

 

中国的文化产业需要这样“筚路蓝缕”的匠人,我们也需要知道中国美人是什么样的。

 

希望在今后的影视剧中,还能看到这样明艳动人的中国元素,让更多的人知道,什么是——

 

二维码

女神,已绝版

保存图片,微信扫一扫

公众号:

上一页 下一页
其他信息
行业: 电子商务
地区:
时间:2024-11-25
标签:

上一篇:是危还是机?中教控股商誉爆雷

下一篇:苹果手机的这个功能可以无限生成专属emojii表情!

赞 0
分享
猜你喜欢

账号登录,或者注册个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