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ogo.png

简介

摘要:“可[k??33]”是淮滨方言中使用频率高、在日常交际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语气副词,常使用在陈述句、疑问句中的正反问以及反诘问、祈使句中。在语义上,具有强调、增加句子疑问及反诘语气的作用,在结构上具有“可+VP”与“可+VP+语气词”两种基本结构。前者语气仓促、急切,后者语气平和、完整。在语用上,“可”具有标记话题以及凸显焦点信息的作用。

关键词:淮滨方言;语气副词“可”;特征

语气副词属于副词中较为特殊的一类词,是在句子状语的位置上表示动态语气的重要语法手段。[1]83淮滨县是河南信阳市下辖县之一,方言属于北方方言中的中原官话区信蚌片。“可”是淮滨方言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语气副词,常用在疑问句中,构成正反问的结构,是当地人表达正反问的重要语法手段。目前还没有主要研究淮滨方言中的语气副词“可”的文章,与淮滨县方言较相似的固始县、阜阳市等存在一些关于语气副词“可VP”的研究,如李孝娴(2006)、王琴(2008)、张芊(2012)、魏晓宇(2017)、乔蕊(2017),这些文章对“可”的研究虽与淮滨方言的“可”有相似之处,但也存在许多差异。此外,秦丽(2019)在《淮滨方言语气副词研究》一文中虽稍有涉及“可”,但其主要讨论“可”的组合词“可得[t?213]”,对“可”缺乏深入研究。本文依据调查①得来的最新资料,从语义、结构以及语用的三个层面来探讨淮滨方言语气副词“可”的特点。

淮滨方言语气副词“可”只有一种读法,即可[k??33],以下不再重复标注。

一、淮滨方言语气副词“可”的语义特征

语气副词“可”常使用在陈述句、疑问句中的正反问以及反诘问、祈使句中,表示不同的语气。

(一)陈述句中语气副词“可”的特征

“可”用在陈述句中,常与否定副词“不”“没”连用,表示强调、提醒或申辩的语气。例如:

(1)——这[?i?53]样弄(做)可管(行不行)?

——那可不管斗[tou53](不行)。

(2)这可不能怨俺。

(3)俺可没走神。

例(1)表示说话人强调“那样做”是绝对不可以的,句子语气强烈,否定色彩浓厚。例(2)意指“这件事”跟“我”完全没关系,绝对不能把错归结到“我”头上,表示说话人强烈的申辩语气。例(3)表示“我”没有走神,使用语气副词“可”意在提醒对方自己“没走神”,也具有辩解意味。这三句话去掉“可”句意也通顺,但说话人的强调、申辩或提醒的语气就大大减弱了。

(二)疑问句中语气副词“可”的特征

淮滨方言语气副词“可”只用于疑问句中的正反问句和反诘句,“可”大致相当于其后动词的肯定否定并列形式。

1.“可”用于疑问句谓语成分中的动词或形容词前,用来加强疑问的语气,表示是否义,焦点是其后的谓词,还可用于介词、副词前。[2]例如:

(1)——大爷,你这[?i?53]逮哩(的)鱼可卖?”

——不卖。

(2)——你明天可去赶集?

——去。

(3)——你瞧他可黑?

——黑哩(的)很。

(4)你可得[t?213](在不在)家里?

(5)他可天天去干活?

例(4)的“得”是介词,表示“在”。淮滨方言表达反复问句时经常使用语气副词“可”,体现了语言的经济原则。

2.“可”用于反詰句中,表示否定、责备、嘲讽等语气,相当于“不”。

(1)他天天偷看女生上厕所,你瞧他可是个人?

(2)人家没请你去吃饭,你去了人家可搭你腔(理不理你)?

例(1)表示“他”做了一些违背道德礼仪的事,引起说话人憎恶和责备。例(2)表示别人对“你”印象不好,并没有邀请“你”去吃饭,而“你”偏要去,说话人说这句话表达的是一种嘲讽语气。

3.“可”常与句首反诘问标志“你瞧/望你”同时出现,起到增强句子诘责语气。例如:

(1)你望(看)你跑哩(的)可慢?

(2)你瞧你可笨?

