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03 05:49:03
微信搜索
热度:104082
图片
要为真理和碎银几两而斗争,欢迎回到2049。没有办法,为了凑房租,最近只能更新频繁一点,更新频繁也就意味着水一点,那就多谢各位老板的支持了,等水完这个系列,我肯定给你搞个大的,我跟你讲,我已经策划好了,这个系列过去之后,肯定更水。
继续水,今天要聊的是洋中脊和海沟。大约在500多年前,人们就发现,大西洋两边的海岸线,貌似可以完美地拼接在一起,不过不论是16世纪的荷兰地图学家亚伯拉罕·奥特利乌斯,还是17世纪的大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他们都没有对这种现象加以解释。直到几百年后,德国地质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才开始对这个问题加以重视,而他的理论就是大陆漂移说,说非洲和南美洲在过去是连在一起的,后来大陆崩解了,这才诞生了大西洋。为了支持自己的学说,魏格纳还提出了证据,这就是南美东海岸与非洲西海岸,在古生代化石和地层上的相似性。不过虽然在今天,我们对这一学说已经耳熟能详,但对于当时的人来说,魏格纳的理论实在是有点异想天开,大陆怎么可能崩解?就算崩解,又怎么能裂开这么大一个口子?这不疯了么?人们普遍认为,海岸线的吻合,其实就是一个巧合,至于如何解释两岸生物的相似性,人们认为是存在所谓的“陆桥”,也就是说,曾经有一块陆地将非洲和南美洲连接起来,只不过后来这块大陆沉没了。所以直到1930年去世,魏格纳也没有看到的自己的学说获得承认。
图片
奥特利乌斯
图片
魏格纳
图片
大陆漂移说
转折出现在上世纪50年代,而起到关键作用的,正是我们前几天提到的希增和撒普。现在人们都把发现大洋中脊的荣誉,归到希增头上,但事实上,真正的发现者应该是撒普。撒普是一位地质学硕士,在上世纪40年代,女研究者是不能登船做实地考察的,所以撒普只能做室内工作,二战之后,海底声呐测量技术已经十分成熟,于是根据大量的海底测量数据,撒普绘制出了大西洋底图,就这样,一条大西洋中脊跃然纸上。50年代初,撒普把这张图拿给希增,但希增并不感兴趣,他的第一反应就是这是“妇人之见”,用他的原话说是:girl talk。不过又过了几年之后,到上世纪50年代后期,结合地震台的数据,希增发现,大量海底地震,沿着大西洋中脊这条线密集分布,这时候他才幡然醒悟,转而开始热烈支持大洋中脊的存在,再结合南美洲东海岸与非洲西海岸的高度吻合,1961年,希增正式提出了“海底扩张”的理论,该理论认为,在大洋中脊之下,热地幔物质沿着脊轴不断上升,凝固成新的洋壳,并不断地向两侧扩张推移,每半边的扩张速度,约为每年1-5厘米,所以洋中脊正是洋底扩张的中心,以及新地壳产生的地带。
图片
希增
图片
撒普
图片
大西洋中脊
图片
洋中脊成因
虽然希增有那么一点剽窃的意味,但相比于中子星的发现,希增还是要比欺世盗名的休伊什更有真才实学,毕竟当撒普伏在案头的时候,希增也在海上风吹日晒,要为真理而斗争。同时也和宽容大度的乔瑟琳·贝尔一样,撒普对于世人将荣誉归为希增,也没有表现得愤愤不平,恰恰相反,二人前前后后合作了三十年之久,成为了学术界的一段佳话。1978年,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授予撒普地质学最高荣誉——哈伯德奖章,1997年,美国国会图书馆又将撒普列为20世纪最伟大的四位地图学家之一。而在希增和撒普二人工作的基础上,到今天,全大洋的洋中脊分布已经查明,这些洋中脊相互连接,构成了总长度超过6万公里、平均高度2000米的地球最长山脉。
图片
哈伯德奖章
图片
洋中脊分布
好了搞清楚了大洋深处的洋中脊之后,大陆的变化也就条理清晰了,大西洋张裂的结果,就是将美洲大陆往西推,与此同时,太平洋之前的板块向东俯冲,于是两者相互挤压,就产生美洲西岸的科迪勒拉山系,主体是两大山脉,北美洲的落基山脉,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至于欧亚大陆东部的岛弧,成因也一样,现在这些岛弧被美帝国主义拿来大做文章。那么为什么同样是处于海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的消亡边界,太平洋东西两岸会产生岛弧和山脉的区别呢?我不知道,我猜一个,应该是欧亚大陆的大陆架延伸比较远,而且欧亚大陆板块的范围比较广,有很大一部分,本身就在海水之中,你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
图片
科迪勒拉山系
注意刚才哥们我的用词,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什么不对劲的地方,我说太平洋“之前”的板块,难道太平洋板块还发生变化了么?确实如此。目前地质学界认为,今天的太平洋已经换了一个底,老的板块已经俯冲隐没,分别消失在美洲大陆和欧亚大陆的地幔深处,而在此之前,太平洋底下其实有3个板块,分别是伊邪纳岐板块、法拉龙板块和菲尼克斯板块,而当大西洋1亿多年前开始张裂的时候,现在新的太平洋板块也同时开始生长,并以辐射的方式,将原来的3个板块推开,来扩大自己的地盘,终于到今天,新的太平洋板块,几乎占领了整个太平洋洋底。也正是由于太平洋板块采用了这样一种非同寻常的扩张模式,所以与大西洋不同的是,太平洋呈现了明显的东西不对称,而且它的洋中脊也不位于中间,而是位于太平洋东部,原因或许就在于,当太平洋的三个板块,分别向东、西、南扩张的时候,它所面对的阻力是不一样的,在东部面对的阻力要比西部大得多,于是就表现为,今天的太平洋板块主体偏西,同时洋中脊偏东分布。当然了关于这个问题,目前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答案,我也是抄的,你就当真的听。但有一点基本可以肯定,放眼漫长的历史进程,正是大西洋张裂和太平洋换底,主宰着1亿多年来,地球表层地理格局的演化。我是谁,我就是你们曾经熟悉的大水逼,请看下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