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男童在幼儿园被筷子插入鼻腔!家长索赔50万为何陷入僵局?
筷子也能伤人? 一根普通竹筷竟成“凶器”,直插6岁男童鼻腔致鼻穿孔!2024年11月,四川攀枝花实验幼儿园悦山府园区内,一名幼童在清洗筷子时突遭意外。如今时隔四月,家长与园方因50万元赔偿金争执不下,这场“筷子伤人”事件背后,究竟谁该担责?
意外现场还原:筷子成“隐形炸弹”
据园方披露,事发当日,该男童在午饭后清洗自用筷子时,因身后同学不慎碰撞,导致筷子尖端瞬间插入鼻腔,造成鼻穿孔。幼儿园第一时间将孩子送医并垫付全部治疗费用,老师全程陪护。经治疗,男童鼻腔外观已修复,目前正常上课。
家长诉求升级:50万索赔引争议
尽管医疗费用全免,男童家长仍坚持索赔50万元。家长控诉称,事故暴露园方管理失职:“老师放任低龄儿童独立使用尖锐餐具”“涉事学生家长从未道歉”。园方则回应,孩子伤情未达伤残鉴定标准,保险公司赔付金额有限,且“无法强制第三方家长担责”,建议家长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教育局介入调查:安全教育遭质疑
面对舆论压力,攀枝花市教育局已介入协调。值得关注的是,涉事幼儿园系当地知名示范园,其“中班起教用筷子”的规定已施行十余年,旨在锻炼幼儿手眼协调能力。但此次事故后,安全教育与风险管控的平衡问题被推上风口浪尖。园方强调日常开展安全教育,但家长质疑:“为何未预见筷子可能引发的危险?”
赔偿僵局升级:家长撂狠话“不要孩子”
今年3月24日,双方谈判再度破裂。家长声称“这孩子我不要了”,园方被迫带男童暂住宾馆。法律界人士指出,此类纠纷需依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若协商不成,诉讼将成为最终解决途径。目前,当地派出所、社区已多次调解,事件仍在处理中。
网民热议:天价索赔VS责任界定
事件发酵后,网友观点两极:部分人认为50万索赔“狮子大开口”,毕竟孩子已康复;更多人则追问幼儿园安全管理漏洞——“为何让6岁儿童独立清洗筷子?”“碰撞学生家长是否应承担连带责任?”
这场因筷子引发的纠纷,不仅拷问着学前教育机构的风险防控体系,更暴露出儿童伤害事故中赔偿标准与情感诉求的深层矛盾。当安全教育遭遇现实意外,究竟该由谁来为“成长的代价”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