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05 06:41:47
微信搜索
热度:140756
图片 离开学校,大部分课堂上背的课文都还回去了,《桃花源记》是为数不多偶尔还能头脑中翻腾两句的。这一定不是因为这篇背的比其他熟,而是它以别的方式被引用和提及的机会更多。也或者作为一个对传统文化有兴趣的人,哪怕是为了炫耀,桃花源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化入骨髓的文化象征。
或者陶渊明这个人,以及他用过的菊花南山这些意象,都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归隐,及与其相关的悠然,闲适,心无挂碍。
从古到今,每个时代都有无数人,在反复怀念这种意象隐隐约约代表的生活,人们试图建造一所自己的桃花源。通常有这一情结的人群有个共性,像陶渊明做官一样,多年选择了一种不情愿的现实生活,忽然之间,失败了,或是有个奇特的经历,据说明白生命的意义了,然后抛家舍业,去寻找书上描写的田园生活。近些年,你一定听到很多故事,一对夫妇原来有着成功的事业和优越的生活,忽然卖掉房子离开城市,去了某处。某人放弃优异的工作,去某山里当起了手艺人,过着悠闲淳朴的生活等等。
这些多多少少,都有点现代人对隐居的部分诠释。以至于你在朋友圈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帖子,一片美景前,长发飘逸的美女,有的还穿的古代衣服,给你诠释传说中的田园生活。我看过一个隐居终南山的年轻人的帖子,碰到好几次不同版本,后来发现他还有出书,我的疑惑是他过隐居生活,为什么每天拍照片给外人看,似乎比我认识的妈妈们晒娃晒吃的还多。仔细看那些田园照片里女孩子的头发,需要各种工具和药水护理吧,真正灰头土脸的乡间发型,她们未必真的见过。这两年也不断有报道,去丽江大理开民俗旅馆寻找安静生活的,遭遇各种当地人刁难。离开喧嚣的城市复杂的人际关系,本来想找到一片净土,后来发现净土上的人们比城里还坏。
图片
这多多少少是对隐居,和田园生活的误解。桃花源不是因为有桃花才令人神往。尽管我小时候也想,最美的生活也就是桃花岛主黄药师的生活了吧,岛上只有自己和心爱的人,和外人进不去的迷宫,外面是满院的桃花还能布阵。但问题是只要黄药师还想着华山论剑,爱人就会沦为速记秘书,桃花也只是迷墙栅栏,他惦记 《九阴真经》应该和我惦记《七龙珠》一样焦躁不安。种桃树种梨树种桂花树,这些不过是形式上的田园美学,以至于发展出各种假山盆景。在岭南一个有钱的村支书家院子里,一定堆砌着满满的假山流水梅兰竹菊,堵的你都找不见路。形式是简单容易模仿的。
而桃花源更多描写的,是一个共存体系,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相对富足,怡然自乐,没有参考系,不知道也不急于知道外面的世界,最重要的是叮嘱闯入者,不足为外人道也。这是桃花源的核心价值。
图片
所以我猜陶渊明在今天,说不定会写一篇《地铁源记》。一个人坐地铁睡着了,醒来到了一个未来世界的小区,所有设备都精美自动化,人们因为新能源的开发自然生态得意恢复,人与人显得富足友善,寿命大大延长,距离缩短一秒钟可以到达任何地方看风景……总之,需要有现代化元素的桃花源,来抚平一下因寻找古老的桃花源而受挫的人们。
陶渊明被误解,隐居也被没有想象力的人概念化了。陶渊明的时代,做官的县城和归隐的乡下,风景应该没有有太大差别。所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估计也真的没几辆车。于是,归隐的不是环境,而是心情。出离的不是城市,是一套复杂的价值系统和关系体系,回到一种单纯的人与物的对话。
