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暴雨打破1952年以来极值 详细情况介绍 以下是这次特大暴雨的历史极值记录:
2023-09-08
微信搜索
热度:6345
深圳暴雨打破1952年以来极值 详细情况介绍 以下是这次特大暴雨的历史极值记录:
9月8日,深圳市气象台发布通报称,受到台风“海葵”残余环流、季风和弱冷空气的影响,深圳在7日傍晚到8日上午遭遇了超历史记录的特大暴雨。这次暴雨具有“强度超强、持续时间超长、降雨范围超大”的特点。截至8日15时,这次降雨打破了深圳自1952年以来的7项气象记录。
根据统计数据,这7项历史极值包括最大2小时滑动雨量(盐田区正坑气象站记录的195.8毫米)、最大3小时滑动雨量(盐田区正坑站记录的246.8毫米)、最大6小时滑动雨量(罗湖区东门站记录的355.2毫米)、最大12小时滑动雨量(罗湖区小梧桐站记录的465.5毫米)、最大24小时滑动雨量(罗湖区小梧桐站记录的559.6毫米)、最大48小时滑动雨量(罗湖区小梧桐站记录的615.4毫米)以及最大72小时滑动雨量(罗湖区小梧桐站记录的616.4毫米)。滑动雨量指的是在特定时刻向前滑动一段时间内的累计雨量,即逐分钟统计过去一段时间(例如1小时)的雨量总和。
深圳市气象台的预报员罗欣介绍说,造成这次极端特大暴雨的原因有几个方面。首先,台风“海葵”的残余环流在粤西地区停留时间较长,从7日8时至8日8时基本保持不动,深圳位于低压东侧气流汇合区内,为强降雨的持续提供了有利条件。其次,深圳附近的三股气流汇合,夜间季风突然加强,边界层急流迅速增强至25米/秒,导致水汽在深圳附近小范围内急剧汇聚。第三,弱冷空气的加入,低压、季风和弱冷空气三者叠加有利于降水云团的形成。最后,大量强降雨云团不断从香港生成并向深圳移动,导致降雨持续时间长,累计雨量巨大。
深圳特大暴雨记录
根据深圳市气象台的通报,受到台风“海葵”残余环流、季风和弱冷空气的影响,深圳市在7日傍晚到8日上午遭遇了一场超历史记录的特大暴雨。这场暴雨具有“强度超强、持续时间超长、强降雨范围超大”的特点,截至8日15时,这次降雨打破了深圳自1952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7项历史极值。
以下是这次特大暴雨的历史极值记录:
1. 最大2小时滑动雨量:195.8毫米(记录在盐田区正坑气象站)
2. 最大3小时滑动雨量:246.8毫米(记录在盐田区正坑站)
3. 最大6小时滑动雨量:355.2毫米(记录在罗湖区东门站)
4. 最大12小时滑动雨量:465.5毫米(记录在罗湖区小梧桐站)
5. 最大24小时滑动雨量:559.6毫米(记录在罗湖区小梧桐站)
6. 最大48小时滑动雨量:615.4毫米(记录在罗湖区小梧桐站)
7. 最大72小时滑动雨量:616.4毫米(记录在罗湖区小梧桐站)
滑动雨量是指在某一时刻往前滑动一段时间内的累计雨量,也就是逐分钟统计过去一段时间(如1小时)的雨量。
深圳市气象台预报员罗欣指出,这次极端特大暴雨的原因有几个方面:首先,台风“海葵”的残余环流在粤西附近长时间停留,深圳位于低压东侧气流汇合区内,为强降雨的持续提供了有利条件;其次,深圳附近的三股气流辐合,夜间季风突然加强,边界层急流急剧增强,导致水汽在深圳附近小范围内急剧辐合;此外,弱冷空气的加入也有利于降水云团的形成;最后,强降雨云团源源不断从香港生成并向深圳移动,导致降雨持续时间长、累计雨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