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以为,真正的强者必须“掌控全局”。
然而,无论是东方道家思想中的“无为”,还是西方的“臣服实验”,都告诉我们一个真相:真正的强大,不是掌控,而是不对抗,臣服一切。
01
爱掌控的“小我”,是抑郁和焦虑的源头
你有没有过“抑郁”或者“焦虑”的时候?
心理学认为,抑郁是因为过去的事已经没法改变了,我们不甘心,所以觉得痛苦。
焦虑呢,是因为我们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心里没底,所以感到不安。
我曾经因为一时冲动辞了一份特别好的工作,后来就一直后悔,觉得自己真是犯傻了,就感到抑郁。
后来我又因为离婚,开始担心以后的日子该怎么过,会不会这辈子都找不到合适的伴侣,就很焦虑。
处在抑郁和焦虑中的“我”,就是“小我”,是一种虚假的自我。
“小我”的核心逻辑是:“我必须掌控一切,否则就会失败”,“事情必须按我的预期发展,否则就是错的”。
但现实往往是,越想控制,越被反噬。
比如,你计划明天要早起锻炼,结果早上闹钟响了,你却起不来。
这时候“小我”就会跳出来,开始责备自己:“你怎么这么没用,连个早起都做不到,以后还有什么出息!”这种自我责备不仅让你感到沮丧,还会让你更加不想行动。
再比如,你准备跳槽,但又担心新工作不如现在的好,担心自己适应不了新环境。
这时候“小我”又会跳出来,开始焦虑:“万一新工作不好怎么办?我是不是太冲动了?”这种焦虑让我们陷入纠结,不敢迈出下一步。
“小我”总是试图通过控制来获得安全感,但它不知道,生活是不可能被完全控制的。
只有先承认生活中就是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学会和不确定性共舞,才能从内耗里走出来。
02
放下小我,臣服一切
《臣服实验》的作者辛格提到,臣服的意思不是消极躺平,而是放下个人评判,信任生命本身,顺势而为。
用道家的思想来说,就是世间有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规律——“道”。
如果你只相信自己,那么你就被自己的认知困住,但如果你相信“道”,就会发现生命自有其运行的节奏和智慧,顺着这个节奏走,往往能事半功倍,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
在《臣服实验》中,辛格原本只想隐居冥想,远离尘世的喧嚣。但生命却一次次将他推向意想不到的方向——成为程序员、创办公司、经历法律纠纷……
每一次,他都面临选择:是抗拒,还是臣服?他选择了放下抗拒,信任生命的安排。结果他不仅成为一家上市公司的CEO,还写出了多本畅销书。
我在犹豫是否要离婚时,也曾非常焦虑,不知道离婚后我会面对什么。
我会想:独自生活会不会遇到无法解决的困难?别人对我的道德评判,我能抗住吗?要是我再遇到喜欢的人,对方会不会介意我的婚史?
这些问题像一座座大山压在我心头。
直到有一天,我试着去臣服,去信任生命的力量。我听到了内心的声音:虽然我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但我很确定现在的生活不是我想要的。
于是,我决定不再用“小我”的恐惧去预测未来,而是问自己一个更简单的问题:“此刻,我有没有尊重自己真实的感受?”
如果继续这段婚姻,我的能量会被持续消耗,内心压抑;而如果选择离开,虽然前路未知,但至少我尊重了自己。
臣服,不是认命,也不是逃避问题,而是勇敢面对内心的声音,并信任生命会为我铺路。
03
如何修炼臣服的强者心态?
1)觉察“小我”的声音。
每当你感到焦虑、愤怒或抗拒时,停下来,问自己:“这是事实,还是小我的编造?”
这个问题能帮助你训练自己成为“观察者”,而不是被思绪控制的人。
比如,很多年前网上就有“互联网行业35岁被裁员”的新闻,今年33岁的我难免会焦虑职业发展,尤其是公司有什么风吹草动,内心的不安就会被放大。
这时,我就会静下心来觉察自己的念头,和“小我”对话:
“有什么事实证明你会被裁员吗?而且就算35岁会被裁,你还有2年时间可以做准备,这2年里,你可以提升自己的技能,还可以尝试副业。想,全是问题,做,才有答案呐。”
这样,我就不会被“小我”支配。
2)练习对生命说“是”。
当事情不如预期时,尝试说:“也许生命有更好的安排。”
辛格在《臣服实验》里提到,他的人生转折点开始于一个简单的决定:“无论发生什么,我都接受。”
有个电影叫《Yes Man》,金•凯瑞饰演的男主角因为对生活充满消极和抗拒,直到他参加了一个“对一切说YES”的挑战。
起初,他只是机械地答应所有事情,但渐渐地,他发现,当他不再抗拒,生命反而开始给他惊喜。 新工作、新朋友、甚至新的爱情,都因为他的“开放”而涌入生活。
当然,现实中我们不需要像电影那样极端,但可以学习这种心态:不对未发生的事情预设“不可能”,而是允许生命有它的节奏。
比如,以前我很抵触自己辛辛苦苦写的方案被否决,会抱怨:“他们根本不懂我的创意”,后来我会想:“这是老天给我一次重新打磨方案的机会,我会做出更好的。”
再比如,我的一个宝妈朋友曾经因为产后重返职场受阻而崩溃,整天想着“社会对女性太不公平,我找不到工作了”,后来她调整心态:“我可以利用这段空窗期尝试一些以前一直想做但没做过的事。”
结果,就是因为她在空窗期尝试做的一个小项目,敲开了新工作的大门。她的经历一度很鼓舞我。
3)专心做事,享受过程,对结果零期待。
佛家有个“我执”的概念,指的是人过度执着于自己的欲望、期待和判断,反而带来痛苦。
比如写作时,如果总想着“这篇必须爆火”,下笔就会患得患失,但如果专注在表达本身,那么写作的过程就增添了很多愉悦。
就像JK•罗琳写《哈利波特》时,只是沉浸在那个魔法世界里,从没预设它会成为全球畅销书。
我最近能做到日更,很大原因也是我放下了“我执”,不再期待文章会被更多人看见。
没有期待,那么,有了好结果就是惊喜啦。
上一篇:你的人生不需要等别人“批准”