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一直说要“用文献说话”,但关于“倒刺”(学名“甲周逆剥”)的文献实在太少,而且大部分都是说:
传统上建议如何如何,实际上这些都不太好用。
我这几天去西安和乌鲁木齐,天气太干长了好几个“倒刺”,回到上海马上就用我的“土办法”,半天就恢复得很好了。既然如此,今天我就不用文献了,野人献曝说说我的“土办法”吧。
文末有详细的“生活提案”,性子急的街坊可以直接拉到最后。
图片
图片
手指有倒刺,脚趾很少有,为什么?
不知道各位街坊有没有留意,大部分的倒刺都长在手上,很少见到有人脚指甲周围会长的。我琢磨了一下,如果说“指甲”周围的皮肤比较容易“造反”,那么手指和脚趾都长在同一个身体上,营养啊,健康状况啊,都差不多,主要区别就在“保湿”。
哪怕在乌鲁木齐,脚指甲也也一直在袜子里,它们周围的“相对湿度”一直都比较高。
手指就不一样了,饭后要洗手,不涂手霜的话,敲字时就立刻暴露在极其干燥的室内空气中——迅速抽干水分之后,“甲周”的皮肤变得干燥无比,真的会“逆剥”了。
既然确定了是“保湿”的问题,那就只需要用“保湿”的方案来解决了。
来个“密集手部护理”好了,首先必须要用甘油(也就是开塞露)。
图片
甘油是最好的皮肤保湿剂,开塞露是最好的甘油
熟悉我的老街坊都知道,我是个甘油爱好者,尤其推崇使用开塞露作为家用甘油产品。
为什么甘油是最好的皮肤保湿剂呢?因为皮肤的角质层是“砖墙结构”——“砖块”是角质细胞,它们之间“水泥灰浆”是“细胞间脂质”。下图左半部分是表皮层,分别是SB(基底层)、SS(有棘层)、SG(颗粒层)和SC(角质层)。把角质层局部放大,就是(b)图,方方的砖块是角质细胞,其中的蓝色框框再放大就是(c)图了——这就是“细胞间脂质”。
图片
(c)图中也是分层的,是“一层油”叠“一层水”,油层就是街坊们熟悉的“神经酰胺+胆固醇+脂肪酸”,而“水”层可不仅仅是水,其中有非常多甘油。
这一层甘油可非常重要,它不但能够很好地阻挡水分流失,而且为角质层提供了“润滑”和“韧性”。
也就是说,甘油虽然是最便宜的那一类护肤品原料,却是皮肤本身的“结构件”,能够让角质层既保湿,又强韧。
市面上的“妆字号”甘油虽然多,但是真正能做到“无防腐”、“无香精”、“按照药品标准生产”的只有开塞露。“无香精”不必说,开塞露中甘油浓度足够高,加上甘油吸水能力又强,能让细菌“渴死”,无须防腐剂就能“自防腐”。而整个生产标准都是按照《国家药品标准WS1-XG-018-2011》来执行的。
所以,对于“倒刺”的处理,我的第一步就是往手上涂开塞露,涂得满手都是。
图片
维生素B3和维生素B7:抗氧力和防护力
大家都知道@小圃对于维生素B族情有独钟,尤其是B3(烟酰胺)和B7(生物素)。现代人其实不缺维生素,但是环境污染和生活习惯(比如熬夜和久坐)对皮肤的破坏大,可能让局部皮肤内的维生素“耗尽”——而指甲周围的“倒刺”,就很可能面临这样的处境。
需要指出的是,“倒刺”并不表示“整个身体缺维生素”。
整个身体不缺,并不表示局部不会耗尽——毕竟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对皮肤的营养供应越来越漫不经心。
在我看来,在乌鲁木齐干燥的空气中指甲周围的皮肤已经严重干燥,这一定影响到了细胞的“能量供应”。维生素B3是细胞中的“发电厂”(线粒体)中的关键“零件”,从外部补足维生素B3能够迅速环境细胞的能量不足,这样细胞干劲儿大了,皮肤也就更稳定了。
而维生素B7更是跟“角蛋白”生产有关。皮肤的最外层就叫“角质层”,皮肤表皮层的细胞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生产“角蛋白”。在B3的帮助下细胞能量充足,而B7则催动细胞生产更充分的角蛋白。
前面一步甘油对于“水泥砂浆”完成了修补,这一步则是让“砖块”更价牢固,这就让指甲周围的角质层“风不能进,雨不能进,FBI也不能进”了。
甘油和小圃手霜都要厚涂,涂到你觉得再也涂不上为止。
图片
一次性手套,香辣蟹或小龙虾的都可以
最关键的一部,是要用一次性手套。它们基本上都是塑料做的,看起来很薄,但是相当不透气。
短短半小时的“不透气”,就能够“压迫”更多的甘油、维生素B3和B7进入皮肤深处。
用一次性手套封闭手部半小时(丰俭由人,也可以是两小时),拿掉的时候你真的会惊艳。“如柔荑,如春葱,如夏天傍晚清凉的风”,这是甘油的即时效果;此时B3和B7已经开始起作用,连续做几次就能恢复甲周皮肤细胞的“元气”。
综合一下,我们的“生活提案”是这样的:
1. 厚涂甘油(开塞露),尽可能多涂;
2. 厚涂小圃的手霜,也是尽可能多涂;
3. 戴上一次性手套(小龙虾那种);
4. 厚敷半小时以上,不超过2小时。
连续几天使用,效果更佳。
大家看得出,这是个非常便宜的解决方案。
真正好用的东西,是并不需要花多大价钱的;动不动就把价格标到天上去,配上些难懂的话,什么“甄选”啊,什么“珍惜”之类,引得众人都好奇的,反倒不见得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