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ogo.png
简介

截至三季报披露日,海康威视收盘价为31元,对应市盈率为20/21倍(2023/2024E)。股价在财报发布后,并没有出现明显波动,而是持续盘整,说明此前市场已经Price in了24Q3的悲观预期。
24Q3海康威视实现营业收入237.8亿(同比持平),收入增幅略低于我们预期,主要是国内需求疲弱与SMBG业务Q3渠道去库存;24Q3归母净利润为30.4亿(同比下降13%),利润表现不佳,一方面来自宏观经济与产业去库存的周期性影响,一方面来自管理层内部调整迟钝带来的费用管控不及预期。
考虑到距离全年只剩下一个月了,宏观气象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公司四季度的经营压力还是比较大。我下调全年预测至134亿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5%。根据当前市值2800亿看,对应2024E预期市盈率为21倍。
1/营业收入
国内市场需求疲软,海外市场稳步增长,整体呈现阶段性放缓。24Q3海康威视营业收入237.8亿,同比持平。各业务中,除SMBG业务负增长明显以外,其余业务均实现正增长。
分业务看:
PBG业务 -公共服务事业群,24Q3收入实现正增长,成功扭转了24H1同比下降的趋势。
三季度表现良好 主要受益于万亿应急国债的落地,海康水利水务、防灾救灾、政府治理、交通管理等业务在三季度保持了不错的增长。然而,公安和交警业务需求依然低迷,主要因为上半年地方专项债发行不足,以及安防市场需求逐渐饱和。
由于海康PBG业务与国家财务、地方财政状况密切相关。因此,政府财务结构的改善也有助于PBG业务发展。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发行专项债约1.49万亿,相比23H1减少了9000亿左右,发行力度是比较不及预期的。然而,在第三季度,专项债发行量达到了2.1万亿,同比23Q3多了1万亿,发行速度明显加快。
据管理层分享,“资金传导至产业当中通常需要几个月的时间,不会特别久”,意味着债务的加速发行,有望助力海康四季度业绩触底反弹。
EBG业务 -企业事业群,24Q3收入维持正增长。
企业降本增效的数字化需求持续活跃,从三季度各业务板块表现来看,教育教学、煤炭、电力、金融、商贸、钢铁、有色等市场需求依然稳步增长,而智慧建筑则受房地产影响继续不增长。总体来说,各板块表现是符合管理层此前指引的。
值得一提的是,海康近期与国能联合研发出了“融合光谱煤质快速检测技术”。该技术可在线检测6毫米煤样的发热量、全硫、灰分、全水等指标,获取煤炭检测结果的时间由8小时下降至2分钟,能大幅节约煤炭企业的时间、人力成本。这次创新是典型的“创造需求”的例子。
SMBG业务 -中小企业事业群,24Q3业务收入同比大幅下滑。
SMBG业务主要服务于小商户、小工厂、小企业、小单位。由于客户群体具有体量小、决策链短、投资需求更灵活的特点,对市场冷暖、经济周期有着较高的敏感度。
今年宏观环境不景气,中小企业的经营信心也普遍不足,对于摄像头这类成熟的耐用消费品来说,用户在产品选择上以及产品换新上会更加谨慎(货比三家、延长更新周期),这也使得经销商的销售压力骤增。
因此,海康在三季度放缓了经销商合作伙伴的提货周期,帮助经销商去库存以缓解资金压力。这样的策略虽然会导致短期业绩不好看,但却更有利于产业长期健康发展。去库存的趋势可能会到年底,Q4业绩也大概率不会好看。
境外市场(不含创新业务)24Q3海外收入维持正增长,但增速略有放缓。
分地区来看,受到政治因素影响的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继续呈现负增长。然而,美洲、欧洲、亚太、中东四大区依旧表现出积极的增长态势,持续驱动海外收入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中东非业务中心表现尤为景气,部分地区已从基础产品销售过渡到了项目式销售,市场需求正在不断地丰富和扩展。
创新业务,24Q3创新业务收入维持正增长,但增速较上半年略有下降。从并表子公司萤石网络来看,24Q3依然保持着低双位数增长,不过因为市场竞争加剧,毛利率、净利率均出现了显著下降。国内市场确实内卷的很厉害。
2/财务报表分析
(1)毛利率表现稳定。
24Q3毛利率为44%,同比持平,环比下降1Pct。从数据表可看出,海康毛利率有一定的季节性,环比小幅波动属于是正常的经营节奏。(24Q1毛利率相对高是因为一季度存储市场涨价行情,带动了公司存储的产品毛利提升)。
同比来看,海康在国内业务承压的背景下,能维持住毛利率已是不易。按管理层的话来说,“国内需求疲软催生了企业端的竞争加剧,有一定的价格战压力。同时,客户端也因为预算有限,在选择上更注重性价比”。一来一去可见国内市场有多卷,三季度毛利率能稳住,很大程度归功于境外业务的优异表现。
对比大华来看(竞争对手),24Q3单季度毛利率为40%,同比下降2Pct,环比下降1Pbt。海康毛利率依旧高出大华几个点,可见毛利率下滑并非海康一家,行业不好大家都比较困难。就降幅而言,两家公司毛利率下滑都不大,价格战还算可控。


