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国锂电池企业还在为美国市场173.4%的"天价关税"愁眉不展时,一则来自日内瓦的联合声明犹如春雷炸响。中美双方在5月12日共同宣布的经贸协议,不仅让动力电池出口税率从"死亡税率"骤降至58.4%,更在全球新能源产业链掀起巨浪。这场持续两年的关税拉锯战,终于在储能技术革命浪潮中迎来关键转折点。值得玩味的是,就在三个月前美国还在不断加码关税壁垒,如今却主动调降近三分之二税率,这背后究竟暗藏怎样的产业博弈?
这场关税过山车要从2024年5月说起,美国突然将锂电池关税从7.5%提至25%,此后每隔数月就祭出新招:9月执行301条款,次年2月加征10%特别关税,到今年4月更叠加34%对等关税,最终形成动力电池82.4%、车用锂电池173.4%的夸张税率。但戏剧性转折出现在日内瓦谈判桌——经过连续72小时磋商,美国最终同意将车用锂电池综合税率砍去三分之二,非车用锂电池也降至41%。这相当于给中国锂电企业重新打开了通向北美市场的"半扇门"。
表面看是中美经贸博弈的暂时缓和,实则折射出美国新能源战略的深层焦虑。据国际能源署数据,美国动力电池产能缺口高达67%,而中国占据全球75%的锂电池产能。特斯拉最新财报显示,其得州超级工厂因电池供应不足导致Cybertruck周产量跌破2000辆。更关键的是,美国《通胀削减法案》要求2025年前实现50%本土化率,但现实进度仅完成32%。这种供需矛盾的激化,迫使美方不得不调整"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极端关税政策。
此次税率调整将引发三重连锁反应:其一,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头部企业北美布局将加速,此前停滞的福特-宁德时代密歇根工厂项目有望重启;其二,储能电池41%的税率仍具竞争力,阳光电源等储能系统集成商或迎来订单爆发;其三,可能倒逼中国锂电产业升级,蜂巢能源最新发布的硫化物全固态电池技术已获美国UL认证,高技术含量产品将享受更大关税弹性。不过行业专家提醒,58.4%税率仍高于其他地区,企业需构建"技术换市场"新策略。
这场关税博弈远未落幕。值得关注的是,美方在声明中特别标注"车用锂电池",这与其扶持本土固态电池企业(如QuantumScape)的战略密切相关。而中国锂电军团已启动"曲线入美"计划:国轩高科斥资20亿美元在伊利诺伊州建厂,亿纬锂能联手戴姆勒在印第安纳州布局磷酸铁锂基地。可以预见,未来中美新能源产业将呈现"关税墙内有自贸区"的奇特景观,技术标准竞争或取代单纯关税对抗成为主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