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岁的张先生,曾是一位健康的白领。然而,四年前的一次突发头晕改变了他的生活。起初,头晕只是站立和行走时才会加重,卧床休息后症状有所缓解。他原以为只是偶然的低血压或疲劳导致的不适,然而症状并未消失,反而逐渐恶化。张先生不仅开始出现行走不稳、站立不稳,甚至连日常说话也开始含糊不清。偶尔饮水时,他还会因呛咳而不适。夜间睡眠时,他的家人发现他常常伴有梦呓和大声喊叫的现象。
多次就诊后,医生怀疑他可能患有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或多系统萎缩,并接受药物治疗,包括金刚烷胺、辅酶Q10等,但治疗效果不佳。最后,他转诊至省医院神经内科进行进一步检查。磁共振检查显示张先生的脑干和小脑出现对称性萎缩,脑桥处还有罕见的“十字征”表现。随后,通过基因检测,张先生确诊为多系统萎缩。
多系统萎缩(MSA)是一种成年起病的进展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病因不明,临床主要表现为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帕金森综合征和小脑综合征等多种组合,早期诊断相对困难,预后不佳。我国尚无明确的MSA流行病学资料。欧美国家的数据显示,MSA的平均患病率为(1.9~4.4)/10万人,平均发病率为0.6/10万人,50岁以上人群的平均发病率为3.0/10万人。MSA没有明确的危险因素,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散发疾病,但也有研究提示遗传因素可能参与MSA的发病。
临床表现
MSA临床表现为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帕金森综合征和小脑综合征的多种组合。MSA根据首发运动症状和(或)运动症状严重程度分为MSA-P型和MSA-C型,以帕金森综合征为主的患者为MSA-P型,以小脑综合征为主的患者为MSA-C型。MSA的平均发病年龄为56.2岁,46%~61%的患者以运动症状起病,23%~43%的患者以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起病,也可同时起病。早期出现进展性的严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是MSA的主要特征,并影响患者的生存期。该病进展迅速,约50%的患者在运动症状出现后3年内行走依赖助行器或需要家人扶持,60%的患者5年后需要轮椅,6~8年后患者通常完全卧床。我国最近的研究数据显示MSA患者的中位生存期约为6年。MSA常见的死因包括呼吸道感染和猝死。
辅助检查
诊断
目前MSA的诊断主要参考2022年MDS提出的诊断标准和2017版多系统萎缩诊断标准中国专家共识,结合我国MSA的相关临床研究,将MSA根据诊断精确度分为神经病理确诊的、临床确诊的、临床很可能的和前驱可能的MSA。
1. 神经病理确诊的MSA:尸检病理结果显示中枢神经系统大量胶质细胞胞质内含有α-突触核蛋白阳性的包涵体,并存在纹状体黑质或橄榄桥脑小脑结构的神经退行性改变。
2. 临床确诊的MSA:需要满足散发、进展性、成年起病(>30岁)的基本特征,同时具有核心临床表现,至少存在2项支持性临床表现,至少存在1项MRI标志,不存在排除性的临床表现。
3. 临床很可能的MSA:需要满足散发、进展性、成年起病(>30岁)的基本特征,同时具有核心临床表现,至少存在1项支持性临床表现,不要求MRI标志,不存在排除性的临床表现。
4. 前驱可能的MSA:需要满足散发、进展性、成年起病(>30岁)的基本特征,必须具有至少1项临床非运动特征(准入标准),同时具有至少1项临床运动特征,不存在排除性临床表现。
治疗
目前的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尽管有一些有效的对症治疗,但潜在的不良反应、疾病的进展等因素限制了这部分药的使用。目前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