通常我们误解,简单的关系当然要回到乡村寻找。但是,除非你彻底回到丛林只与动物为伍。通常情况,乡村才是彻彻底底的熟人社会。从乡村城镇到县城到大城市,对熟人圈子的依赖程度是逐渐减弱的。熟人社会意味着遵循一个共同的价值体系,你的言行做派,收入健康感情状况,是被亲戚邻居不断关心和背后讨论的。这种由传统农业协作体系,发展出来的乡间宗族连带关系,是一个更为牢固的人际关系网。和陶渊明或者道家提到的上古先民的社会体系几乎是完全相反的。 图片
有另一种被异化了的田园生活,是那些设计师,某些重要的的人,他们在苍山洱海,山间瀑布旁,任何风景秀丽的地方盖了一座豪华独特的房子,来现实他们的田园梦想。不过这除了显示财富特权奢华和自私,什么也不是。每个人当然都有想在绝佳风景处有所房子,但如果有桃花源精神,你会觉得不好意思,这么好的风景我怎么能盖个房子围起来自己欣赏。如果我们有一片湖泊,是请设计师来围一圈每人家盖所大房子呢,还是圈一片地方供居住,其它地方是共同的资源和美景,任其生长。有个国家叫不丹,选择了后者。
在社会发展中,最大限度接纳了自由民的地方,恰恰是城市。在城市不管你是富翁还是平民,异装癖还是性工作者,别人只会叫你先生小姐,或者老板。城市是最能表达自由民的多样性的结构。乡村结构中被排挤的不务正业的混子,在城里可能是天桥的说书艺人,在村口放声歌唱的二傻子,在城里是摇滚乐队的主唱。更多的人聚合,更细密的分工协作,提供了每一种人生活的可能。最重要的,自由民的生活要单纯,不用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也能生存,关起门来生活,不用被邻居窥探也不喜欢去打听别人。不用为楼下的邻居买了新手机装修了新房子,就觉得无地自容。不用攀附圈子结构中的重要人物,也不用办任何事都需要关系重重。
在城市里你生活,守规矩,不评论别人,不被打扰也不怕孤独。
图片
桃花源吸引人的另一点,是与之相关的各种元素,都被赋予了美学含义,像是传统诗词中,有多少农夫樵夫渔夫的,和如今我们看到的农民矿工和臭烘烘的捞鱼人,都不是一个形象。而城市的高楼汽车霓虹灯,早被住在其中的文人歌者们诅咒。我楼下的立交桥旁,有许多蹬三轮走街串巷的人,忽然觉得这些就是城市的渔民啊,每天出去转转捡点东西维持生活,大部分时间躺在车上晒太阳,这真的比古代驾着渔船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的渔民生活的糟吗?同样地铁里准点人潮涌动的人们,是这个城市的农夫,负责日常的播种和收成,真的比汗滴禾下土的农夫缺乏诗意吗?那大概是我们缺乏好诗人,能活在现在社会的诗人。
图片
没有地方可以逃离,逃开城市的喧嚣还有乡村的苦闷,逃开城里的人群还有乡村的蚊虫,总会有各种意外和挑战,撕碎你美好的概念梦想。关键找到能栽种培植桃花的地方。如果不贪婪,楼房也许是最节约空间的居住,其它幸运的话,田野草场还给动物们。如果足够用心,小区也能盖出美丽的空间和草场,与拥挤的人群相处,学习谦卑忍让,与不同来历的人分工协作,用最少的耗能减少浪费,分享共存。
桃花源一直都在,不用去远方,不用去古代,不用去西藏大理马尔代夫,在四周多看看也许就能找得到。最重要的是,看你有多大的勇气和想象力,用多少好奇心和注视度对待你的周遭,多大愿意用富足,怡然自乐,不足为外人道的态度与人们和谐共存。
若此刻住在乡村,种一棵桃花或者别的什么花,每天多看几眼独自窃喜,宁静的意思是远离炫耀和评判,不足为外人道,也不展示带着矫饰的优越感的照片,来引人注目。如果住在城市,站在楼顶或者广场中间,好好看看,脚下这就是桃花源,无数人的桃花源。这个桃花源里人们没有那么土地平旷屋舍俨然的奢华,人们像沙丁鱼罐头一样来回匆忙,怀抱各种梦想,桃花源是一片秩序自由之地,自足怡然,不干涉人们如何生长。
归隐只是放牧一颗闲散好奇的心,此心之下,满目皆是桃花源。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