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我们说过海康威视当前估值并不便宜,随着股价略有上涨,21倍的PE更是不便宜了。
国内外环境复杂,海康面临的挑战依旧严峻。国内经济疲软,大型企业还能靠着实力继续支出用数字化技术降本增效已到达长期良好经营的效果,而中小企业投资信心不足,相对于当前大笔支出达到长期降本的效果,似乎先活下来才是关键;海外市场的部分国家和地区带来的冲突和挑战依然存在,但整体还算平稳。
当然市场最关心的还是传统PBG业务是否见底反弹?
随着政策不断出台,我们看到国家专项债的发行是加速的,一个比较明显的信号就是今年第三季度发行的专项债是2.1万亿,比去年同期多了1万亿,同样也看到公司Q3的PBG业务是收入增速同比转正的,拐点是否到来仍需观察。
目前海康仍在摆脱“传统安防龙头”名头,想要将转型AIOT(智能物联)的“故事”讲好。
要讲好这个故事,过程必定不易,作为全球企业数字化探路先锋,以数字化场景为智能物联落地的主要抓手,来帮助企业、政府提质、增效、降本。首先,场景碎片化是市场很担心的问题,因为公司前期研发投入必定是较重以及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得到回报(用管理层的话说就是可能需要三、五年),其次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也很大。
如果从AIOT的角度出发,那么海康是可以看成一个创投公司的,第二曲线一旦爆发,业绩就将快速增长。
想象一下,道路有多少信号灯等待更新连接智能化?多少摄像头需要更新实时监控报警?可以预防或者减少多少“唐山打人”“珠海驾车撞人”类似事件带来的伤害?工厂产品智能检测、数件,可以减少多少人力?
海康已不再是简单的卖摄像头了,而是为企业、政府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长期看21倍的PE对于一个创业成长公司不贵,但目前仍需沉淀,角度不同估值不同,当前不便宜,保持观察跟踪。
或许讲好智能物联的故事,海康作为主人公是最佳人选,我们看到这个市场是长期向好的,但短期在这样复杂的环境下能稳定发展,好好的将故事继续往下讲已属不易。
AI赋能时代,大模型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未来发展提供长期动能,海康威视在企业数字化方面是走在了全国甚至全世界最顶尖的位置。
作为AIOT(智能物联)龙头,海康威视的观澜大模型除了基础通用大模型之外,还根据不同的行业需求分别形成许多的行业大模型助力企业、政府发展。
公司公告自10月18日起6个月内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拟增持公司股份,其中,中电海康拟增持2-3亿元,电科投资拟增持金额1-2 亿元;公司董事长提议以不超过40元/股的价格回购资金总额20亿-25亿元的股份。
公司发布大额增持及回购计划彰显了公司控股股东及管理层对于公司长期发展信心,再发回购计划,尤其在Q3业绩表现不佳的时候,最能稳定“军心”。
业绩:前三季度营收实现649.91亿元,同比+6.06%,归母净利润81.08亿,同比-8.4%,扣非归母净利81.51亿元,同比-3.67%,略低于预期,预计是市场需求疲软叠加公司主动对经销商进行降库存。24Q3单季度,公司实现营收237.82亿元,同比+0.33%;归母净利润30.44亿元,同比-13.37%;扣非归母净利润29.08亿元,同比-15.11%。
02.主要内容
一、公司现金充裕,资产结构有所改善,有息负债率、资产负债率继续下降。营运能力,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有所提升,从半年报中看出应收账款账龄呈现继续恶化趋势,不过从公司的坏账准备计提来看公司还是做好准备了,计提还是比较充分的,公司在应收款管理上依旧比较谨慎。应付账款周转天数134.77天,同比增加9.72天,占上游资金能力强。存货周转依然慢,但是有所改善。
二、收入端:海康威视24年第三季度表现较差,国内需求疲软,海外整体平稳,业绩不及预期。传统业务短期仍承压,海外、创新业务为拉动公司增长的支撑。
三、第三季度运营费用继续提升,费用率维持提升趋势。海康威视盈利能力保持稳定,但费用率提升影响净利率下降。
四、现金流继续承压。
五、业绩与估值
1.业绩预期。下修全年预期。
2.下调估值。(星球专享)
(1)财务分析——现金及负债
公司现金充裕,资产结构有所改善,有息负债率、资产负债率继续下降。24Q3海康现金类资产就是货币资金282.61亿,占总资产的22.77%,对应利息收入7.12亿,对应利息收益率为2.52%,公司现金充裕,足以支持日常经营活动开支
负债端有所改善,24Q3资产负债率32.96%,同比下降6.79pct,主要是提前还款了,短期负债减少12亿,长期借款减少了33亿,公司有息负债共80.71亿,有息负债率6.5%,环比下降5.31pct。
(2)财务分析——营运能力
①应收款:24Q3应收账款391.65亿,同比+11.77%,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同比+12.66天至155.75天,从半年报中看出应收账款账龄呈现继续恶化趋势,不过从公司的坏账准备计提来看公司还是做好准备了,计提还是比较充分的,公司在应收款管理上依旧比较谨慎。