(2)运营费用率略有增长。
24Q3费用率为30%,同比提升2Pct,费用呈现出“刚性”。
具体而言,24Q3销售费用同比增长13%,费用率提升1Pct至11%;管理费用同比增长4%,费用率维持在3%;研发费用率同比增长5%,费用率提升1Pct至13%;
费用的大幅增长,一方面与境外业务发展较好有关,海康需要搭建海外团队已满足一些项目式的客户需求(此前主要是产品需求)。
一方面与海康重研发的基因有关,不可否认高强度的研发是海康能从一家安防企业转型成一家AIOT企业的关键所在。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在市场高景气时,海康自然有更大的容错空间去“任性”,去配置地方研究员,用资源、人力挖掘需求。但在市场增量放缓的时候,海康却难以收缩研发费用,甚至还有所加大,这即是成长的代价,也是海康管理层低效、官僚的表现。
比较好的消息是,近期海康已逐步调回各省业务中心的研发人员,将研发资源收编回总部,不愿意做调整的同事也得到了妥善处理(裁员)。这可能预示着海康要开始抓费用了,希望在年报中可以看到海康的研发人员数得到控制,这些年确实比较疯狂。

 

财务费用方面。24Q3财务费用为1.17亿,环比Q2增加3.3亿,由财务净收入变为净费用,变动主要来自汇兑损失带来1.3亿亏损 以及债务偿付导致的的利息收入、费用减少(Q3海康偿还了近70亿的有息负债)。
(3)净利润表现低于预期。
24Q3归母净利润为30.41亿(同比下降13%),利润率下降2pct至13%。业绩不佳主要来自营收承压,以及费用管控的不及预期。此前,我们预期全年归母净利润为145亿,现下调至134亿(同比下滑5%),对应市盈率为21倍。
(4)资产负债表简述
应收款。期末为437亿,较期初增加31亿,回款天数保持稳定。
目前437亿账面价值的应收款和政府业务的历史包袱有关。PBG业务作为海康早期的主要贡献者,收入常年占据总营收的30%以上,一直到2019年才出现大幅下滑。然而,政府项目回款周期天然的就比较长,加之海康积极的发展态度(派员工去地方开拓需求),使得应收款包袱尤为严重。
不过,就坏账的角度而言,公司计提是比较充分的,超出账龄的应收款都进行了相应的计,账面净值水分相对较少。根据半年报披露海康合计坏账计提为35亿,基本囊括了两年期以上的应收款,现账面净值主要是超信用内至2年的账款。
与此同时,这些被计提的坏账部分也是有希望收回来的,可以看到24Q3有笔1亿元的债务重组收益,这就来自早期坏账的收回,估计与地方政府化债有关。后续来看,在当前推进地方政府化债的背景下,海康有较大的概率以折价收回部分历史坏账。
存货。期末为200亿,较期初增加8亿。主要是经营规模增长,带动备货量同步上升。结合营业成本来看,存货周转天数处于稳定区间,库存水平没有大的变化。
应付款。期末为174亿,较期初减少29亿。应付款减少主要由海康的付款节奏所影响,公司通常会在一季度大力偿付货款(应付款减少),然后在二三四季度逐步回升(应付款增加)。
