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抽动障碍协作组提出,从2020年起,每年的10月30日(Tourette医生的生日)被定为了“抽动障碍关爱日”。
抽动障碍(Tic Disorder,TD)是一种起病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以突然、快速、不自主、重复的动作或发声行为为主要表现的神经发育障碍。常见的抽动症状包括反复眨眼、皱鼻子、点头、清嗓子、叫喊等。根据症状特点分为短暂性抽动障碍、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Tourette综合征(Tourette Syndrome,TS)。
抽动症状通常很容易被观察到,家长多能带孩子及时就诊。大多数的抽动障碍症状比较简单,也基本不影响正常生活,医生会说无需特殊治疗,避免诱因基本就可以了。当抽动症状影响生活,经过系统规范治疗,预后也多较好。
但有些时候,医生说孩子不止抽动,还合并了其他精神疾病,而且不止一种,家长一时感到震惊和无措,不知道该怎么办是好。其实,抽动障碍共患其他精神疾病很常见,约50%以上的TD患者和超过80%的TS患者共患至少1种精神神经或行为障碍。
今天,我们就来梳理一下抽动障碍的常见共病,以及到底该如何应对它们。
抽动障碍的常见共病
1
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Attention Deficit and Hyperactive Disorder,ADHD)
ADHD可以说是抽动障碍最常见的共患病了,其在普通人群中的患病率为2%~12%,在抽动障碍患者中则能达到21%~90%。
因此,医生一般会常规筛查一下抽动障碍孩子有没有ADHD的典型表现,比如经常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粗心大意、丢三落四、健忘、容易分心、坐不住、小动作多、爱接话、特别没耐心等。
这些ADHD的相关症状经常早于抽动症状出现,在抽动症状消失后仍然持续存在,成为影响孩子日常生活的主要症状。
如果共患ADHD,学习ADHD的相关知识,是非药物干预的第一步。千万不要小瞧这一点,因为对于ADHD患儿来说,仅仅是理解他们,就会有治疗效果。其他的非药物干预还包括认知行为治疗、运动、技能训练等。
如果医生评估需要药物治疗,则会根据目前孩子的共病情况综合考虑药物治疗方案,一线的药物治疗包括托莫西汀、可乐定等。
2
强迫性障碍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
OCD也经常和抽动障碍共病,常出现在抽动症状发生几年后,主要影响青少年和成人TD患者,尤其是TS患者(共病率为20%~60%)。主要表现为控制不住地反复想或反复做一些明知没有必要的事情,并为此痛苦,常见的如强迫清洁、检查、排序等,或者脑海中反复出现某种不想要的冲动、图像、想法等。
值得注意的是,“强迫”这个词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我们常常开玩笑说自己或者他人有“强迫症”,但真正是否共患OCD还是需要到精神科进行专业的评估。
如果确诊共患OCD,非药物治疗仍然是基石,学习相关知识、接受心理治疗(如带有暴露反应预防的认知行为治疗)非常重要。
一些抽动的治疗药物可能本身也会改善强迫(如阿立哌唑等二代抗精神病药物)。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医生也可能会加用一些针对强迫的药物(常常是一些抗抑郁药)进一步改善症状。
3
焦虑障碍、抑郁障碍
焦虑和抑郁障碍常常与抽动障碍、ADHD、OCD等一起出现,互相缠绕,但又很容易被“否认”。家长经常觉得“这么小的小孩有什么好焦虑抑郁的”,忽略孩子的情绪问题,甚至在医生诊断后也觉得事情没有孩子说的那么严重。
事实上,抽动障碍的患儿在4~7岁开始就有可能并发焦虑抑郁了,抽动症状出现早、症状严重程度高、持续时间长的孩子更容易共患焦虑和抑郁障碍。
孩子常常能够很敏锐地感知、又很难清晰地表达情绪。对家长来说,看见孩子的情绪,听见孩子的表达,可能是治疗的第一步也是最长的一步。
接下来就是根据焦虑抑郁的严重程度选择是否进行药物治疗及心理治疗等,这部分遵医嘱即可。
4
破坏性行为和自伤
破坏性行为和自伤主要出现在TS患者中,常见的破坏性行为主要是突然爆发的愤怒、冲动行为等,自伤行为则包括撞头、咬手指、挖皮肤等。
患者的抽动症状越严重、越复杂,就会越容易出现。这些行为在抽动症状得到控制后多缓解,治疗过程中需要进行一定的心理干预和行为治疗,降低其对孩子的伤害。
除此之外,睡眠障碍、学习困难等其他行为障碍也常见于抽动障碍的患者中,可以尝试行为治疗、技能训练等。
抽动不止抽动,
家长有什么需要把握?
