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凤酒发布了“关于规范市场推广活动的通知”,内容颇为耐人寻味。要求“所有市场活动实行书面报备”“拟邀嘉宾须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严禁违规私自开展市场营销”,这些规定看起来非常克制。在“人人皆媒”的时代,有必要吗?
答案是肯定的。正因为“人人皆媒”,才更需要规范化、系统化地对营销活动进行有效管理。唯有如此才能防范潜在风险,提高品牌管理水平。
西风的克制性营销,必要性在哪里?
在探讨西凤酒发布的“关于规范市场推广活动的通知”时,我们不得不深入思考克制性营销在当前市场环境下的必要性。西凤酒的这一系列规定,不仅体现了企业对市场秩序的尊重,更是对自身品牌形象和社会责任的深刻认识。
首先,书面报备制度的实施,确保了市场推广活动的有章可循和可追溯性。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企业往往需要灵活应对各种挑战和机遇,但灵活并不意味着无序。书面报备不仅能够帮助企业规范内部管理流程,还能在出现问题时迅速定位责任,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纠正。这种制度化的管理方式,有助于提升企业的整体运营效率和市场响应速度。
其次, 严禁违规私自开展市场营销的规定,是西凤酒求稳发展的具体表现。在“人人皆媒”的时代背景下,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这也为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风险。违规私自开展市场营销活动,不仅可能损害企业的品牌形象和声誉,还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消费者投诉。因此,西凤酒通过这一规定,明确了市场营销活动的边界和底线,确保了企业的稳健发展。
再者,对拟邀嘉宾的筛选,体现了西凤酒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守和传承。作为一家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企业,西凤酒深知自身在文化传播和社会影响方面的责任。通过筛选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嘉宾参与市场推广活动,不仅能够传递正能量,还能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同感和信任感。这种基于价值观的筛选机制,有助于构建更加健康、积极的市场环境。
此次西凤酒发出这样的通知,最直接的原因是司马南先生参与西凤营销活动引发的舆情风波。这也再一次为白酒企业品牌部敲响了警钟。代言人选不对,钱和功夫都白费。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去具体筛选品牌代言人呢?
酒企筛选代言人的四大原则
原则一,品牌调性要统一。代言人的形象、气质、个性等应与品牌的定位、理念、产品特性等保持一致。例如,高端白酒品牌可能会选择具有沉稳、尊贵气质的代言人,以体现品牌的尊贵和品质。如果代言人的形象与品牌形象差异过大,可能会导致品牌形象的错位和混乱,影响品牌的传播效果。
第二,市场适应性较强。在选择代言人之前,白酒企业应该进行市场调研,了解目标消费群体对潜在代言人的认知和喜好,以确保代言人能够引起消费者的共鸣和认可。一般而言,代言人的受众群体应与品牌的目标消费群体相匹配。例如,如果品牌主要面向年轻消费者,那么选择年轻、时尚的代言人可能更为合适。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对于有争议的名人,品牌方应当认真研判、谨慎合作,避免“唯流量论”带来的流量反噬。
第三,具备专业性与可靠性。对于某些专业性强的酒类品牌,如葡萄酒、威士忌等,可能会倾向于选择具有相关专业知识或经验的代言人,以增强品牌的权威性和专业性。除此之外,代言人的个人品行和道德标准也是重要的考量因素。一旦代言人出现负面新闻,可能会对品牌形象造成损害。因此,在选择代言人时,酒企需要对其进行全面的了解和评估。
最后,具备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在前面三条都满足以后,酒企需要考虑的才是相关代言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一般而言,知名度高、垂直性强的代言人能为品牌带来更多的有效曝光。但某些机缘巧合之下,素人营销也存在出圈的可能性。因而,知名度和影响力高低只是相对没那么重要的一个考量因素。在筛选代言人时,酒企可以在充分兼顾性价比的基础上,选择更有名气的代言人。
总体来看,在营销上进行必要的克制,对维护企业自身品牌形象和口碑至关重要。不管有没有遭遇过舆情风险,酒企都应该在代言人选择上更加慎重,科学选人,如此才能让品牌持续正向成长。从这个意义上说,西凤酒的做法很值得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