(三)祈使句中语气副词“可”的特征

1.“可”常与助动词“得”“要”以及否定副词“别”连用,进一步强调其后说话人对听话人的告诫、劝阻、命令、禁止的话语,相当于普通话的“一定、务必”。

(1)得[tei33](在)学校里你可得[t?213](一定要)听老师话。

(2)下雨路滑哩(的)很,你可要小心点。

(3)这沟深哩(的)很,你可别[p?33]上里面(进去)游泳。

2.出现语气副词“可”的祈使句句尾常加上语气词“蒿[hɑu22]”“唠[lɑu22]”,表示语气的舒缓。例如:

(1)这鱼有刺,你可得[t?213](一定要)吃慢点蒿。

(2)刀快哩(的)很,可别(一定别)割到唠。

二、淮滨方言语气副词“可”的结构特征

淮滨方言中有关语气副词“可”的句子主要有两种基本结构类型,一种是“可+VP”型,另一种是“可+VP+语气词”型,两者在用法上有不同的特征。

(一)“可+VP”句的特征

此类句子的显著特征是句尾没有语气词,句法位置灵活,既可位于句中又可单独出现在句尾。

1.不带句末语气词“可+VP”句,常出现在说话人出现语速较快、情绪较激动或态度较恶劣的情况下。例如:

(1)马(马上)就要上课唻[l?22],你看我作业写成这样可管(行不行)?

(2)你做哩(的)可是人事!

(3)你瞧你可笨!

例(1)表示上课就要交作业,而说话人或因作业未完成而匆忙赶做,其在询问听话人时因为焦急而语速较快,从而省去句末语气词。例(2)表示说话人对听话人所做之事感到鄙夷、排斥,因此说这句话时不会带有具有舒缓语气作用的句末语气词。例(3)表示说话人对听话人“你”的不聪明感到愤怒,对听话人指责时也不带具有舒缓语气作用的句末语气词。

2.“可+VP”句可作为附加形式出现在陈述句或祈使句的末尾,表示征求对方意见或舒缓句子语气,使表达显得委婉,所叙述的事情可是已然或未然的,“可”后的“VP”常是“管/行/好”。例如:

(1)我想吃那个苹果,可行?

(2)这道题这样做,可对?

(3)你明个帮我去街上取快递,可好?

(4)你别[p?33]说话了,可管(行不行)?

例(1)、(2)中的“可+VP”是附加在陈述句后,表示征求对方意见。例(3)(4)的“可+VP”是附加在祈使句后,用来舒缓句子命令、禁止的强硬口气。

(二)“可+VP+语气词”句的特征

淮滨方言句末语气词丰富多样,语气副词“可”组成的句子常与句末语气词搭配使用,从而表达不同的句类和语气。

1.有语气副词“可”的陈述句,句尾常使用表示确认、肯定语气的“哩”,具有增强句子申辩语气的作用。例如:

(1)这碗可不是我摔破哩(的)。

(2)那糖不是我吃哩(的)。

以上句子的句末语气词都有成句作用,还表示确认、肯定的语气,表示事实本来如此,与具有申辩语气的“可”连用使话语显得更具有辩解力。

2.在祈使句和反诘句中,“可+VP”后常加上表示语气舒缓的“蒿”“奈”“哎”,起到舒缓句子生硬的语气的作用。例如:

(1)你可别[p?33]说话蒿。

(2)天冷哩的很,你可得[t?213](一定要)穿厚点蒿。

(3)你瞧你可笨奈[n?33]。

(4)你看他可烦人哎。

3.在正反问句中,“可+VP”后能使用的语气词丰富多样,其中经常在疑问句中表示疑问语气的“安”几乎可以用在所有“可+VP”的正反问句中。此外,同一个“可+VP”句子后可使用不同的语气词,表达不同的语法意义。例如:

(1)他可去安?

(2)你可饿呢?

(3)你可洗脸唻?

(4)你可认得[t?213]他唠?

