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妇人阴肿?
妇人阴肿,即女性外阴部肿胀,是指妇女外阴部位出现肿胀、疼痛、不适等症状的一种疾病。阴肿可单侧或双侧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病因
(一)西医病因
1、感染:如外阴炎、阴道炎、前庭大腺炎等感染性疾病,可引起外阴部红肿、疼痛。常见的病原体有细菌、真菌、滴虫等。
2、外伤:外阴部受到外力撞击、摩擦、刺伤等外伤,可导致局部肿胀、疼痛。
3、过敏:对卫生巾、内裤材质、清洁剂、避孕套等过敏,可引发外阴部过敏反应,出现红肿、瘙痒等症状。
4、全身性疾病:某些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贫血、低蛋白血症等,可导致外阴部组织水肿,引起阴肿。
5、内分泌失调: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如月经周期、妊娠期、哺乳期等,可引起外阴部组织充血、水肿,导致阴肿。
(二)中医病因
1、肝郁气滞: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气机阻滞,血行不畅,瘀滞于下,导致外阴部肿胀。
2、湿热下注:饮食不节,嗜食辛辣、油腻、甜食等,损伤脾胃,运化失常,湿热内生,下注于下焦,蕴结于外阴部,引起阴肿。
3、瘀血阻滞:外伤、产后恶露不尽等原因,导致瘀血阻滞于下焦,脉络不通,气血运行不畅,引起外阴部肿胀。
4、气虚下陷:素体虚弱,中气不足,或产后劳倦过度,损伤中气,气虚下陷,不能升提,导致外阴部肿胀。
三、发病机制
(一)西医发病机制
1、感染性因素:病原体侵入外阴部组织,引起炎症反应,导致局部血管扩张、充血、渗出,组织水肿,从而出现阴肿。例如,细菌性阴道炎时,细菌感染阴道黏膜,引起炎症反应,炎症可蔓延至外阴部,导致外阴红肿。
2、外伤因素:外力作用于外阴部,可导致局部组织损伤,血管破裂出血,组织水肿,引起阴肿。如外阴部受到撞击后,可出现皮下淤血、肿胀。
3、过敏因素:过敏物质接触外阴部皮肤后,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释放组胺等炎性介质,导致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组织水肿,出现红肿、瘙痒等症状。
4、全身性疾病因素: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升高,皮肤含糖量增加,容易滋生细菌和真菌,引起感染性炎症,导致外阴部组织水肿。贫血、低蛋白血症患者由于血液中红细胞、白蛋白减少,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可导致组织水肿。
5、内分泌失调因素: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可影响外阴部组织的血液供应和代谢,导致组织充血、水肿。如妊娠期、哺乳期,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可使外阴部组织充血、水肿。
(二)中医发病机制
1、肝郁气滞: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气机阻滞,血行不畅,瘀滞于下,导致外阴部肿胀。肝郁气滞还可引起情志抑郁、胸胁胀痛、月经不调等症状。
2、湿热下注:脾主运化水湿,饮食不节,嗜食辛辣、油腻、甜食等,损伤脾胃,运化失常,湿热内生。湿热下注于下焦,蕴结于外阴部,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导致阴肿。湿热下注还可引起带下增多、色黄质稠、有异味、小便短赤等症状。
3、瘀血阻滞:外伤、产后恶露不尽等原因,导致瘀血阻滞于下焦,脉络不通,气血运行不畅,引起外阴部肿胀。瘀血阻滞还可引起局部疼痛、拒按、舌紫暗或有瘀斑等症状。
4、气虚下陷:脾主升清,中气不足,气虚下陷,不能升提,导致外阴部肿胀。气虚下陷还可引起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腹胀便溏、子宫脱垂等症状。
四、类型
(一)西医类型
2、外阴炎:外阴部皮肤或黏膜的炎症,可表现为外阴红肿、疼痛、瘙痒等症状。