由于公司PBG业务与政府财政联系密切,在消费降级,大环境不好的情况下,国内需求不乐观,明显承压,尤其是依赖地方财政资金投入的行业普遍比较困难,受地方政府财政情况制约,部分政府客户回款周期拉长,对应收账款回款需要多加注意。
②应付账款:24Q3应付账款为166.78亿,同比+5.83%,应付账款周转天数134.77天,同比增加9.72天,占上游资金能力强。
③存货:24Q3存货200.36亿,同比+3.47%,存货周转天数同比下降5.68天至147.57天,存货周转依然慢,但是有所改善。整体库存水平没有大的变化,预计未来对于部分供应来源丰富的原材料,存货水位将逐渐下调。
(3)财务分析——收入端
海康威视24年第三季度表现较差,国内需求疲软,海外整体平稳,业绩不及预期。
前三季度营收实现649.91亿元,同比+6.06%,归母净利润81.08亿,同比-8.4%,扣非归母净利81.51亿元,同比-3.67%,略低于预期,预计是市场需求疲软叠加公司主动对经销商进行降库存。
24Q3单季度,公司实现营收237.82亿元,同比+0.33%;归母净利润30.44亿元,同比-13.37%;扣非归母净利润29.08亿元,同比-15.11%。
业绩指引:公司半年报业绩说明会中给出全年归母净利润的预期以140亿为底线,三季度说明会没有给出明确的指引,从Q3业绩变现来看,预期全年应该是要下滑了。
分市场
分业务来看,2024 年前三季度,国内市场需求较为疲软,投资信心不足;海外市场整体平稳,部分国家和地区带来的冲突和挑战持续存在。
需要注意政府业务资金来源紧张,期待中央财政政策落地较快改变当前的局面,从目前来看,PBG业务的拐点或将随着国债支撑迎来黎明,境外主业以及创新业务增速都有所放缓。
1、境内主业:国内主业方面,公共服务事业群(PBG)第三季度收入增速为正,水利水务、防灾救灾、应急管理等业务继续得到国债的支撑,资金来源有保障,政府业务持续增长。与数字化治理高度相关的交通管理、政府治理等业务占 PBG 的比重继续增加。PBG 各个行业的表现整体与资金来源情况的关系比较直接,资金情况决定具体业务板块的表现。目前观察到专项债发行速度在加快,但传导到需求端需要一点时间。
企事业事业群(EBG)第三季度保持同比小幅增长,以中大型企业以降本增效为目的的数字化需求活跃。分行业看,智慧建筑持续负增长;工业企业受光伏、锂电、汽车等行业投资扩产放缓的影响,增长承压;其他行业如石化煤炭、文体卫、教育教学、电力、金融、智慧商贸、钢铁有色等行业继续保持增长。
中小企业事业群(SMBG)第三季度负增长较为明显,公司主动对经销商进行降库存。
2、境外主业
三季度继续保持增长但增速有所放缓,四大业务中心收入均为正增长,其中中东非业务中心增长较快。受政治环境和政策的挤压,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继续负增长。
3、创新业务
受国内需求端影响,增速较上半年有所下降,微影、汽车电子、消防等业务增长较快。
财务分析——费用端
第三季度运营费用继续提升,费用率维持提升趋势。24Q3单季度发生运营费用70.77亿,同比增长7.19%,运营费用率为29.76%,同比增长1.91个百分点,主要是汇兑损失增加,财务净收入变成净费用。
细分来看,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分别发生31.24/7.98/30.38/1.17亿,分别同比+10.97%/+3.63%/+5.21%/-9.23%,预计财务费用受汇率波动影响,汇兑损失增加,Q3汇兑损失约1.3亿元,前三季度汇兑损失共 2.1 亿元,去年前三季度的汇兑收益约为 1.05 亿元。
24Q3单季度发生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3.14%/3.35%/12.77%/0.49%,
同比+1.26pct/+0.1pct/+0.59pct/-0.06pct。
盈利能力
海康威视盈利能力保持稳定,但费用率提升影响净利率下降。
24Q3公司的毛利率同比下降0.09个百分点至44.76%,在国内需求疲软的情况下,仍能保持住盈利能力的稳定,主要是高毛利的海外主业及创新业务收入占比提升。
24Q3净利率为13.71%,较去年同期下降1.79个百分点,主要是费用端继续提升。
现金流
现金流承压。前三季度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26.04亿,同比-55.97%,环比转正,现金流承压,主要是采购支付的现金增加。比较符合半年报业绩会说明表示三季度现金回补的情况,前三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与归母净利润比值为0.32,现金流继续承压,预计Q4会有改善。
03.业绩与估值
以下为星球内容,包含个股业绩展望、估值及操作建议。
我们组合分为进攻、防御型、现金,操作一般3个月进行调配,如果进攻性组合上涨过多,我们会相对调高防御性组合评级,海康威视现阶段被列为进攻品种,我们会对比石头科技、爱玛等进行调配。
风险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非专业人士请勿模仿。文章中所表达的意见并不构成所述证券买卖的出价或询价,不构成对证券的推介,投资者因依赖上述资讯进行投资决策,需自行承担相应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