例(1)、(2)句末“安”与“呢”都表示疑问语气,都具有舒缓句子语气的作用,大致相当于普通话疑问句中的语气词“吗”或“呢”,“呢”比“安”疑问语气更强烈;例(3)(4)句末“唻”“唠”在起到舒缓句子语气的同时,还表达说话人对听话人是否认识对方的怀疑和不耐烦。

三、淮滨方言语气副词“可”的语用特征

在淮滨方言中,语气副词“可”一方面可以作为句子的话题标记,另一方面也是凸显信息焦点,反映句子次要信息和重要信息划分的“主位—述位”结构的标志。[3]

(一)话题标记功能

1.有语气副词“可”的句子,“可”前的句子成分往往是听、说双方讨论的话题,“可”在句中起到标记话题的作用。例如:

(1)你可吃水果?

(2)今天可热[? ?213]?

(3)这豆芽子搁这(放这里)可得[t?213]闷坏?

2.“可”前的话题是有定②的,一般不能省略。例如:

(1)今个(今天)检查哩(检查的人)可来唻?

(2)这西瓜可吃唻?

例(1)以“检查哩(人)”为话题,用来表示“检查哩(人)”是说话者、听话者计划内的来访者,即“有定”的来访者。而如果改成“来检查哩唻”这句话,则表示“检查哩(人)”是听说双方意料之外的不速之客。例(2)“西瓜”是句子的话题,是说话者与听话者都已知的有定事物,如果省略,听话者就不清楚到底吃不吃什么。

(二)凸显焦点信息功能

1.语气副词“可”后的信息常常是句子的新信息,是说话者向听话者传递信息的重点所在,“可”具有划分句子次要信息和重要信息的作用。

(1)他可愿意去相亲?

(2)外边儿(外面)雨下哩(得)可大唻?

例(1)表示说话者在意的是“他”是否愿意去相亲这件事,是说话者想向听话者传达的重要信息,与之相比,“他”是句子的次要信息。例(2)表示说话者关心的是“雨”下得大不大这件事,因为说话者可能有事要外出,其所关心的部分是句子的重要信息。

2.在特殊语境里,“可”前的话题成分可以出现“异位”情况,通过将话题移到句尾,使重要信息更好地凸显出来。例如:

(1)可得[t?213](一定要)吃慢点蒿,这鱼有刺。

(2)可别[p?33](一定别)割到唠,这刀快哩很。

(3)可去唻你?

四、結语

“可”是淮滨方言中使用频率高、在日常交际中具有重要地位的语气副词,在语义上,具有强调、增加句子疑问及反诘语气的作用,在结构上具有“可+VP”与“可+VP+语气词”两种基本结构,前者语气仓促、急切,后者语气平和、完整,在语用上“可”具有标记话题以及凸显焦点信息的作用。

句中语气副词“可”经常与句末不同的语气词共现,不仅能舒缓“可”及有“可”的祈使句的强硬语气,而且能传达更加丰富细致的语气。这体现了同属于分析性语言的淮滨方言,具有丰富的语气词,表达语气常使用语气词的特点;语气副词“可”的使用不仅在老年人与青年人口中常见,而且也广泛地使用在儿童的口语交际中,这说明简洁、明快、不拖沓的语气副词“可”具有较强的适用性以及顽强的生命力,语气副词“可”可能会持续并长久存在于淮滨人的口语交际中。

作者简介:孟祥吉(1997—),男,河南信阳人,云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研究方向为方言词汇与语法。

注释:

①笔者母语是淮滨方言,本文的语料主要来源于本人以及家乡的亲戚朋友。

②“有定”是指说话者认为句中的某名词性词语是听、说双方都能够确定其具体所指的。

参考文献:

〔1〕翟燕.清代北方话语气词研究[M].山东大学出版社,2013.

〔2〕胡利华.安徽蒙城方言的“可”字句[J].方言,2008(3):264.

〔3〕方梅.北京话句中语气词的功能研究[J].中国语文,1994(2):129. 

二维码

河南淮滨方言语气副词“可”特征分析

保存图片,微信扫一扫

公众号:

上一页 下一页
其他信息
行业: 微营销
地区:
时间:2023-11-06
标签:

上一篇:变异学视角下《山海经》英译本中的文学失落现象

下一篇:专业的网络技术交流学习微信群

赞 0
分享
猜你喜欢

账号登录,或者注册个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