3、阴道炎:阴道黏膜的炎症,可引起白带增多、异味、外阴瘙痒、红肿等症状。常见的阴道炎有霉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炎等。
4、前庭大腺炎:前庭大腺的炎症,多由病原体侵入前庭大腺引起。急性期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发热等症状,慢性期可形成前庭大腺囊肿。
5、外伤引起的阴肿:外阴部受到外力撞击、摩擦、刺伤等外伤,导致局部肿胀、疼痛、出血等症状。
(二)中医类型
1、肝郁气滞型:外阴部肿胀,胀痛,情志抑郁,胸胁胀痛,月经不调。舌苔薄白,脉弦。
2、湿热下注型:外阴部红肿,疼痛,灼热感,带下增多,色黄质稠,有异味。舌苔黄腻,脉滑数。
3、瘀血阻滞型:外阴部肿胀,疼痛,拒按,局部有瘀斑。舌紫暗,脉涩。
4、气虚下陷型:外阴部肿胀,坠胀感,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腹胀便溏。舌淡,脉弱。
五、临床表现
妇人阴肿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外阴部肿胀、疼痛、不适。肿胀程度轻重不一,轻者仅为轻微肿胀,重者可影响行走和坐卧。疼痛性质可为胀痛、刺痛、灼痛等。部分患者可伴有带下增多、异味、瘙痒、发热等症状。外阴部皮肤可出现红肿、充血、皮疹等病变。
六、西医诊断
1、病史询问:了解患者的症状、发病时间、病程、月经史、性生活史、过敏史、既往病史等。
2、妇科检查:观察外阴部皮肤有无红肿、皮疹、溃疡等病变,阴道黏膜有无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等情况。用窥器打开阴道,观察阴道内的分泌物性状、颜色、气味等,必要时取分泌物进行实验室检查。
3、实验室检查:
(1)白带常规检查:可检测出是否有霉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炎等;
(2)病原体培养:对于疑难病例,可进行病原体培养,以确定病原体的种类,并进行药敏试验,指导临床用药;
(3)血常规检查:了解患者是否有感染、贫血等情况;
(4)血糖、肝功能等检查:对于有全身性疾病的患者,可进行血糖、肝功能等检查,以排除糖尿病、低蛋白血症等疾病引起的阴肿。
七、中医诊断
(一)望诊
1、望面色:肝郁气滞型患者面色多青滞,湿热下注型患者面色多红赤,瘀血阻滞型患者面色多晦暗,气虚下陷型患者面色多萎黄。
2、望舌象:肝郁气滞型患者舌苔薄白,湿热下注型患者舌苔黄腻,瘀血阻滞型患者舌紫暗或有瘀斑,气虚下陷型患者舌淡。
3、望带下:观察带下的颜色、质地、气味。湿热下注型患者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有异味;其他类型患者带下可无明显异常。
(二)闻诊
1、闻气味:闻患者带下的气味。湿热下注型患者带下有异味。
2、听声音:听患者的语音、呼吸等。肝郁气滞型患者声音多抑郁,湿热下注型患者声音多粗重,气虚下陷型患者声音多低微。
(三)问诊
1、问症状:询问患者外阴部肿胀的程度、疼痛性质、发作时间、伴随症状等。了解患者的月经情况、性生活情况、过敏史、既往病史等。
2、问饮食: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是否偏嗜辛辣、油腻、甜食等。湿热下注型患者多喜食辛辣、油腻之品。
3、问情志:了解患者的情绪状态,是否易怒、烦躁、抑郁等。肝郁气滞型患者多情志抑郁。
(四)切诊
1、切脉:肝郁气滞型患者脉弦,湿热下注型患者脉滑数,瘀血阻滞型患者脉涩,气虚下陷型患者脉弱。
2、按腹部:对于有腹痛症状的患者,可按其腹部,了解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等。
八、中医治疗
(一)中药内服
1、肝郁气滞型
(1)方剂:逍遥散加减;
(2)药物组成: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薄荷、生姜、甘草;
(3)方解:方中柴胡疏肝解郁,为君药。当归、白芍养血柔肝,为臣药。白术、茯苓健脾祛湿,使运化有权,气血有源;薄荷疏散郁遏之气,透达肝经郁热;生姜降逆和中,且能辛散达郁,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疏肝解郁,养血健脾之功;