固定资产。期末为132亿,较期初增加17亿,主要是在建工程转固。不得不说,自疫情以来,管理层对资产的安排利用是大不如从前了,资产越来越重,资产周转率越来越低。一方面是因为经济不景气带来的需求承压,一方面则来自各种 科技园、产业基地、园区、制造基地等项目建造。
有息负债。期末为81亿,较期初减少110亿。可能是出于对经营环境的考虑,管理层在24Q3实行了缩表,单季度偿还了近70亿的有息负债。不过,考虑到海康的经营模式对现金周转要求极高,现金流绷的比较紧,在降息的环境下大概率又会借回来。
(5)现金流季节性波动。
24Q1~Q3经营现金流净额为26亿,同比23Q1~Q3年减少33亿。
从现金流入看,24Q1~Q3经营现金流入718亿,同比增长5%。同期,营业收入增长约6%,两者相差不大,说明销售回款还是比较稳定。
从现金流出看,24Q1~Q3经营现金流入692亿,同比增加了69亿的现金流出。主要是购货款增加(存货与成本增加)、上半年调整员工公积金致使薪酬支付增加,以及研发、销售、办公等投入资源增加。
对于海康来说,季度性的经营现金净额变动是非常正常的,四季度通常才是决定一年现金流好坏的关键所在。(以下图片为 单季度经营现金流净额)


(6)管理层指引
管理层在Q1和Q2分别给出了160亿和 全年稳定增长(大概145~150亿)的业绩指引。然而,三季度并没有给出清晰的指引,这可能反映出了管理层对四季度的预期并不乐观,索性不指引了。
3/综合来看
24Q3的业绩确实不太理想,除去经济波动与去库存带来的短期阵痛外,管理层迟钝的策略调整也是不及预期的。三季度的主动去库存动作,说明管理层已经感受到市场寒气了,但报表却看不到费用的控制,反而逆势上升,海康在股东利益和员工利益上还是需要更好的平衡。
展望未来,我们认为“AIOT”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数字化转型将是大势所趋。虽说短期有波折,但总体上海康是按这一趋势演进的,这是核心逻辑。此外,我们也看到了各个业务中包含的积极因素。
PBG业务上,随着专项债发行速度加快,政府财务结构改善,海康有望挖掘出更多市场需求。PBG业务实际上是有巨大想象空间的,例如大交通领域,摄像头虽然饱和了,但依然有道路维护,信号灯智控等需求,做不做无非是地方有没有钱,海康有没有能力的问题。
EBG业务上,目前海康主要的合作伙伴是各行各业的头部企业,对于一些规模较小的公司覆盖并不全面。主要原因是,现有环境下各行各业普遍信心不足,数字化降本带来的吸引力相对有限。然而,这部分需求也有望随着宏观经济好转而释放。
SMBG业务上,强大的经销网络依然是海康的竞争优势所在,短期的库存清理也有助于经销商士气回升,为未来业务发展提供弹性。此外,创新和境外业务依 

二维码

在严寒中蓄势,在暖夏中绽放-海康威视三季报分析

保存图片,微信扫一扫

公众号:

上一页 下一页
其他信息
行业: 招代理商
地区:
时间:2024-11-06
标签:

上一篇:罕见病人能要孩子吗?深陷泥沼中的罕见病人的求子困局

下一篇:如何展望京东2024年Q3的业绩?

赞 0
分享
猜你喜欢

账号登录,或者注册个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