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05 06:43:16
微信搜索
热度:140995
图片
今天刷屏的题目是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不知道这个梗哪里来的,配着漫画看了好几组都挺有趣的。这么能引起共鸣,一定暗合着某种心声,现代人社交的脆弱与无奈。也许大家都有过类似的经历,某个好好地伙伴,以前是最积极点赞的人,忽然发现默不作声或者消失不见。像小时候天天一起玩的二柱子,有天开始看见你就躲开。这着实让人伤感,网络社交媒体制造了一刹那的重聚与簇拥,也制造了多余的腻烦与伤感。如果没有网络,我跟二柱子一年见一次还挺亲的,怎么也就因为朋友圈发个牢骚跟个评论,他就不理我了?好吧,往日不再,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了。
也有一个进化论的理由,对于现代信息网络的社交,将日趋成为有共同爱好和价值观的小联合体,超越现实疆域边界的。以前我们只能一起讨论门口商店新到的气压水枪,都会唱电视上刚播的一首歌,而现在,我们即使多年在同个公司共事,但除了工作,我没法跟你讲最新的无人机技术突破在哪里,你也懒得向我解释一块石头为何价值五千万。同事我网络圈子里有一群不认识的人,每天一起聊最开心的事最心动的细节。像是说,慢慢大家不怎么去卡拉OK了,因为以前还有些口水歌大家都能一起唱,后来常常发现有人唱的歌,我连名字都没听过。
分化是必然趋势,朋友也都会渐渐远去远去,这都是老词儿,我们就不咏叹了。只想说说新的通讯媒介,和我们古老的友谊,这到底是个什么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图片
相比短信和QQ,微信真的是通讯的新一代生物,代表着一种随时随地的,接近零成本的连接沟通,或无聊絮叨。我个人属于总是对新生媒介小心翼翼,又一接受就依赖不已的,所以每次转变都敏感而艰难。
以前也写过一篇关于微信和爱情的,我说微信时代,每段有距离的亲密关系都要经受考验。特别是当你们过去的亲密关系,是建立在相处协作,而不是对话声音的基础上时。你要重新学习一种语言,创造一种表达方式,把诸如情感思念之类,编织到日常琐事的句子中,反反复复说出来发给那个人。而那个人要重新学习倾听,从这些话里听出你的情感,而无关内容,他不会不耐烦的说,跟我说这些干什么?你这样说是什么意思?只要一开始追问意思,开始解释,沟通的鸿沟就裂越大了。
记得中学在《读者》中读到的一个故事,好像是苏联,因为航天器技术故障,返回地球的宇航员无可挽回的要坠毁了,航天中心联系到宇航员的妻子,让她与丈夫最后一分钟通话,当然这个故事突出最后那段感人肺腑的诀别词。但我怀疑人在那样的一分钟之内,说不出那样的话,甚至我觉得这是我读到的最残忍的故事之一(我觉得比直接坠毁没机会说要残忍)。这也是当极端情感遇到最局限的表达的特殊例子。像是航天中心接通电话,告诉她情况,让她把要用一生实践的生活和真情,用一分钟赶快说完。我感受到微信的局限,像是这种,面对一个让你深情的人,现实场景里需要停顿,呼吸,气味,动作,眼神来补充完成表达时,你只能干巴巴的说几句话。所以微信是便于絮叨和具体信息沟通的工具,优点是便捷廉价,但要用耐心宽容做情感补充。如果你在微信里觉得朋友或者伴侣不对劲,那可能只是媒介的问题,一个缝隙里的光亮,也可以放下手机去找他,和他吃个饭在一起。
我一直觉得微信不适合亲人之间,也许很多人都有发个朋友圈先屏蔽几个人的经验,你不想发个牢骚刷个存在感,就被怎么啦没什么事吧问一堆。微信是个便于朋友间(特别是半生不熟的朋友)的联络工具。
图片
而朋友圈,那是生活的橱窗,为了装点节日引来目光用的。把偶尔的新鲜的悦目的物件,拿出来打上灯光给朋友们看看。最重要的是橱窗只是橱窗,生活还是生活。吃一顿美食,去一趟旅行,一个月工资买个包背上,转一段正能量的话激励一下都挺好的,毕竟生活需要提振,这与明早起来扔要挤公交去上班并存无妨。我看过多种批评,不满朋友圈炫耀晒娃卖东西灌鸡汤,是歌没有现实状况的虚拟地方。我觉得没有问题,朋友圈像是所有的自我想象,混合了人际关系的期待印象的PS重叠影像。因为过去我们认识,你对我的认知也是过去的片段加些主观想象,没办法,要让生活美好下去,我只能在公共审美范畴里,做一个大家都能喜欢的橱窗。像陌陌或者Facebook就是另外一种社交连接,只靠空间地理或兴趣相识,关注的人对你没有预期和想象,平常强悍日理万机的你,也可以深夜发一句,’好孤独,谁来陪我‘这种。
我从带着十分的警惕和怀疑思考新媒介,变得十分熟悉和宽容。开始慢慢接受,喜欢不怎么爱说话的朋友,寥寥几句或者一张照片,就能展示一个有趣的场景。朋友圈卖东西的朋友也变有点可爱(相比前面说表达情感的障碍,微信几乎是完美的买卖工具,我的朋友在法国靠几张图片和简单信任的沟通,几分钟就完成一单生意),所以只要不是疯狂刷屏的,都还能忍受,自己也冷不丁发个广告卖个捡便宜什么的分享大家。将来我们在互相之间,不只有友谊也有来往的账目,这肯定是常态。我个人价值观里,相比父母辈在一个单位上班,永远讨论几个人的八卦,今天我的朋友们昨天卖大枣明天卖拖鞋,简直是一场生存革命。在一个连接的社会,我们都相信有更个人更自由的谋生方式。至于鸡汤,我想是我们普遍的美学素养和文学教育的问题,一路读杂志写中学作文过来,也真的只习惯那种语气和文笔,也同时,也许社交媒体让一个过去一年也写不了两行字的人,也能编个有趣的小故事了。
图片
所以,我只想说,微信只是微信,像所有媒介都包含有限性一样,除了快捷方便,并不比一封书信更包含情感,更能达成信任。如果觉得摁住一个键说话不太舒服,那就少用吧,或者打个电话或者去找他。你们过去习惯一起抽烟,或者没什么话在一起坐坐,那就不必非要变成文字,用“最近好骂,挺好的”,这种酸溜溜的语言来联络感情。
朋友圈里的朋友,只是那个为了参加同学婚礼,穿了套新买的西装的做了发型的哥们,虽然看着有点别扭,但你清楚那是谁,半真半假的赞美一下也无妨。你相信,这跟你平常去敲门,开门看到穿拖鞋的是两个状态的同一人。那个像橱窗一样的朋友圈生活,只因包含了期待和愿景,显得唯美而不太真实。你路过,好看不好看路过点个赞,不用批评用,不用当真。
即使最后写成鸡汤,也要赞美友谊,热爱生活,学会表达。祝朋友圈的朋友,朋友们朋友圈的朋友以及所有有过过往经历成长的朋友,友谊长存,小船不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