(4)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2、湿热下注型
(1)方剂:龙胆泻肝汤加减;
(2)药物组成: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黄、柴胡、甘草;
(3)方解:方中龙胆草大苦大寒,既能清利肝胆实火,又能清利肝经湿热,为君药。黄芩、栀子苦寒泻火,燥湿清热,加强君药清热泻火之力,为臣药。泽泻、木通、车前子清热利湿,导湿热从水道而去;当归、生地黄养血滋阴,使邪去而不伤阴血;柴胡舒畅肝经之气,引诸药归肝经,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清利肝胆湿热之功;
(4)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3、瘀血阻滞型
(1)方剂:少腹逐瘀汤加减;
(2)药物组成:小茴香、干姜、延胡索、没药、当归、川芎、肉桂、赤芍、蒲黄、五灵脂;
(3)方解:方中小茴香、干姜、肉桂温经散寒,通达下焦;延胡索、没药、当归、川芎、赤芍活血化瘀,行气止痛;蒲黄、五灵脂化瘀散结,止痛止血。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温经止痛之功;
(4)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4、气虚下陷型
(1)方剂:补中益气汤加减;
(2)药物组成:黄芪、人参、白术、炙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
(3)方解:方中黄芪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为君药。人参、白术、炙甘草健脾益气,为臣药。当归补血和营,陈皮理气和胃,使补而不滞;升麻、柴胡升阳举陷,为佐使药。诸药合用,共奏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功;
(4)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二)针灸治疗
1、主穴:关元、气海、中极、三阴交、阴陵泉。
2、配穴:肝郁气滞型加太冲、行间;湿热下注型加曲池、合谷;瘀血阻滞型加血海、膈俞;气虚下陷型加百会、足三里。
3、操作方法:患者取仰卧位,穴位常规消毒后,用毫针针刺,得气后留针 30 分钟,期间行针 2~3 次。
4、每日一次,10 次为一个疗程。
(三)中药外敷
1、药物组成:大黄、黄柏、芒硝、乳香、没药等。
2、用法:将上述药物研成细末,用醋调成糊状,外敷于外阴部肿胀处。每次外敷 20~30 分钟。
3、每日 1~2 次,10 次为一个疗程。
(四)推拿治疗
1、患者取仰卧位,医者用拇指指腹按揉关元、气海、中极、三阴交、阴陵泉等穴位,每穴按揉 1~2 分钟。
2、患者取俯卧位,医者用拇指指腹按揉肾俞、命门、八髎等穴位,每穴按揉 1~2 分钟。
3、医者用手掌在患者腰骶部及臀部进行揉法、滚法操作,每次 5~10 分钟。
4、推拿治疗每日一次,10 次为一个疗程。
九、常用中成药
1、妇科千金片
(1)组成:千斤拔、金樱根、穿心莲、功劳木、单面针、当归、鸡血藤、党参;
(2)功效:清热除湿,益气化瘀;
(3)用法用量:口服,一次 6 片,一日 3 次。
2、花红片
(1)组成:一点红、白花蛇舌草、地桃花、白背叶根、鸡血藤、桃金娘根、菥蓂;
(2)功效:清热解毒,燥湿止带,祛瘀止痛;
(3)用法用量:口服,一次 4~5 片,一日 3 次。
3、妇炎康片
(1)组成:赤芍、土茯苓、三棱、川楝子、莪术、延胡索、芡实、当归、苦参、香附、黄柏、丹参、山药;
(2)功效:清热利湿,理气活血,散结消肿;
(3)用法用量:口服,一次 6 片,一日 3 次。
4、金鸡胶囊
(1)组成:金樱根、鸡血藤、千斤拔、功劳木、两面针、穿心莲;
(2)功效:清热解毒,健脾除湿,通络活血;
(3)用法用量:口服,一次 4 粒,一日 3 次。
十、食疗方法
1、佛手玫瑰花茶
(1)材料:佛手 10 克,玫瑰花 5 克;
(2)做法:将佛手、玫瑰花洗净,放入茶杯中,用沸水冲泡,加盖焖 10 分钟即可;
(3)功效:疏肝理气。适用于肝郁气滞型妇人阴肿;
(4)适应症:外阴部肿胀,胀痛,情志抑郁,胸胁胀痛,月经不调等症状。
2、赤小豆薏仁粥
(1)材料:赤小豆 30 克,薏苡仁 30 克,粳米 100 克;
