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真快,一年又要过去了,我还是老样子,除了上班就是打游戏、追剧,偶尔上进了,我就会买书、买课,以缓解焦虑,但实际上我很少真的学习。
夜深人静之时,总有一个声音在叩问我的心门:
你来人间这一趟,是想做些什么呀?
为了寻找答案,我拿起了书,我想,总有人和我有类似的疑问,他们也许找到了答案,并写进了书里。
嘿,还真被我找到了,他就是《认知觉醒》的作者周岭。据他的描述,在36岁前,他都处于一个没睡醒的状态,对自己不了解,对生活没想法。除了上班,就是找朋友喝酒,经常熬夜刷短视频,实在没事做就睡大觉。
在36岁那年,他觉醒了,经过大量阅读和自我探索,他发现人与人之间的根本差异是认知上的差异,可以说,是认知决定了命运。
通过提升认知,他不仅在职场上实现了飞跃式突破,还凭借《认知觉醒》这本书成为畅销书作家。
在书中,周岭说了一段扎心的话给曾经的他自己以及读者们:
“我敢打赌,凡是买了一堆书没读、报了一堆课没上、心中有无数欲望的人,几乎没有主动做成过一件事。”
同时,他也通过亲身实践告诉我们,无论你现在几岁,只要你实现了认知觉醒,你就很有可能改变现状,与那个更优秀、更美好的你,不期而遇。
究竟怎样才能实现认知觉醒呢?楠子陪你接着往下读。
01
为什么你明明知道,但就是做不到?
我们都知道要想过上更好的生活,就不能在下班后完全放纵自己,而要花时间充电,但为什么我们做不到呢?
你可能会说,上班已经耗费了我所有精力,下班后我只想躺平啊。作者告诉我们,如果你有这种想法,那你的大脑就被本能和情绪操控了。
要想有所改变,就要想办法战胜本能和情绪。
为此,作者介绍了三种大脑:本能脑、情绪脑、理智脑。
按照进化的时间先后,约3.6亿年前,动物进化出了本能脑,它主管本能,像饿了就吃饭,遇到好看的异性就想追求等等。
到了大约2亿年前,动物进化出了情绪脑,有了情绪,就大大提升了生存优势。比如,打猎时感到兴奋,就能提升打猎的专注度,获得更多战利品;而恐惧的情绪可以让动物远离危险。
这两种脑的特征,都遗传到了人类大脑中。
直到距今70万年~20万年前,人类的大脑才发展出了一个独特的脑区,让我们能理性思考,发明语言、发展科技,建立文明。作者把这个脑区称为“理智脑”。
这么一看,相比于本能脑和情绪脑,理智脑出现的时间非常短,所以我们在生活中大部分决策受本能和情绪的掌控,而非理智。
所谓的认知觉醒,其实就是要刻意训练我们的理智脑,以克服懒惰、及时行乐、情绪不稳定等天性。
大脑和肌肉一样,遵循“用进废退”的原则,我们越训练理智脑,理智脑就会越强,我们越放任本能脑和情绪脑,就会任由自己被本能和情绪所操控。
那么,具体如何训练理智脑呢?
02
早冥读写跑——成本最低的成长之道
作者建议我们做五件事:早起、冥想、读书、写作、跑步,长期训练这五件事,我们的理智脑就会越来越强,我们也就越能掌控自己的人生。
这五件事有一个共同点,在做的过程中,都在克制自己的本能和情绪。
早起可以让你抓住大脑工作的高峰期,人体从黎明开始分泌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皮质类脂醇,这两种荷尔蒙都可以让人拥有充沛的精力。
前两周,我每天提前半小时起床,仅仅只提前了半小时,我就感到自己的大脑变得更清晰了。而且早一点到办公室,也让我感到这一天都尽在掌控之中。
冥想可以让你的大脑皮层表面积增大,大脑灰质变厚,这两种大脑物质的大小、厚薄,会影响一个人的聪明程度,也就是说,冥想能从物理上让我们变得更聪明。
最近,我每天午休时都会进行5~10分钟的冥想练习,我感到下午的专注力更高了。而睡前冥想,大大缓解了我的失眠症状,做梦的情况也变少了,感觉大脑没以前那么累了。
读书和写作的过程,都是抵抗情绪脑的过程,要知道理性和感性无法同时存在,当我们开始思考,我们就不会沉浸在负面情绪中。
跑步可以让大脑长出更多的、新的神经元,这意味着跑步可以在物理上让你变得更聪明。
最近天气很冷,但我仍然一周跑步3次,每次2~5公里,我的亲身感受是,如果我下班后直接开始写作,我只能写半小时,但如果我先出门跑步,回家洗个澡再开始写作,我能连续写3小时,这就是跑步带给我最直观的好处——大幅度增加我的续航能力。
其实,作者所说的早冥读写跑,背后反映出了一条朴素但有力的人生观——自律给你自由。
如果你任由自己受本能脑和情绪脑的操控,纯纯躺平,其实你躺不了多久。就像许多辞职博主都发文表示,只有辞职后的前两周是爽的,第三周就开始焦虑了。
而如果你开始自律,有意识地训练理智脑,那么,有限的自由反而能让你既有成就感,又有安全感。
03
元认知如何改变你的命运?
除了理智脑,在书中,作者还重点介绍了元认知能力。
具备这种能力,就相当于你有了一个灵魂伴侣,他会随时指引你成为更好的人。
元认知,就是你能意识到自己在想什么,进而意识到哪些想法是明智的,哪些想法是需要纠正的,最终你会更正面地思考问题,继而做出更有利于长期发展的选择。
那么,如果获得元认知能力呢?
一是学习前人的智慧,二是反思自身的经历,三是有意识地“监控”当下的自己。
前两个很好理解,我来说说第三个,怎么才算进行自我监控呢?
比如,我以前在睡前会刷短视频,一不小心就刷了一个多小时,放下手机后,脑袋里全是魔性神曲,嗡嗡的,极度影响我的睡眠质量。
但其实,我在刷的过程中,脑中时不时就会出现一个声音,让我的大脑“短路”一下,让我意识到自己正在做一件可能不太对的事。这个其实就是元认知。
我的元认知没经过训练前,大脑“短路”一下,就立马过去了,我就继续刷短视频,但在经过训练后,我就可以做到放下手机,干点别的。
具体的训练方法是,在大脑“短路”的时候,问自己:你现在在做什么?你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刚开始,我会暂停很久来回答这个问题,但当我回答了许多遍后,我就能做到条件反射般地放下手机,以致于现在我彻底改掉了睡前刷短视频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