是不是感觉有点抓不住重点了?其实,应对抽动及其共病,有一些共同的原则和注意事项,家长把握好下面几点即可:
了解它们:减少误解和责怪,力气用在正地方
在临床上,抽动及其共患病的很多表现,经常被老师、家长认为是“捣蛋”“不听话”“皮”“毛病”,进而被反复教育、要求改正,甚至责打。效果自然是没有,情况是越来越糟糕。
实际上,孩子是遭遇了疾病带来的困难,就像发高烧时下不了床一样,需要治疗,更需要家长的帮助。确实是“病”,而不是“毛病”。
不管是哪种共患病,学习相关知识、了解这个疾病都是最重要的和最基础的一步,这样才能知道力气该往哪使。
家长还需要和学校、老师多沟通,尽可能让孩子在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里生活学习与复元。
正视它们:该治疗的治疗,该忽略的忽略
不管是共患病还是抽动障碍本身,治疗都是为了减轻症状对生活的不利影响。因此,在多种共患病同时存在的阶段,主要看哪些症状对孩子的困扰最大,将其锁定为这个阶段治疗的主要目标。
首先,治疗这些锁定症状的药物或非药物治疗,可能会把共病“顺道”也治疗了。
其次,这些症状之间会互相影响,一些症状好转后,另一些症状可能也会得到改善。
最后,这个阶段存在的症状还有可能在未来随着发育逐渐消失。
因此,治疗不需要一开始“图全”,抓大放小即可,然后根据治疗后症状的变化,不断和医生一起调整治疗目标和方案。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药物与多种疾病之间的关系复杂,请一定遵嘱服药,规律复诊,不要自行调整药物,千万不要通过看说明书或社交媒体来给孩子调药!
拥抱它们:成长和时间力量大,理解和接纳有奇效
在治疗的过程中,家长经常会问医生能不能“去根”,得到的答案往往是“这是发育性疾病,没法去根”,进而灰心丧气。
但其实,不管是抽动障碍还是ADHD,本身都有随发育逐渐好转的倾向,大多数的抽动障碍和大约1/3的ADHD都不会持续到成年。换言之,对于神经发育性疾病,发育可能本身就是良药。
与此同时,充分的理解和接纳很重要,这其中当然包括对孩子的、对疾病的,其实也包括对家长自己的。许多家长在孩子确诊后非常自责,觉得没把孩子生好,或者反复思考养育中什么做错了、什么没关注到,生怕没有用尽所有检查和治疗方式而耽误孩子(此处要说:当家长真不容易)。
但其实,能带孩子去就诊,能看到这篇文章的你,已经是超级棒的家长了。经历过抽动的家庭都能发现,抽动症状在紧张时容易加重,放松时则会减轻,而理解和接纳彼此,就是最让人感到放松的事情之一,本身就能起到治疗作用。
抽动可能不止抽动,但我们总有各种方法去应对。“呵护百万抽动患儿”也不止是抽动障碍关爱日的主题,而是家庭、学校、社会需要共同进行的工作。穿越疾病的风暴后,爱与支持会永远留下,成为未来战胜一切困难的法宝。
上一篇: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男性朋友们常常忽视了身体的微妙变化。然而,当尿酸悄然超标,身体的警报已经响起。尿酸,这个听起来有些陌生的词汇,实际上是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今天,让我们一起揭开尿酸超标的神秘面纱,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