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涉诈”乱象:不止韵达,行业警钟长鸣!
近期,韵达快递因涉诈骗宣传品被国家邮政局立案调查,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然而,这一问题并非韵达一家独有,其他主流快递品牌也存在类似问题,快递行业“涉诈”乱象亟待整治。
韵达快递被立案调查
3月19日,国家邮政局发布消息称,韵达快递部分加盟企业对协议客户安全管理存在重大漏洞,导致涉诈骗宣传品进入寄递渠道,造成受害人重大财产损失。上海韵达货运有限公司对其加盟商管理缺位,负有未按规定实行安全保障统一管理责任,依法对其立案调查。
韵达快递被立案调查的主要原因,是其部分加盟企业在收寄过程中未严格落实实名收寄、收寄验视、过机安检等制度,致使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将带有诈骗信息的宣传品通过快递寄送的方式发送给收件人。这些宣传品中常见的包括印有二维码的卡片、刮奖券、中奖通知等,诱导收件人扫码或拨打电话,进而进入诈骗环节,如参与刷单、投资、购买保险等,最终导致用户财产损失。
快递“涉诈”非韵达独有
事实上,通过快递邮寄涉诈骗宣传品诱导抽奖并非罕见的诈骗手段。在社交媒体上,消费者投诉显示,用快递邮寄涉诈骗宣传品诱导抽奖并非韵达独有,类似骗局在全国多地发生,包括韵达、中通、极兔、邮政、顺丰等几乎所有主流快递品牌都有涉及。
一位前韵达员工表示,近两年来诈骗包裹的数量越来越多。在物流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王明奇描述,随着反诈越来越严格,不法分子利用快递包裹进行诈骗的情况日益增多。他透露,这类包裹其实很好分辨,从某个地区的同一个或者两个网点一次大批量寄出的几乎都是,而且这种快递几乎都舍不得用纸盒来包装,泡沫塑料里面是什么一下子就摸出来了。
快递行业乱象根源
快递“涉诈”乱象的根源,一方面在于部分快递企业对加盟商管理不善,安全审核形同虚设,给不法分子留下了可乘之机;另一方面,一些快递网点为了追求利润,忽视了对寄件人身份和寄件内容的严格审核,甚至在明知是诈骗包裹的情况下仍然予以寄送。
此外,快递行业竞争激烈,部分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往往放松了对安全和合规的重视。一些快递员为了完成业绩,也会选择性忽略寄件审核,导致涉诈包裹得以流通。这种“重扩张、轻安全”的发展模式,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给整个行业带来了负面影响。
行业整治与未来展望
此次韵达快递被立案调查,为整个快递行业敲响了警钟。未来,快递企业需要加强内部管理,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落实实名收寄、收寄验视、过机安检等制度,确保快递渠道的安全畅通。同时,监管部门也应加大对快递行业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涉诈行为,维护市场秩序。
对于消费者而言,提高防范意识也至关重要。在收到不明快递时,应谨慎对待,不要轻易扫描快递内的二维码或点击不明链接,避免落入诈骗陷阱。只有企业、监管部门和消费者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遏制快递“涉诈”乱象,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快递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