(2)做法:将赤小豆、薏苡仁洗净,浸泡 2 小时,与粳米一起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煮成粥;
(3)功效:清热利湿。适用于湿热下注型妇人阴肿;
(4)适应症:外阴部红肿,疼痛,灼热感,带下增多,色黄质稠,有异味等症状。
3、桃仁粥
(1)材料:桃仁 10 克,粳米 100 克;
(2)做法:将桃仁洗净,捣碎,与粳米一起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煮成粥;
(3)功效:活血化瘀。适用于瘀血阻滞型妇人阴肿;
(4)适应症:外阴部肿胀,疼痛,拒按,局部有瘀斑等症状。
4、黄芪党参粥
(1)材料:黄芪 30 克,党参 30 克,粳米 100 克;
(2)做法:将黄芪、党参洗净,切片,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 30 分钟,去渣取汁。将粳米洗净,放入药汁中,煮成粥;
(3)功效:益气健脾。适用于气虚下陷型妇人阴肿;
(4)适应症:外阴部肿胀,坠胀感,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腹胀便溏等症状。
十一、预后及并发症
(一)预后
1、妇人阴肿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一般预后良好。早期诊断并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多数患者的症状可以得到缓解甚至完全消除。例如,对于感染性阴肿,通过抗感染治疗,配合局部护理,通常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2、如果病情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可导致患者心理负担加重,影响生活质量。此外,长期的阴肿可能引起局部组织粘连、瘢痕形成等并发症,增加治疗难度。
(二)并发症
1、局部组织粘连:长期的阴肿可导致局部组织炎症反应,纤维组织增生,引起组织粘连。粘连可影响外阴部的正常功能,如性生活、排尿等。
2、瘢痕形成:严重的阴肿可导致局部组织坏死,愈合后形成瘢痕。瘢痕可引起外阴部变形、狭窄等问题,影响美观和功能。
3、感染扩散:如果阴肿是由感染引起的,若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感染可能扩散至周围组织,引起盆腔炎、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
4、心理问题:长期的阴肿可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
十二、预防方法
1、保持个人卫生
(1)每天清洗外阴,使用温水即可,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清洁剂。清洗时要从前向后,避免将肛门处的细菌带到阴道。这是因为肛门周围细菌较多,若清洗顺序不当,容易导致细菌逆行感染,引发妇科疾病;
(2)勤换内裤,选择棉质、透气的内裤,避免穿紧身化纤内裤。棉质内裤柔软舒适,透气性好,能够减少外阴部的潮湿和闷热,降低细菌滋生的风险。而紧身化纤内裤则容易使外阴局部温度升高,不透气,为细菌生长创造条件。内裤要单独清洗,避免与其他衣物混洗,防止交叉感染;
(3)注意经期卫生,及时更换卫生巾,避免使用不洁的卫生用品。经期是女性身体较为脆弱的时期,此时子宫内膜脱落,子宫颈口张开,容易受到细菌感染。因此,要选择质量可靠的卫生巾,并及时更换,保持外阴清洁。
2、避免不良习惯
(1)避免过度清洗阴道,以免破坏阴道的自然菌群平衡。正常情况下,阴道具有自净作用,其内部存在着多种有益菌群,它们相互制约,维持着阴道的微生态平衡。过度清洗阴道会破坏这种平衡,使有害菌趁机滋生,增加感染的风险;
(2)避免长期使用护垫,护垫不透气,容易滋生细菌,增加阴肿的发生风险。护垫通常用于月经量较少时或白带较多时,但长期使用会使外阴局部处于潮湿状态,为细菌繁殖提供了有利环境;
(3)避免久坐,适当活动,保持外阴局部通风良好。久坐会使外阴局部潮湿、闷热,容易滋生细菌。长时间坐着会影响血液循环,导致外阴部血液循环不畅,抵抗力下降。因此,应适当起身活动,促进血液循环,保持外阴部的通风透气。
3、注意性生活卫生
(1)性生活前后,男女双方都要清洗外阴,避免不洁性生活。性生活过程中,双方的生殖器官会相互接触,如果不注意卫生,容易将细菌带入阴道,引起感染。因此,性生活前后要认真清洗外阴,保持清洁;
(2)避免多个性伴侣,减少性传播疾病的发生风险。多个性伴侣会增加感染性传播疾病的几率,如淋病、衣原体、尖锐湿疣等,这些疾病都可能导致外阴部炎症和肿胀;
(3)如有阴道炎等妇科疾病,应及时治疗,治疗期间避免性生活,以免交叉感染。阴道炎等妇科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炎症可能蔓延至外阴部,引起阴肿。在治疗期间,应避免性生活,以免加重病情或引起交叉感染。
4、增强体质
(1)合理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甜食等刺激性食物。新鲜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有助于增强身体免疫力。而辛辣、油腻、甜食等刺激性食物容易导致体内湿热内生,增加阴肿的发生风险;
(2)适当运动,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免疫力。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的代谢功能和免疫力,有助于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瑜伽、游泳等;
(3)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不良情绪会影响身体的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降低身体的抵抗力。因此,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
5、定期体检
(1)女性应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妇科疾病。妇科检查可以包括妇科常规检查、白带常规检查、B 超检查等,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女性的生殖系统健康状况,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
(2)对于有阴肿病史或高危因素的女性,如糖尿病患者、肥胖者、长期使用抗生素者等,应更加注意预防阴肿的发生,定期进行检查和随访。
十三、中医古籍中部分相关论述
1、《傅青主女科》:“妇人有阴肿者,乃厥阴肝经之湿热也。夫肝属木,木气郁则生风,风动火炽,湿热相蒸,致阴肿而疼痛。”
解析:傅青主指出妇人阴肿主要是由于厥阴肝经的湿热所致。肝在五行中属木,当肝气郁结时容易生风,风邪与火热相互作用,加上湿热之气共同熏蒸,就会导致外阴部肿胀疼痛。这提示我们在治疗妇人阴肿时,要重视调理肝经,清热利湿,祛风泻火。
2、《女科经纶》:“妇人阴肿,有因郁怒伤肝,肝气郁结而肿者;有因脾虚湿盛,下注阴中而肿者;有因房劳过度,肾阴亏损而肿者。”
解析:这句话提到妇人阴肿的几种病因。一是郁怒伤肝,肝气郁结,气机不畅,导致阴肿;二是脾虚湿盛,水湿之邪下注于阴部引起肿胀;三是房劳过度,损伤肾阴,阴虚火旺也可导致阴肿。这为我们从不同角度认识阴肿的病因提供了依据,在治疗时需根据具体病因进行辨证论治。
3、《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妇人阴肿,多由湿热下注,或风邪外袭,或肝火郁结,或瘀血停滞。”
解析:《医宗金鉴》认为妇人阴肿的病因有湿热下注、风邪外袭、肝火郁结和瘀血停滞等。湿热下注是常见病因之一,风邪可从外部侵袭人体,引起局部气血不畅而致阴肿;肝火郁结则会影响肝经气血运行,导致肿胀;瘀血停滞会阻碍局部血液循环,也可引发阴肿。这提醒我们在诊断和治疗时要全面考虑各种可能的病因。
4、《济阴纲目》:“阴肿者,乃七情郁火,伤损肝脾,湿热下注所致。”
解析:此句指出妇人阴肿是由七情郁火(即情绪不畅引发的火热之邪)损伤肝脾,加上湿热下注共同作用引起的。情绪不畅会影响肝的疏泄功能和脾的运化功能,进而导致湿热内生,下注于阴部而出现阴肿。这强调了情绪调节和调理肝脾在治疗阴肿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